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世纪 20 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
2、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是哪一时期出现的
A.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B.洋务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3、“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
A. 1927 年
B. 1928 年
C. 1931 年
D. 1937 年
4、“ 贩奴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关于“贩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美洲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C.给非洲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D.助力美国成为 “日不落帝国 ”
5、在近代史上,导致台湾与祖国分离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下列有关《时务报》和《民报》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为了推翻清政府而创办
B.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
C.是资产阶级的思想阵地
D.致力于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7、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进行的北伐战争讨伐的对象是( )
①段棋瑞 ②吴佩孚 ③孙传芳 ④张作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分析下面表格,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 1950年 | 1954年 |
全国粮食总产量 | 1.32亿吨 | 1.63亿吨 |
人均粮食占有量 | 239.4公斤 | 285.2公斤 |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9、乾隆皇帝说:“天朝大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借外来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前清王朝普遍存在的某种心理,下列哪个成语对这种心理的概括最为准确( )
A.趾高气扬
B.刚愎自用
C.夜郎自大
D.颐指气使
10、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
A.设立深圳经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D.批准长江三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1、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合可购买战斗机3710架。可见抗美援朝这场反侵略战争造就了全体中国人民怎样的风貌(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C.团结、爱国、自尊
D.坚定方向、开拓创新
12、经济体制改革指改革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或制度模式。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法宝是( )
A.赋予个体更多自主权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强调公有制的优越性
D.对国际社会开放
1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
①陈独秀 ②鲁迅 ③胡适 ④孙中山 ⑤李大钊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14、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都得到的权益是( )
A.割地 B.驻军 C.赔款 D.开埠通商
15、由下表内容,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 ||
农户 | 1914—1918年 | 减少1500多万户 |
耕地 | 1914—1918年 | 减少2600多万亩 |
荒地 | 1914—1918年 | 增加4900多万亩 |
A.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
B.军阀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C.军阀割据混战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灾难
D.军阀割据混战加速了袁世凯政府倒台
16、1953年,河南安阳一个村党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这里说的”社“应该是( )
A. 人民公社 B. 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农村信用社 D. 农村供销社
17、密切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爱国统一战线
D.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8、1987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9、下图是"1949—2006年我国城市化人口增长率变化图",指出1986—2006 年这一阶段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理由是
A.一五计划实施,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B.三大改造完成,城市接收大量人员
C.土地改革完成,吸纳外来人员就业
D.改革开放深入,大批人口流入城市
20、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口的门户吴淞,年近七十的老将江南提督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此人是( )
A.关天培
B.陈化成
C.葛云飞
D.琦善
21、根据所学知识,在下列表格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条约名称 | 签约国家 | 割地 | 赔款 | 影响 |
1842年 《______》 | 中国与 _____签订 | 割让 __________ | 2100万元 |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895年 《______》 | 中国与 _____签订 |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 白银 ________两 |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1901年 《______》 |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 | 赔偿白银 ________两 | 使中国 ______________
|
22、请将下列会议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A.中共八大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
E.中共十五大F.中共十八大G.中共十九大
会议 | 内容 |
|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
|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
|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
| 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23、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________》,实行变法;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4、某校要设计一条红色研学旅行路线,请你提供素材。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会师。
25、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________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905年中国国同盟会建立,以《________》作为机关刊物。
26、《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中的①处是五圣山的主要阵地,它的得失关系到整个中部战线的安危,在此处发生了著名的______(地名)战役;《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中②处是______(地名)经济特区。
27、1931年_____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8、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3年2月,_____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此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29、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和胡锦涛的会面,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的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30、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最可贵的性格。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材料二 “《狂人日记》里有吃人的,我要求救救孩子。”“自己背着球囊的重担,肩着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鲁迅
请回答
(1)鲁迅的《狂人日记》写于什么时期?
(2)救救孩子指什么?
(3)鲁迅说的“到宽敞光明的地方去”指的是什么?
(4)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所说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32、古代世界人类文明的交流主要有哪两种方式?并各自举出两种方式的代表性事件。
方式一: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性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二: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性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33、红军长征开始于哪一年?红军三大主力在何地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简述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习近平同志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请跟随以下图片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事件是在哪一法律文献的指导下进行的?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事件有何关系?
(2)图三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图四群雕中小岗村农民在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改革?
(4)图一、图三与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点?
(5)今天,各地正致力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请你就“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献计献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