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5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毛泽东亲赴进行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
A.满足蒋介石和谈的要求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共同接受日本投降
D.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2、2021年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新馆开始接待社会各界参观。作为我国唯一一座关于废奴运动的纪念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是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西藏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的大型综合性主题展馆。下列关于西藏历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的行政区
B.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C.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
D.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3、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4、朱自清在《这一天(“七七”)》中写道:“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B.抗日战争激发了民族意识觉醒
C.国民大革命促进了工农运动高涨
D.中国从四分五裂状态趋向统一
5、电影《开天辟地》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在这部电影中,你能详细了解到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
B.北伐战争
C.武昌起义
D.五四运动
6、古代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文明古国与文化成就组合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A. 古巴比伦—象形文字
B.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
C. 古代埃及—金字塔
D. 古代印度—阿拉伯数字
7、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傅作义立了大功,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对下列哪座城市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
A.天津 B.沈阳 C.南京 D.北平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提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关于这一”国耻“表述正确的是( )
A.开始丧失完整独立主权
B.沙俄占领北方大片领土
C.北洋舰队至此全军覆没
D.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的条约
10、孙中山先生在1915年底发表了一篇宣言:“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宣言中的“民贼”是指
A.冯国璋
B.袁世凯
C.段祺瑞
D.曹锟
11、到下列图片所在的纪念馆,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 B.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C.东北沦陷 D.日军侵华的罪行
12、19世纪70一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的海军不包括 ( )
A.南洋海军
B.北洋海军
C.福建海军
D.南海海军
13、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二•九运动
B.旅顺大屠杀
C.南京大屠杀
D.华北事变
14、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革命纲领是( )
A. 《四洲志》 B. 三民主义
C. 《海国图志》 D. 《天朝田亩制度》
15、1985年某天,一位工人兴奋地说“今天厂里开会了,以后不吃大锅饭了。只要努力干,厂子干好了,大家的收入就多了。……”这说明当时我国开始
A.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 推行公司制
C. 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
D. 废除国有制
1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A.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B.北京周边地区
C.东北地区
D.铁路沿线地区
1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始于1901年,每年12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以表影“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下列人物中获此殊荣的是( )
A.钱学森
B.莫言
C.屠呦呦
D.邓稼先
18、洋务派没有把下列哪一项作为“夷”之“长技”? ( )
A. 议会制度 B. 科技教育 C. 机器生产 D. 军事技术
19、某条约签订后,革命志士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起义之后,没有尽一切可能争取知识分子,……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犯了兵家大忌。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后期作战,屡失良机。可见,引发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
A.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B.领导集团内部的争斗
C.体制的不均等性
D.战略上不断失误
21、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1)1997年中共十五大_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_________________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
(1)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2)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历史事件是 。
(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23、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人力,收集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这部法典连同他统治时期编成的其他三部法典,统称为《______》。
24、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_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①1858年的中俄《______》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割占土地最多的条约)。
②1860年的中俄《______》,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土地。
③1860年的中俄《______》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土地。
(2)方式: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
(3)影响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5、________年,尼克松总统的安全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________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起外交关系。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文献。
(1)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3)提出新发展理念——
27、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8、“香江涌海翻银浪,宝港归家绽紫荆”这副对联纪念的事件是( )
29、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请列出发生在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
( 1 ) 1919 年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________________。
( 2 ) 1949 年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的是________________。
( 3 ) 1949 年 9 月在北平召开了________________会议。
( 4 ) 1949 年 10 月 l 日在北京隆重举行________________。
30、苏联的工业化: 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成果:苏联由落后的_____变为强大的_______。苏联模式:形成时间:_______年。形成标志:_______的颁布。
评价:苏联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发展,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由于没有尊重________,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31、辛亥革命后,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先后开展了哪些革命斗争?
32、简述三大改造的意义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欧美资产阶级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锁链。从此,中国在西方资主本义的强力驱使下,被卷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1)哪一场战争迫使中国签订《南京条约》?
(2)小历认为,“以《南京条约》为代表的不平等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小历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三:“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1)材料一出自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部法律?依据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消灭了哪一阶级?
(2)材料二出自1954年颁布的哪部法律?这部法律的性质是什么?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在这次会议上我国确立了哪一制度?在此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成果突出,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之前在什么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在这时期最大的冤案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