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文化运动中,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的是
A.胡适 B.陈独秀 C.鲁迅 D.蔡元培
2、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前者是不可能实现的 B. 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C. 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 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与以往的农民起义不同之处是
A.政权内部斗争
B.革命纲领无法实现
C.利用宗教
D.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4、《中国外交史》:“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
B. 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
C. 通过《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 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5、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的地点是( )
A.金田 B.永安 C.武昌 D.南京
6、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建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位于( )
A. 上海 B. 长沙 C. 武汉 D. 济南
7、1839年在广州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是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8、下面是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这种变化
年份 | 拥有厂家 | 拥有资本 | 工人人数 |
1913 | 689家 | 31亿元 | 27万多 |
1920 | 1795家 | 50亿元 | 55万多 |
A.得益于外商来华投资的刺激
B.主要集中在纺织面粉等重工业部门
C.深受国际国内时局的影响
D.推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9、民国十六年,最有可能在报纸上看到下列哪一则消息( )
A.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
B.北洋军进军迅速,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C.起义的枪声划破了南昌城的夜空
D.日寇在南京残杀奸淫,灭绝人性
10、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1、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如下不属于“这些成就”的是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两弹一星”实验成功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为了救国,我愿洒了我的血。但是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的工作。”这一慷慨陈词反映的是( )
A.李鸿章“师夷长技”的主张
B.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
C.洪秀全“铲除妖魔”的思想
D.邓世昌勇撞“吉野”号的气概
13、新中国成立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些话表明( )
A.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轻工业基础良好
D.农业改造势在必行
14、2015年,原战略导弹部队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火箭军承担的主要任务是
A. 核反击
B. 核进攻
C. 核恐吓
D. 核威胁
15、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明确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此段文字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
A.自强与求富
B.变法与改革
C.鲁迅与胡适
D.民主与科学
16、八国联军侵华后,强迫清政府在1901年签订的、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如图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推断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1921- 1923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统计图
注:1922年6月底, 工人党员仅有21人,至1923年6月则激增至164人! 1923年上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共约200人,其中工人有130人。
A.十月革命的成功
B.五四运动的宣传
C.工人运动的高涨
D.二七惨案的发生
18、我国近代史上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 ( )
A 林则徐 B 左宗棠 C 邓世昌 D 关天培
19、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
A.贾平凹
B.莫言
C.朱自清
D.路遥
20、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教育课被列为一项重要的课程,其开设的目的是( )
A. 发现培养运动员 B. 为军队培养后备人才
C. 增强学生体质 D. 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21、“_____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_____________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2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写出和下列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
A. B.
C.
A B C
23、不朽的业绩,被定格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
(1)【工业起步】为改变工业落后面貌,我国采取的措施是实施________________;
(2)【良好开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
24、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__________________ 。
25、维新变法时期“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为变法牺牲的是____;20世纪初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天下为先,具有博爱情怀的是____。
26、1864年夏,湘军冲入城内。_____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_____农民运动失败。
27、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________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________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8、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大会上____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领导工人运动。____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29、“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该材料揭露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发动的暴行______。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12月到1938年1月侵华日军的暴行,并记录在《拉贝日记》中,这一暴行指的是______
30、在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__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1、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
(2)太平天国颁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文件是——
(3)洪仁玕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文件——
32、近代列强对中国先后发动了哪几次侵略战争?
33、“一国两制”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伟大构想,是中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它的提出者是谁?它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34、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 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允许日本在 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 4.5 亿两, 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 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材料均摘自相关条约原文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哪一条约?该条约对近代 中国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条约中哪一条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材料三中的条约给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一严重危害在政治上的主要 表现是什么?
(4)面对近代以来的外来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各写一例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史实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