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建立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D.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2、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歌词中的“驱散乌云见太阳”应该是指( )
A. 西藏民主改革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新中国的成立 D. 抗日战争胜利
3、20世纪50年代,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说:“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据此可知,“一五计划”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
A.苏联的帮助
B.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
C.海外华侨的支援
D.全国人民的热情参与
4、民国建立之初,时人撰写了对联一幅:“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不是东西”。该对联讽刺的是( )
A.《临时约法》的内容
B.清帝退位
C.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D.八国联军
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下列不属于这次会议的内容的是( )
A.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B.确定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D.规定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列漫画反映的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依法治国
8、阅读下面图示内容,你认为在K处应填写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共同纲领” B. 《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0、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巨变……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材料主要表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A.背景
B.过程
C.特点
D.意义
11、新中国外交成就突出。由下表可知《中美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的共同意义在于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 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 |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
A.确立了一个中国原则
B.促进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C.消除了两国的外交分歧
D.明晰了台湾的法理地位
12、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为进占慈溪而与太平军作战中,华尔这个美国流氓受重伤死去。”这段史实反映的是
A. 清军抗击英法联军
B.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 清军抗击英国军队
13、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材料中“中国的集体意识
A.探索精神
B.五四精神
C.红船精神
D.革命精神
14、2015年2月,习近平首次把“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擘画改革新蓝图、吹响改革集结号。下列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改革开放
C.全面实现民族复兴
D.全面从严治党
15、小明的爷爷 2018 年已九十高寿,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小明爷爷出生于
A. 民国十五年 B. 民国十六年 C. 民国十七年 D. 民国十八年
16、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A. 20多万人
B. 30多万人
C. 40多万人
D. 50多万人
17、历史漫画能形象揭示历史的深刻内涵,下边这幅图片形象地说明了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围社会的影响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8、小史同学要查找民族英雄邓世昌的事迹,他可查阅的书籍是
A.
B.
C.
D.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在 ( )
A. 发展科学教育上 B. 精神文明建设上
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D. 民主与法制建设上
20、台湾人民发布广告声明:“惟台湾土地政令非他人所能干预。设(日本)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一文告发布的历史背景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瑷珲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1、1913年“宋案”发生后,孙中山和黄兴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对袁世凯,发动“_________”,因力量涣散而失败;1935年12月,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反对日本策划的“华北自治”,发动了“____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2、________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__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3、近代社会不仅在政治制度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经济、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1765年,纺纱工____________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英国机械师____________改良了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人类进入“____________”。
(3)1814年,英国____________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运行成功。从此,人类进入“火车时代”。
(4)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____________的广泛应用为重要标志。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____”。
(5)英国著名生物学家____________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4、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成为指导土地改革法律依据;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
25、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_________战线;_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6、从1954年起,国家对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依据是(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依据是( )。
28、1884年,为加强西北塞防,清政府在______建立行省。与此同时,中国的东南海疆也受到威胁。1885年,清政府在_______建立行省。
29、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
30、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切断敌人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_______全境。
31、中共十九大即将召开,现让我们回顾中共八大及八大以后历次党代会,探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一步步走向辉煌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会议。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在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上分别取得了哪些成就?
(3)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探索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32、国共两党作为中国历史上两大政党,其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变化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说出这次合作取得的两项成果。
(2)国共第一次分裂期间,日本为摆脱国内危机,乘机发动侵华战争。说出这场侵华战争给中国的最大危害。
(3)国共第二次正式合作发生在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当时国共两党合作建立的战线名称是什么?在这一战线指导下,国共两党共同御侮。试举出国共两党在战场上抗战的战役各一例
(4)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给你怎样的启示?
33、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年。根据提示,回答以下问题:
(1)回答有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问题
①中国共产党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②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③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了什么条件,最终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2)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
(3)请分别列举出国民政府组织的台儿庄战役和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百团大战的指挥者
(4)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请写出中国人民抗战历经了多少年?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1954年,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三 下图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一五腾飞,两个第一,三藏三鞍,四鹰铁路,五(武)汉大桥,六百项目。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状况?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企业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口诀中“三藏”对应的成就。
(5)材料三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比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