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这些考察( )
A.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
B.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为深化改革打下基础
D.推动港珠澳大湾区联系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如图所示图片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
A.
B.
C.
D.
3、下侧卡片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时间:1954年 名称:▲ 地位: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
4、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确宣示。回顾改革历程,其最早的受益者是
A. 工人
B. 农民
C. 医生
D. 教师
5、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强调,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其中,在近代前期出现的英雄有
A.杨靖宇
B.邓世昌
C.叶志超
D.郑成功
6、以下示意图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B.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C.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D.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7、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时,既对外宣战,后又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使义和团失败的历史人物是
A.慈安太后
B.慈禧太后
C.光绪帝
D.宣统帝
8、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是指今天的
A. 北京
B. 南京
C. 天津
D. 安庆
9、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的重大战略思想有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10、“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上述评论中“这里”,指的是
A.井冈山 B.南昌 C.上海 D.庐山
11、鲁迅说过:“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狠狠地抽打在中国背上的那一鞭”,它使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12、“危难时刻,他受命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这里的“他”是
A. 朱德
B. 彭德怀
C. 贺龙
D. 邓小平
13、“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应对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A.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
B.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14、下图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开拓进取、砥砺奋进的革命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15、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6、诗言志,以下事件最能够体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情怀的是
A.虎门销烟
B.虎门之战
C.吴淞口之战
D.定海之战
17、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8、有诗词写道:“突击湘中,全国震动。横扫黔省,所向无敌。威震云南,龙云丧胆。追剿之敌,叫苦连天。克服天险金江,战胜雪山草地。”这首诗描写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
B.辽沈战役
C.贺胜桥战役
D.红军长征
19、下面是近代清政府兴办的新式学堂(部分),据此可知,这些学堂( )
A.在中国大力传播西方思想
B.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C.积极向国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D.适应了当时洋务运动发展的需要
20、江西省抚州市某地有一社区叫“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的。假如你是“豆腐生产合作社”的职工,你的身份是( )
A. 个体户 B. 集体所有制职工
C. 公私合营企业职工 D. 国有企业职工
21、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
22、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1997年的十五大把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3、中国近代史外国列强第一次进北京是在________战争,第二次是在________中。
24、百团大战:时间:___________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指挥:___________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为据点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地位: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5、邹容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是《______》;鲁迅的《______》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6、历史人物的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班级举办“感动中国”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展览,搜集到以下英雄模范人物照片。结合所学,将下列英雄人物与其英雄事迹的解说词一一对应。(填在答题卡上。)
(1)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的毕生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
(2)鞠躬尽瘁领头人,一片冰心交百姓。沧桑拐点查风口,兰考治沙斗赤贫。石破天惊君去也,丰碑闪闪是精神。 |
(3)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
(4)他拥有热肠,他有一颗赤诚火热的心。在生活中,他甘为孺子牛,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宗旨。在军队里,他发扬钉子精神,苦练杀敌本领是他的口号。 |
(5)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隔壁的风沙吹散了她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王进喜 D.袁隆平 E.雷锋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
27、在老师指导下,某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这一主题进行探究。下图是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在图中方框内填上未完成部分的内容。
28、(题文)开始:________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________”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29、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时间:1923年2月。
(2)概况: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⑰“__________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3)结果: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
(4)影响: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5)教训: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30、以“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为题出一期历史小报,欢迎你来填写下列内容。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________。
(2)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
(3)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事件是________。
(4)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________。
(5)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标志是________。
3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新中国国旗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制度
(4)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2、在学习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后,小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
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请各举一例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上的成就。
(2)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3)“出现失误”指哪二次重大的失误?
(4)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33、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祖国大陆统一的标志是什么?洗雪百年国耻,祖国统一迈出重要一步的事件是什么?写出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事件。
(2)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针对台湾问题分别提出了哪些方针和政策?
(3)随着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你对两岸的统一有何认识?
34、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师夷长技” | 变者,天下 之公理也。 ——梁启超 图2变法图强 | 图3孙中山 | 图4陈独秀 |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他们所领导的运动对我国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正确态度?
(4)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