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临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2015年 3月5日-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全国人大有2907名代表,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占代表总名额的12%左右,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这说明我国在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原则是 (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民族共同繁荣   D. 民族区域自治

     

  • 2、某图书馆最珍贵的报纸就是强学会的机关报,其名字是(  )

    A. 《中外纪闻》   B. 《国闻报》

    C. 《万国公报》   D. 《时务报》

     

  • 3、位于漳州云霄、诏安交界的乌山被誉为“闽南革命圣地”,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曾在此地建立革命根据地。它最可能创立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4、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 七大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D. 十五大

     

  • 5、文物承载着国家、民族的文明与精神,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冲入北京城对文物进行了掠夺与破坏,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火烧圆明园

    C.义和团运动

    D.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 6、中共七大是胜利的大会,是团结的大会,下列对中共七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会于1945年4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召开

    B.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陈独秀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C.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大会为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

  • 7、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国家,马克思曾经说它在中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个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 8、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通过比较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可知,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9、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面对联反映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 10、近年来,“圆明园国宝全国巡展”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展开,我们将有机会目睹圆明园l2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四件(见下图)。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 11、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 12、“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发生在(     

    A.1927年

    B.1928年

    C.1936年

    D.1945年

  • 13、晚清时期,各大中城市出现了西式的“番菜馆”“面包房”和“咖啡店”,不少中国餐馆也开始经营西餐。天津《大公报》也说,“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这些现象说明这一时期

    A.物质生活丰富奢侈 B.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西洋化

    C.中国人崇尚外洋衣食 D.东西方物质文化交相混杂

  • 14、“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

    A. 萍浏醴起义   B. 安庆起义

    C. 镇南关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 15、“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 16、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各国政界议论纷纷,下面各国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英国:Hello,香港岛终于归属我们了!

    日本:伙计,我们的机器可以搬运到中国去。

    德国:多威风,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了!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 17、“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句话表明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

    A. 夺取国民党的领导权   B. 逼蒋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C. 争夺地盘,扩大内战   D. 投靠日本,致蒋介石于死地

  • 18、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有说服力的是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 19、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甲午中日战争

    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 20、右面是1912年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袁世凯正骑在木马上来回摇动,脸上流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木马看起来是在运动、在前进,事实上却是动而未进、原地踏步。他装模作样的目的在于

    A.骗取清政府的信任

    B.骗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C.蒙蔽革命党人

    D.蒙蔽人民群众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甲午中日战争,甲午年指的是______年。戊戌变法,戊戌年指的是______

  • 22、________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________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 23、1936年12月12日, ____________ 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 24、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__________战役的重大胜利。

     

  • 2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________当选为中央局书记;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________指挥下,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 26、______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理念深入人心。

  • 27、《北京条约》中,又增开了_________为商埠,割_____________给英国。

  • 28、新文化运动的最为重要阵地是《_____》和________

  • 29、请按要求写出相对应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的条约: 。  

    (3)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条约:

    (4)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

     

  •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太平天国运动领袖________

    (2)领导辛亥革命________

    (3)发动西安事变(一位即可)________

    (4)指挥百团大战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香港岛被割占是在哪年签订的哪一条约中?中国要收回"整个香港"表明了什么?

    (2)历史上哪国占领了澳门?澳门又在何时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你认为香港、澳门能够成功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32、请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 3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什么问题的大讨论?当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2)从材料一可以看出,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3)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表述的事件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5)从材料二可以看出, 90年来“五四”运动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