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伐战争期间,全国工会会员由100万人增加到近200万人。从1926年7月到10月,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由3万多人猛增到20万人,江西农民协会会员从600多人发展到5万多人。这说明( )
A.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
B.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C.北伐战争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
D.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2、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
A. 埃及文明 B. 巴比伦文明 C. 印度文明 D. 中华文明
3、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唯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为“灭亡满蒙”,日本于1931年( )
A.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B. 制造九一八事变
C.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 制造卢沟桥事变
4、下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其中,不直接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
5、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太平军所到之处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另一方面,他们又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出现这一矛盾现象的主要原因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B.宣传拜上帝教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C.太平天国指导思想出现混乱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6、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号 ( )
A. 洪武 B. 开皇 C. 贞观 D. 太平天国
7、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历史现象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8、下列历史人物中,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是
A.孙中山 B.宋教仁 C.袁世凯 D.蒋介石
9、下列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
A. 《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南京条约》
10、1927年7月下旬,贺龙向周恩来坚定地表示:“我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贺龙这次“干”的结果是
A. 清政府土崩瓦解
B.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D.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11、(2016·泰安)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近代化的探索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 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2、归纳整理历史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刘强整理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正确的是( )
①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②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③《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⑤恢复高考制度⑥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13、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天京事变 D.安庆陷落
14、图表中为我国在“一五”时期的各部门投资比例。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行业 | 工业 | 农林水利 | 运输邮电 | 文化、教育和卫生 | 其它 |
投资比例 | 58.2% | 7.6% | 19.2% | 7.2% | 7.8% |
备注 | 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 |
A.均衡发展农轻重各业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15、20世纪30年代,推动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关键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一二·九运动
D.红军主力改编番号
16、义和团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但是在反抗帝国主义的活动中也有局限性,在《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中体现盲目排外性的是
A.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B.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C.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大轮船 D.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17、钱穆先生在他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些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的证据是(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太平天国研究论文集》
C.《洪秀全传》
D.《太平天国兴亡史》
19、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 ④国家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一位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带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 大字报,批斗所谓“牛鬼蛇神”……“那个疯狂的年代”是
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1、维新人士创办的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 ______和天津的《国闻报》;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______。
22、领导近代中国第一场大规模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23、将下列各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运动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曾经攻占南京,改名_______,定为都城。
(2)_____________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_________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1936年_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1937年的__________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中国人民艺术家”是___________,“中国近代绘画之父”是___________。
24、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广大人民分得了土地。
25、1956年初,毛泽东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1956年( )
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
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26、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改名为_____。
27、1978年12月中共____________________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4)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5)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是:
29、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__________忘我工作,恪尽职守,赢得了“人民的好公仆”的称号。
30、中共十九大于2017年10月召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那么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作为我们一切工作指针的会议是________。
31、请你写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的时间。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列举这一计划在交通领域所取的成就实例(至少两个)
32、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的国民党将领是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3、在学习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后,为了更好地对这一时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小明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
(1)请写出“工业起步”(即“一五”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
(2)“宪法保障”,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时候制定的?它确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制度确立”与“三大改造”有关,“三大改造”分别指什么?
(4)“出现失误”指的是哪些历史事件?
(5)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4、近现代以来,实现工业化和国家独立富强是中国人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这八年中,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
—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救国主张,并分析推动张謇企业在1914年至1921年快速发展的外因。
材料二: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2)材料二中提到的中国共产党所担负的重任是什么?结合材料回答,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3)写出一个在此期间建成的重工业。
材料三: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一再证明,发达的制造业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必由之路。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本目标就是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