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 )
A.彻底反帝反封建
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2、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领导人的会谈
A.有利于解放台湾
B.有利于恢复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C.有利于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D.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科发展
3、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说明
A.军阀割据混战的原因
B.护国战争形势
C.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
D.袁世凯复辟帝制
4、1946年,国民党撕下和平的面具,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发动了全面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蒋介石对哪一解放区发动进攻( )
A.陕北解放区
B.山东解放区
C.中原解放区
D.华东解放区
5、下列各项中,能了解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有( )
①科举制度的废除
②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③清末状元张謇退出官场办实业
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6、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他的主要功绩是( )
A.领导虎门销烟
B.撰写《海国图志》
C.抗击沙俄入侵
D.指挥平壤战役
7、一位老战士回忆1949年的战况:“司令部接到部队报告,我军已经占领了总统府。总统府的日历只翻到4月22日……”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A.解放沈阳
B.解放南京
C.解放北平
D.解放上海
8、1935年12月,鲁迅撰文热情赞扬了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寄以“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殷切希望。鲁迅撰文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9、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对于这次国民党军事行动的历史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 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C. 扩大了中共的影响,使其在政治上处于主动地位
D.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10、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经过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努力,国共两党达成协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改编为
①八路军②红军③解放军④新四军
A.①⑦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这一运动性质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2、小明梳理了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下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③①②
13、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不断取得新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外交人才
B. 始终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善于运用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
D. 大面积团结了广大发展中国家
14、“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 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 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 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5、下表是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导致表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割地赔款 B.五口通商 C.协定关税 D.公使进京
16、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记录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这节课复习的专题是( )
提纲: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1992年南方谈话 5、党的指导思想 |
A.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7、“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赞颂了170多年前我国近代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是( )
A.邓世昌
B.谭嗣同
C.左宗棠
D.林则徐
18、在日常生活中,我国一些国家机关悬挂着国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这表明(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④人民拥有绝对权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闭幕词:“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据此可知这一大会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20、下图是我国近代的一幅漫画,内容为一个渔夫在钓鱼,远处一只手拿着剪刀要剪掉钓线;剪刀上写着“欧洲的干预”,鱼杆钓上来的鱼身上写着“辽东”。这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 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 揭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C. 激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D.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1912年4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宣布解职.此后统治中国的是______。
2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中国的杂交水稻,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________
23、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是__________________。
24、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____;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会师
25、1856年,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6、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____》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在中国的侵略权益;《马关条约》割_____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7、根据所学知识,在下列表格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条约名称 | 签约国家 | 割地 | 赔款 | 影响 |
1842年 《______》 | 中国与 _____签订 | 割让 __________ | 2100万元 |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895年 《______》 | 中国与 _____签订 |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 白银 ________两 |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1901年 《______》 |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 | 赔偿白银 ________两 | 使中国 ______________
|
28、《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____________》、陈天华的《猛回头》和《____________》。
29、孙中山少年时期特别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洪秀全是______。
30、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革命团体是 __________ 。
31、根据所学,回答有关人民解放军战争系列的问题。
(1)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与国民党和谈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何意义?
(3)简要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32、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涎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同学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33、在2020年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中,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作为英雄的城市--武汉在历史上也见证了无数重大事件。
(1)在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这里诞生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请问这个官办钢铁企业名称是什么?并再写出一个中国其它地区这一时期的军事工业。
(2)这里有“首义之城”的美誉,见证了推翻清朝,实现共和的历程。请问这个“首义”是指什么起义?
(3)这里出现了武汉工人参加的中国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事件,请问该事件是什么?
(4)在这里发生了基本上消灭吴佩孚主力的战役。请问该战役是什么?
(5)在这里召开的重要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随后按照会议精神他领导了武装起义。请问会议和起义各指什么?
(6)在这里发生了武汉会战,请问它在抗战中有何影响?
34、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成为国人们最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相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1)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2)材料二这段话反映出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材料三:
(3)读材料三,邓小平的伟大构想在我国首先得到成功实践的是哪一地区?写出该地区回归祖国的时间。材料三这两个地区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1978—2013年海峡两岸贸易情况统计表
年份 | 1978年 | 1983年 | 1988年 | 1993年 | 1998年 | 2003年 | 2008年 | 2013年 |
金额(亿美元) | 0.5 | 2.5 | 27.2 | 144.0 | 205.0 | 583.6 | 1292.2 | 1972.8 |
(4)材料四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五: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国台办称之为“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联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拨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目标只求稳定,不求发展,只管控风险,不增长动力,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走愈远。
——新华社评论
(5)阅读材料五,你有什么样的认识?
(6)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