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北美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市场 B.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激化
C.英国殖民者对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高压政策 D.波士顿倾茶事件
2、下图所示历史事件带来的影响有( )
①使中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②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
③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④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956年,外国记者来中国采访时,能够见到的情景是
A. 农民欢庆翻身得解放
B. 工商业者庆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C.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D. 人们庆祝“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
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如天问一号探测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九章量子计算机、天宫空间站…这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 )
A.创新
B.协调
C.开放
D.共享
5、历史学习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生产力提高——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大革命
C.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建立 D.蒸汽机车的发明——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6、1895年的“公车上书”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相比较,其共同点有
①都是知识分子发起的爱国运动 ②都是为了拯救陷于危亡的中华民族
③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④都是因为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引发的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在清政府同外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是下面哪个条约的内容?(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虎门条约》
8、2016年5月4日,央视举办了以“青春梦想,美丽中国”为主题的五四青年节晚会。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
②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③青年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④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辛丑”,对中国人来说是多么熟悉、多么沉重而难忘的两个字眼,但凡稍微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中国人,说到辛丑,就会立即想到与此相关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体现在( )
A.清政府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0、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主要说明戊戌变法( )
A.维护了封建统治
B.得不到群众支持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11、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共“十五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中共“十九大”一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中共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
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完成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中共八大的召开
1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
C.农业合作化和土地改革
D.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
A.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建立地方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5、太平天国运动中,宣布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理想社会的是
A. 《海国图志》
B. 《时务报》
C. 《天朝田亩制度》
D. 《资政新篇》
16、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B.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反映了农民阶级实现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
17、如图是某教材单元目录。请根据内容,为本单元选出合适的标题
第四单元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8、古代印度产生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按种姓制度划分,阿育王应该该属于哪一等级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19、下列人物中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的是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 雷锋
20、从1953年开始建设的150个项目看,军工企业有44个,钢铁、有色冶金等冶金工业企业20个,机械工业企业24个,化工企业7个,能源工业企业52个,轻工业和医药工业3个。这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 )
A.集中了主力发展重工业
B.培养了一大批顶尖人才
C.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1、1924年5月,______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______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22、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的方针,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3、_____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_____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4、___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1935年,“______”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地址。
(1)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________。
(2)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地:________。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________。
(4)抗日战争期间,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________。
26、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______(人物)周围形成了一个反革命集团,阴谋策动反革命政变,夺取最高权力。
2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189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____开办;
(2)1986年,__________的颁布,推动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28、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甲午战争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
29、发动西安事变的“千古功臣"除了杨虎城,还有_______。
30、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________胜利,粉碎了日军“________”的神话。
知识点2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31、中华人民共和国风雨历程,历经坎坷。为了回顾历史,总结经验,请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何时(年、月、日)?
(2)新中国的成立对国家和人民分别有什么历史意义?
(3)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人民政权,解放农村生产力,我国开展了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4)为了巩固人民政权,保家卫国,新中国的成立后,我国对外进行了哪次军事行动?
(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6)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的会议是哪次会议?
(7)我国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了什么政策?
(8)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2、在中国近代史上无数革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事道路,抛头颅撒热血。大家结合我们本学期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举例一到两名革命英雄人物的名字和事例并阐述他们的革命精神。
33、日出东方,叩启天穹;漫天朝霞中,中国人迎来了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岁月的长河中这次会议不过匆匆一瞬,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却镌刻下新的历史标注。让我们回顾历史,感受党的丰功伟绩。
人物篇: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谁为党的中央局书记?
(2)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1978年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决策篇:
(4)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让广大农民富裕起来的主要制度是什么?
(5)改革开放以后,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外交篇:
(6)1971年10月25日,哪一历史事件使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
(7)1979年,中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了哪一个国际性组织?
34、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首都北京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
(1)材料一反映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2)材料二中“参战”的目的是什么?参战的军队是哪一支?
(3)材料三中两幅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顺利实施的法律保障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