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1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时,有人感慨道:“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是因为:
A.联合国有了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声音
B.中美发布联合公报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与日本同时成为常任理事国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下列表述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符合的是
A.开天辟地
B.进京赶考
C.走向成熟
D.伟大转折
3、以下是王丽同学学习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内容后设计的一道题。其中搭配错误的是( )
A. 李鸿章——洋务运动 B. 康有为——戊戌变法
C. 曾国藩——辛亥革命 D.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4、张之洞在奏折中指出,如果批准条约,不仅台湾人民要反抗闹事,各省军民也“必致痛哭深怨,断不甘心”。这里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 D.淮海战役
6、清政府对义和团先“抚”后“剿”,其根本出发点是
A.欺骗人民群众 B.维护清朝统治 C.讨好外国势力 D.笼络地方官员
7、如表是1978—201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简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世界排名 |
1978 | 206.4 | 第32位 |
1997 | 3250.6 | 第10位 |
2007 | 21738 | 第3位 |
2017 | 41045.04 | 第2位 |
A.工业体系逐渐完善
B.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C.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D.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8、“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一“行军”中发生的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重大事件是( )
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C.强渡乌江
D.会宁会师
9、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纪年方法。下列历史事件,采用天干地支法命名的是
A.戊戌政变
B.维新运动
C.太平天国
D.民主革命
10、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各方面不断变迁,见证了时代的进步。下面图示反映了( )
A.交通工具的发展
B.通讯方式的变迁
C.社会保障的完善
D.生活方式的改变
1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标志着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伟大事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2、1993年4月1日起,国家逐步取消了布票、粮票和油票等票证,实行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增多,40年历程的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下列票证变化背后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 )
A.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B.从屈辱外交到和平外交
C.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D.从政企不分到实行公司制
13、国民政府发表《宣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的总根源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卖国军阀的暴虐,建设一个人民的统一政府,不能不出师剿除卖国军阀势力。为此发动了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其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由全体国民组织之。”这反映出( )
A.三民主义得到真正的落实
B.袁世凯着力维护民主共和
C.国民成为中华民国的主人
D.民主共和的观念影响较深
15、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有关的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6、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
17、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三期感觉不足后,进行的近代化探索的主要人物有( )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鲁迅
18、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回首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初期,我国历史上第一颗成功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是( )
A.“长征号”
B.“神州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神舟五号”
19、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C.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20、为纪念某次起义,有人书写了以下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次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1、1842 年,____国强迫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_____国侵占中 国北方大片领土。
22、背景:________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________。国民政府迁往________,将其作为战时的陪都。
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________万人以上。
2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 ),这一成果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2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 。
(2)提出“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的状元实业家是 。
(3)甘愿成为中国变法流血牺牲第一人的是 。
25、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时间。
(1)我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
(2)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3)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6、________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________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27、在________的指挥下进行的“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8、1894年,孙中山在________(地点)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_________,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29、观察下图《三大战役》,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相应的英文字母代号。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30、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创近代探索路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拒签和约”是……的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坚决斗争。天津、陕北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民族运动”的情况?这一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材料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2)材料三反映了这场民族运动怎样的性质?
(3)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什么?
材料四:(如图)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示意图:
(4)读图,指出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在什么地方建立的?建立者是谁?
(5)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材料五: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建党伟业》中的特殊数字解读
(6)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材料四中的“数字”:从“13”名代表、五十多位党员。到90年后的今天中共党员8000多万,这一数据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32、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于哪一年、在哪里宣哲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的名称是什么?它后来被谁废除了?
(3)辛亥革命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这一转变,我军才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长征的伟大胜利,在长征极其艰险的条件下,保存和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郑广瑾、方十可《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三 经过毛泽东用中国的语言,用中国的历史文化,注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内容,进行加工、提炼,或者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创造成再创造,产生了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和新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新原理,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李伟《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转变”的会议名称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的认识。
34、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的五四运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五四运动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一些地方相继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是哪次会议?
材料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这首《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他们在漫漫征途中遇到了诸多艰难险阻,并超越了生理的极限,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在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并写出红军主力长征结束的地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