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这场农民战争的领导者是( )
A.洪秀全
B.冯云山
C.黄巢
D.杨秀清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向俄国学习。《共产党宣言》翻译出版,《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连续发表。这些说明当时( )
A.出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B.新文化运动开始兴起
C.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思想出现
3、戊戌变法的众多措施中,直接有利于传播西方科学知识的是( )
①允许官民上书议事 ②奖励实业,改革财政
③设立学堂、译书局 ④准许创办报馆、学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1953年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的是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手工业
5、1947年夏,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解放战争中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的事件是
A.平津战役
B.渡江战役
C.辽沈战役
D.千里挺进大别山
6、比较与归纳,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发生在19世纪
B.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C.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7、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的动因是( )
A.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B.中国加入世贸易组织
C.开放上海浦东
D.扩大企业自主权
8、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战斗情景是
A.平型关大捷
B.辽沈战役
C.北伐战争
D.渡江战役
9、“对雅典人而言,城邦不仅是他们生活的载体,每个人心里装的都是城邦,他们为了城邦利益可以放弃任何个人私利甚至生命,并通过取消公民权来制裁漠视城邦利益的人”。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雅典是全希腊人的学校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0、八年级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李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
B.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中国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
D.中国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2、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另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以下事件能反映这一“国际环境”的是( )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土地改革 ③和平解放西藏 ④抗美援朝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3、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不断进行着调整,关于1950年的土地改革和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都让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D.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4、孙中山在总结黄花岗起义的影响时说:“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慨,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下列对此次起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沉重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
B.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D.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15、近代化就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16、《辛丑条约》签定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这主要是指:( )
A.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C. 赔款数量大,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D.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17、由《时局图》中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
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掀开了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狂潮
D.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8、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日军占领东北三省
C.伪满洲国的建立
D.七七事变
19、“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在这篇檄文中讨伐的是( )
A.袁世凯
B.冯国璋
C.段祺瑞
D.张作霖
20、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鲁迅
21、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_______、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英、中法签订的《北京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_______为商埠。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3)枣宜会战牺牲的爱国将领——
(4)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_____________》,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提出向西方学习,著有《资政新篇》的是________。
(2)戊戌六君子”中甘愿流血,矢志为变法献身的是________。
(3)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有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和________。
25、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为首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获得了统一。
26、列举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第一”。
(1)洋务派创办的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是 。
(2)孙中山创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3)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的 民主革命纲领。
27、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宪法》的性质是____。
28、中共中央的决定: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______、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9、1900年6月,英、_____俄、日、法、________、意、奥八个国家拼凑了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的率领下,从天津乘坐火车向北京进犯。
30、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_____________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31、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亦是激活原有制度活力的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制度。请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大会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管理方面的一次制度创新,请问:这一制度主要适用于什么地方?实施这一制度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3)“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思路创新,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历史伟人是谁?运用这一构想,我国于1997年成功恢复对哪一地区行使国家主权?
32、
图片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导火线是什么?
33、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事件
(1)被称为是“人的发现”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2)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3)古代印度的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名称叫——
(4)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是——
(5) 古代埃及文明的标志是——
(6)古代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
(7)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
(8)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是——
34、材料一: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泸(上海)上风潮是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继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等三人为要求条件。”
材料二: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公开做职工运动的总机关,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从1922年开始,到1923年2月的工人大罢工,将中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在持续13个月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充分显示出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力量。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锤头是工人的劳动工具,象征着工人阶级;镰刀是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农民阶级。最早源于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起义中,何长工负责设计的工农革命军旗帜图案。他的出现也代表着工人和农民结为了革命同盟军,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事件中,走在运动最前列的是哪些人?此次运动中是哪一个新的革命力量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政治舞台?
(2)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将中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哪一次工人大罢工?
(3)材料三中所提及的“起义”是指的哪场起义?这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具体是什么样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