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反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
A.转战大西北
B.粉碎敌人进攻中原解放区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2、1950年12月,上海玉兰剧团上演了越剧《信陵公子》,剧情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援,信陵君想尽办法拿到兵符,发兵解赵国之围。该剧连演138 天,共演出256场,不少剧团纷纷搬演此剧,引发国内观剧热潮。据此可知当时( )
A.“双百”方针助推大众文艺
B.革命题材丰富文艺作品
C.传统文化成为文艺潮流
D.文艺作品服务现实政治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讲到:“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作者所说的这场运动是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国民革命
4、学者萧功勤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为民族生存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趋利避害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 黄宗羲“工商皆本”的观点
B. 曾国藩“师夷自强”的观点
C. 康有为“君主立宪”的主张
D. 孙中山“民主共和”的主张
5、标志着我国打破西方国家核垄断的国防科技成就( )
A. 原子弹的成功爆炸 B. 核导弹的成功试验
C. 氢弹的成功爆炸 D. 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
6、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7、下列内容与《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史实不符的一项是( )
A. 张三在重庆一家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做工 B. 李四因参加义和团而被杀
C. 赵六去英国留学 D. 王五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座住宅。
8、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共同之处在于
A.回归前都处于英国的统治下
B.都于1997年回归祖国
C.回归后均成立了特别行政区
D.标志祖国完成统一
9、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 )
A.领导农民运动
B.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建立统一战线
D.开展武装斗争
11、如果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该出现的画面是( )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C、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有外国军队
12、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与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劾。”这部约法( )
A.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B.是近代第一部民主宪法
C.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
D.改变了近代社会的性质
13、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由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联衔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作为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中“胡”主要指( )
A.外国侵略者
B.清朝统治者
C.农村地主
D.传教士
14、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这种局面史称(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
15、“碧血忠魂昭日月,金戈铁马铸长城”,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著名抗日将领是()
A.赵登禹
B.佟麟阁
C.张自忠
D.左权
16、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十二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7、建国初期,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有( )
A. 使用权 B. 管理权 C. 经营权 D. 所有权
18、从1952年与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的数据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71.8% | 6.9%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7.1% | 趋于零 |
A.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基础
B.大跃进造成了经济比例失调
C.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确立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巨大
19、著名学者牟安世先生曾说:“□□□□□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迷梦,使中国没有从半殖民地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直接统治的殖民地的地位。”“□□□□□”处应填写
A.林则徐销烟
B.金田村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邓世昌殉国
20、20世纪90年代,我国沿边省区的会展经济开始出现。到2008年,我国已经形成了遍布东北、西北和西南三大区域的五个国家级会展。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B.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遇
C.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
D.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松动
21、根据下列三幅人物图信息,进行填空。
(1)图一的人物是____,他全面筹划的变法是____。
(2)图二的人物是____,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
(3)图三的人物是____,他发起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____。
22、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____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23、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_________(人物)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24、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______、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5、中国近代在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请列举出下列史实对应的杰出人物。
①、领导虎门销烟,沉重打击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的是 。
②、“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歌颂的是 。
③、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首领 率众攻打广大教堂,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26、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__________;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做了__________的政治报告。
27、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____。
28、在上甘岭战役中,舍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是____;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____。
2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
30、永争第一是我们每个同学的愿望,我国近代历史上居于“开端”“之最”“第一”的事件很多,请你回顾一下我们本期所学的历史,根据提示将下列知识补充完整
(1)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4)第一个在我国通商口岸取得开设工厂的国家:
(5)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7)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开端。
(8)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
(9)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10)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的战役是:
31、三大改造指的是什么?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哪些成就?我国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32、某班开展有关抗日战争的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
(2)1938年3月,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什么?
(3)请写出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人物三位。
(4)对抗日战争进行纪念有何现实意义?
33、请你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并请列举出这场战争的主要战役。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1)材料一提到的洋务派提出什么口号,通过哪些“实际行动”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近代化的道路?
(2)材料二“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说明洋务运动失败,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二中“开始学制度”是指什么运动?这次运动中的著名报刊有哪些?
(4)材料二运动的失败给我们什么教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