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战略行动( )
A.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D.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1956年被称为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创造精神的一年。这一年( )
①发表《论十大关系》,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宝贵经验
②召开中共八大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③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④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第一批52名访问学者赴美留学进修,随后,赴英、日、德、法等西方国家的留学生陆续踏上求学征程,掀起了新中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热潮。与材料现象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求同存异”的提出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联合公报》的签署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4、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C.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记载: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中央决定兴办4个经济特区
B.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D.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一员
6、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的标志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7、1878年,爱迪生在报上预告一项新发明,结果煤气公司的股票猛烈下跌,因为这意味着普遍使用的煤气灯要被淘汰。这项新发明是
A. 发电机 B. 内燃机 C. 电影机 D. 电灯
8、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以下口号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是
A.“扶清灭洋”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9、“他们解救了这座古城的灾难,甚至挽救了他们的君主的宝座。但是中国皇帝的高于一切的统治,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
A.《南京条约》签订 B.戊戌变法
C.《辛丑条约》签订 D.辛亥革命
10、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1、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文章中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该材料表明( )
A.中华民国已经成立
B.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C.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已经颁布
12、2021 年 6 月 17 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20世纪70 年代,我国步入太空时代,其标志性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神州七号”发射成功
13、纪录片《走向海洋》这样写道:“黄海风云突变。……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此战中,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 )
A.邓世昌
B.左宗棠
C.丁汝昌
D.关天培
14、下图这本杂志曾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主要阵地,并在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5、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
B.广西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6、《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7、1952年底,某广播站以“你幸福吗”为题征询广大农民的感受,他们普遍给予肯定的答复。这时期,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 )
A.分到了土地
B.参加了开国大典
C.坐上了国产汽车
D.创办了乡镇企业
18、孙中山认为,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靠在中国实施三民主义。下列关于三民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的
B.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C.三民主义是对十六字政治纲领的重新阐发
D.三民主义是对“民主”、“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的合称
19、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开发三峡水利的设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
A.国共合作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20、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 )
A.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基本建成小康社会
2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__会师,长征胜利结束;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对________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2、北京大学和《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________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3、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标志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标志新民主主义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
25、结果: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和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6、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________
27、将下列各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运动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曾经攻占南京,改名_______,定为都城。
(2)_____________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_________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1936年_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1937年的__________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中国人民艺术家”是___________,“中国近代绘画之父”是___________。
28、在中国近代史上创造了很多“第一”的历史事件,它们都对当时社会有了很深的影响。
(1)开启中国军事、经济、教育近代化,也是中国近代化开端的是_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_________
29、阅读下边地图,请把字母所代表的的地名写在空格里。
(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A处是_______,英国侵占的中国领土B处是_______。
(2)《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最远处C处是_______,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D处是_______。
(3)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列强的侵略势力由_______深入到_______。
30、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__迈进。
31、回答下列解放战争和民族工业的有关问题。
(1)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了什么谈判?这次谈判签订了什么文件?
(2)大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
(3)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运动?状元实业家是谁?
(4)近代国家举办的最高学府,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制度建设,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经济建设,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4)政权建设,祖国大陆基本统一——
(5)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33、从人治到法治、从神权到人权、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讲话充分体现了这一历史潮流。请回答:
(1)历史上最早的依法治国开始于哪个国家?标志是什么?
(2)历史上最早的民主政治的代表出自于哪个国家?代表性人物是谁?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其名称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烟真狡猾——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是水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2.7万人,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你认为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3)材料三是什么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是在哪一次战争中签订的?这次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