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中国到世界,从古代到近现代,一批又一批的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A.康有为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
2、19世纪末期,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发生了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其中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3、1839年4月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建议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立即用武力占领舟山岛”;10月英国内阁会议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到中国海去”;1840年英国“东方远征军”从印度、开普敦等地相继到达广东海面,挑起战争。据此可知,这场战争( )
A.因禁烟失败引起
B.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C.由英国蓄谋发动
D.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
4、“这部法律在1954年第一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这部法律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文中“这部法律”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学习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D.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6、随着电影《八佰》的热映,1937年谢晋元率领的“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孤军阻击日军的壮举再次激起了人们对英雄的敬意。影片是取材抗日战争中的哪次会战?( )
A.太原会战
B.武汉会战
C.淞沪会战
D.长沙会战
7、1978 年,中共安徽省委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粮产量出现大幅变化,如凤阳县粮食产量 1979 年比 1978 年增长 49%,1980 年产粮 5.02 亿公斤,到1981 年产粮为 6.70 亿公斤,1982 年的产粮则是 7.15 亿公斤。凤阳县粮产量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粮食的统销政策
8、面对蒋介石血腥屠杀政策,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发自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
A.《辛丑条约》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国闻报》
10、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时间 | 特征 |
1924——1927 |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
1927——1937 |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
1937——1945 | 团结抗战,驱除倭寇 |
1945——1949 |
|
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11、“农业生产合作化,公私合营资本家。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近步伐”该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充分反映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B.标志着“大跃进”的开始
C.使人民公社体制最终确立
D.说明我国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2、党和国家引导他们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目的是( )
A.支援抗美援朝前线斗争
B.恢复被长期战乱破坏的农业生产
C.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D.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新形势
13、中共十六大,谁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A.胡耀邦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14、编写《海国图志》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梁启超 D.魏源
15、从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20年“十三五”规划完美收官,一个又一个五年,诠释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标识。下列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历史标识的是( )
A.开平煤矿
B.沈阳第一机床厂
C.兰青铁路
D.天津机器制造局
16、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一组是
A. 抗美援朝-----中国第一次取得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B.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中美正式建交外交关系
C. 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D. 新中国成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7、某同学假期准备到湖北省旅游,在做旅游攻略时他发现湖北省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等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请你告诉他与这些“自治州”“自治县”设置相关的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8、《清议报》(1898年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9、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最恰当的是
A.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C. 科技、教育与文化发展 D.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0、“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 )
A. 关天培 B. 左宝贵 C. 邓世昌 D. 丁汝昌
2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提出的八字方针的内容是调整、_____、充实、提高。
2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________________
(2)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________________
(3)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________________
23、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五四运动期间,李大钊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1929年12月,三湾改编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1941年底开始的第三次武汉会战,中国军队最终赢得胜利,振奋人心。
(4)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24、我国大陆最后统一的地方是______。
25、在_______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将收缴的110多万千克鸦片当众销毁。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6、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以“求富”为口号,在上海创办了_________。《马关条约》割______、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7、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________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__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
28、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图完成
29、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_____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__________战役的重大胜利。
30、根据下列各题给出的条件,完成填空。
(1)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 三个军阀。
(2) 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 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31、(题文)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你认为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在南京成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是什么?
(3)请你列举南京“见证近代中国饱受劫难”的一个典型历史事件。
(4)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的标志是什么?
32、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什么?新文化运动包括哪些内容?简述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意义。
3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又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1)“一化”和“三改”分别指的是什么?何时基本完成?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它有什么重大意义?
34、材料一:《洋务运动工业分布图》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三:吾国近年以来,崇拜欧化,智识精神上,已唯欧西之马首是瞻,甘处于被征服地位。……国人又经丧权失地之余,加以改革家之鼓吹,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故诋毁吾国固有一切,乃最时髦举动,为弋名徼利之捷径。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
(1)根据材料一,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百日维新”中维新派两位主要代表人物;并根据材料说明“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主要体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梅光迪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态度;分析出现这样的态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