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下列各项可作为研究这一历史事件的史料使用的是
①电影《火烧圆明园》②圆明园遗址中的大水法
③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大量圆明园文物④文学作品《圆明园的毁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运用年代尺有助于同学们把握历史事件间的联系,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与下列年代尺①处相对应的内容是( )
A.国共十年对峙
B.抗日战争
C.国民革命
D.解放战争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有助于解决此困扰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
C.中共十三大报告
D.中共十二大上的相关决策
4、2016年3月31日上午,中韩庄严举行第三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36具志愿军烈士遗骸乘解放军空军专机回国。让我们又想起六十多年前,那场令人难忘的战争,当时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司令员是
A、林彪 B、彭德怀 C、刘伯承 D、朱德
5、穿越历史来到20世纪初,北京的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都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与这位小贩说的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6、小芳去承德围场旅游,当地导游介绍围场全称是“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这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体现。这一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D. 党代表制度
7、农民说:“土地改革好,一年够吃,二年添置家具,三年有富裕。”表明土地改革带给农民( )
A.生活水平提高
B.精神生活改变
C.拥有自己的土地
D.手工业生产发展
8、1964年10月,我国爆炸成功的是( )
A.导弹 B.氢弹
C.原子弹 D.中子弹
9、“从此中国东南沿海各省门户洞开,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势力,凭借着不平等条约中的特权,在它的炮舰的保护下,通过这些口岸在中国开始泛滥。”该“不平等条约”还要求清政府
A.割让香港岛
B.增辟苏州为通商口岸
C.镇压义和团运动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0、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民谣反映姊妹俩参加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抗日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抗英斗争
11、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
①时务报②国闻报③知新报④直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准确掌握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下列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对 应不正确的是( )
序号 | 历史史实 | 历史结论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
B | 一五计划完成 | 我国彻底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 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
D |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A.A
B.B
C.C
D.D
13、1905年清政府下了一道谕令,存在约1300年的一项制度至此寿终正寝,这项制度是
A. 八股取士
B. 科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殿试
14、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 “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确为事实”。材料中“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指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胜利
C.百团大战胜利
D.抗日战争胜利
15、丝路建设考察团自东向西考察四大文明古国,亚洲的最后一站是
A.中国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埃及
16、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统一
C.一国两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答案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18、“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战役最后阶段88师524团400多人(宣称八百壮士)在谢晋元指挥下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孤军血战四昼夜。消灭日军200多人,史称八百壮士守孤岛。此役发生在
A. 东北抗战
B. 长城会战
C. 淞沪会战
D. 南京保卫战
19、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选项是( )
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
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
C.巨额赔款给人们增加了沉重负担
D.清政府保障严禁人们参加反帝活动
20、“由于它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错失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于是它后来居上提出了‘门户开放’。”这段文字中的“它”是指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21、被称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长征于_________年10月结束,红军二、四方面军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_________地区胜利会师。
22、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创作的《________》,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3、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写照。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将领_______奋起反击,中炮牺牲。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24、_____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5、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成果:一是创建________,二是进行________,基本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当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时,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了________的胜利。由此可见,国共关系的启示:________。
26、
(1)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该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
(2)请简要说说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
27、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8、洪仁玕在《______》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一系列主张;邹容的《_____》宣传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
29、1957年,______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1978年,安徽风阳______农民实行了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0、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的会议是—— 。
31、请简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2、观察下图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所在地
B.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所在地
(2)据图指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
33、1915年,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指引着人们向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发起猛烈的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4、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倘有食言,任众处罚。主誓人:孙文。
材料二: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孙文《大总统誓词》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组织的誓词?该组织有何突出的历史地位?它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孙中山在哪里宣读《大总统誓词》?此后,孙中山在法治建设方面“为众服务”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政府的统治?这个政府开始执政的标志是什么?1924年以前,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反抗这个政府进行了哪些重大的斗争?(请举一个事)
(4)纵观孙中山1924年以前的革命生涯,你认为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从孙中山身上我们可以继承哪些精神?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