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抚顺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判断,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949年,朱敏的父亲参加了开国大典

    B.1952年,陈知非的父亲参加志愿军,入朝作战

    C.1978年,胡洲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D.1984年,马云参加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 2、“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100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的管束和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与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改革政治体制

    B.发展民族工业

    C.反侵略反封建

    D.推翻清朝统治

  • 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不仅给全球公共卫生造成巨大挑战,还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世界上一些国家采取的抗疫措施间接推动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这场国际危机突出了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性。2001年,中国通过哪一事件开始逐渐融入 世界贸易体系(  

    A.开始改革开放

    B.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4、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粉碎“四人帮”

    B.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D.经济特区的建立

  • 5、“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樊篱的历史事件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 6、(2014·四川成都)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深剧创痛,空前的民族危机,把中国人民惊醒了。”以下属于“中国人民惊醒了”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起义

    B. 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C.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D.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 7、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开始于

    A. 中共一大

    B.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 8、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党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 9、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 三民主义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D. 民族、民生

  • 10、19世纪末的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A.《民报》

    B.《国闻报》

    C.《申报》

    D.《时务报》

  • 11、以下史实中不属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表现的是

    A. 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 下令解散国民党

    C. 修改总统选举法

    D. 反对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 12、汪老师为了帮助大家记住某一时期的成就,总结出了“一桥”、“二铁”、“三公”、“四厂”的口诀。请问该口诀总结的成就是

    A. 土地改革时期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时期

  • 13、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改革开放43周年,多部当代题材电影先后开机,它们自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从各种角度展现中国发展变化。在某部影片中有以下镜头,这反映了我国哪一方面的发展?

    A.文化事业的发展变化

    B.社会生活的变迁

    C.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D.饮食健康的进步

  • 1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誉为“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会议通过了( )

    A. 《共同纲领》

    B.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第一个五年计划

  • 15、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指的是

    A. 张謇   B. 康有为   C. 侯德榜   D. 梁启超

  • 16、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随后,人民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A.“四保临江”

    B.粉碎全面进攻

    C.转战陕北

    D.挺进大别山

  • 17、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A. 抗美援朝时   B. 文化大革命时   C. “一五”计划完成后   D. “大跃进”时

  • 18、19世纪60年代初,曾国藩提出大购船炮的主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以为内可“平乱”,外可御悔。下列人物的活动体现了这一宗旨的是

    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C.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

    D.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

  • 19、学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到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从中可以判断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石达开

  • 20、《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晚清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地点)召开。

  • 22、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________。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 23、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制度,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_______”的伟大构想。

  • 24、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

    (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刊。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_______________”。

    (3)陈独秀等以《_____________》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 25、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地点

    B、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历史具有生死攸关意义会议召开的地点 

    C.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 26、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德国)_______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美国)_______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美国)_______试飞飞机成功。

  • 27、在中英《北京条约》中,增开________为商埠,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

  • 28、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 2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且对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原则已经成为当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

  • 30、1945年4月至6月,中共为迎接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会议把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实现了空前的团结。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前赴后继地进行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有过怎样的探索和救国方案?

    (2)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他这一认知的实践基础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最终开创了一条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3)中共的探索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遭遇了怎样的严重挫折?在生死存亡关头,中共独立解决内部军事和组织问题,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 32、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发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分别是?

  • 33、阅读下列关于土地问题的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材料三:会议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①)的土地政策改为(②)的土地政策。

    (1)阅读材料一,说出“这个方案”指的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阅读材料三,指出“会议”的名称。说出这次会议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

    (4)阅读材料四,补充①和②的内容。抗战胜利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她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40- 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 1856-1860 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 1894—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予垂危者,度阁下之 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编自 1895 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1)材料一中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有观点认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痛,同时还是民族之幸,请联系材料一、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你持怎样的观点?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