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B.终结了封建制度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2017年4月20日,我国研制的长征七号火箭带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奔向了浩渺的太空。遥想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成为能够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五个国家,下列哪一事件说明我国已成为能够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五个国家
A.神舟四号
B.天宫二号
C.东方红一号
D.嫦娥一号
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治国纲领,两大革命文献的区别在于( )
A.是否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B.是否征得天王洪秀全的同意
C.是否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意义
D.是否得到其正实施
4、五四运动中,下列大事的顺序是:( )
①北洋军阀逮捕800多学生 ②北京学生总罢课
③火烧赵家楼 ④上海工人大罢工⑤天安门集会发表宣言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⑤①②④
C. ⑤③②①④ D. ①②⑤③④
5、20世纪80年代,有国际媒体评论道:“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 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最大胆的行动”指的是
A.设立4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写的《沙俄侵华史》运用大量历史事实,无可辩驳地说明中俄关系史是一部沙俄侵华的罪恶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斗争史。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侵占中国领土
A.180多万平方千米 B.150多万平方千米
C.90多万平方千米 D.40多万平方千米
7、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洋油”历史的标志是:
A.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新兴电子工业发展起来
C. 大庆油田建成
D. 原子能工业从无到有
8、在“强国追梦”演讲活动中,有同学说“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材料所说的“西方列强一巴掌”指的是( )
A.沙俄入侵东北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中国共产党二大召开
D.北伐战争的开始
10、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义和团火烧教堂
11、200多年前,从一个岛国开始,曾经发生过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启这场“革命”的发明是( )
A.珍妮机
B.燕汽机
C.火车
D.汽车
12、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3、法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标志着雄狮醒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4、如图漫画引发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公车上书
15、1851年,领导金田起义的农民领袖是( )
A.洪秀全 B.李秀成
C.杨秀清 D.萧朝桂
16、下列所示历史材料的分析,错误的是( )
“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今天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一武昌起义前流行的歌谣
A. 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B. 清朝统治的结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 清朝的反动统治已经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嫉妒愤慨
D. 命里注定,清政府就要覆灭了
17、1956年,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该厂是新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这得益于( )
A.工业对农业建设的支援
B.“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C.土地改革的深入推进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袁世凯称帝 ②二次革命 ③护国战争 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19、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推翻封建君主制度
C.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学习民主共和思想
20、2021年3月18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举行。人民日报发表了这张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图,瞬间刷屏社交媒体。中方在高层战略对话中正告美国的一句话也迅速爆红了网络:“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结合所学知识,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120年前《辛丑条约》的签订,发生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后
B.《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综合国力的增强是今天的中国具备强大底气的原因
21、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______成立。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2、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935年的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的_____,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4、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当前,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______—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我国成为______成员,加入该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6、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______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
27、1992年召开的________(会议),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_________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28、14——16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______。
29、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________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__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
30、首都: __________。
3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一:人物篇
(1)开国大典上,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是谁?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谁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探究二:探索篇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2)列举1958年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3)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哪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探究三:决策篇
(1)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
(3)中共十五大把什么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探究四:强军篇
(1)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之中,如今已成为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哪支军队?
(2)1964年哪一科技成就的取得,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3)2012年,哪一艘航空母舰作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标志着我国海军跨入航母时代?
探究五:成就篇
(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体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哪一成就?
(2)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请写出它的名字。
(3)2001年,我国加入到哪一国际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4)2012年,中国哪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探究六:感悟历史
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伟大巨变有何感想?
32、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求富运动和变法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1)请回答“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求富运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变法改良主义运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旧式农民战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新的社会力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先进理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强求富”的目的?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意义?
33、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34、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也发生了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 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
材料二:1842年8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英商货物税须经双方协商。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签订,外国人获特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近代史开端。
——《广州百年大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哪些主权?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3)材料三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清朝的对外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