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狭隘(yì) 斑蝥(máo) 慷慨 惊荒失措
B.坍塌(tān) 恍惚(hū) 徘徊 参差不齐
C.抽噎(yé) 干涸(hé) 溜哒 精益求精
D.热忱(chéng) 滑稽(jī) 帐篷 麻木不人
2、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小说讲述的是人力车夫祥子在北京拉洋车的艰辛生活和悲惨遭遇的故事。
B.老舍先生借《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由自尊好强到自暴自弃的巨大变化,无情地批判了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C.《骆驼祥子》中刘四爷是个土混混出身的车厂老板,极端的自私自利;虎妞性格泼辣,敢爱敢恨。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自尊好强,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变得更加坚强起来。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 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 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 有了 。
A.岿然不动 温暖 含情 依靠 着落
B.安静不动 暖和 含笑 着落 依靠
C.安静不动 温暖 含笑 依靠 着落
D.岿然不动 暖和 含情 着落 依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次他们两派的主张大相径庭,双方终于历史性地握手言和了。
B. 我没有思考,也不想思考,有人提出这个观点,我就随声附和了。
C. 很多人担心原子弹等核武器会导致人类毁灭,现在看来这并不是杞人忧天。
D. 他这个人有个特点,遇事就是喜欢刨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济南(jǐ) 镶上(xiāng) 憔悴(cuì) 粗犷(kuàng)
B.着落(zháo) 贮蓄(zhù) 花苞(bāo) 看护(kàn)
C.发髻(jí) 高邈(miǎo) 草垛(duò) 酝酿(niàng)
D.卖弄(nòng) 笼罩(lǒng) 睫毛(jié) 静谧(mì)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大礼堂里,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报告。
B.这条街改造成商业街之后,就变得热闹了,行人从早到晚车水马龙。
C.拔河比赛结束了,我们班大获全胜,同学们趾高气扬地回到教室。
D.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7、下列名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了一系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B.《骆驼祥子》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C.《骆驼祥子》中,虎妞大胆泼辣,敢于追求幸福,勤劳善良,而又控制欲极强,她难产而死是祥子走向堕落的根本原因。
D.《骆驼祥子》中,小福子是一个善良、可悲的人物,母亲被父亲打死,父亲又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还要养活弟弟。
8、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①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选自《三国志》)
注:①太祖:曹冲的父亲曹操。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亦以此自矜 矜:矜持
B.但微颔之 颔:点头
C.则校可知矣 校:同“较”,比较
D.太祖悦 悦:高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而刻其水痕所至
B.何陋之有 置象大船之上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密布字印
D.以我酌油知之 自以为大有所益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故事虽短,但记述简洁生动,情趣盎然,人物形象鲜明,陈尧咨的笑,既有尴尬,又有解嘲。
B.乙文写曹冲年纪虽小,但凭借自己的智慧做到了成人都没有做到的事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C.甲文卖油翁以不卑不亢的沉稳,充满智慧的应对,征服了陈尧咨,一场冲突瞬间烟消云散,最后以“康肃笑而遣之”结束。
D.两篇短文都阐述了怎样做事的道理,侧重点却不一样,甲文强调智慧的作用,乙文体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4】翻译句子。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9、默写: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 《夜雨寄北》)
(4)《论语》中讲兴趣对于学习至关重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论语》)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散 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第④段画线的语句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怎样的?
【2】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3】品味第⑧段中画线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深层意蕴的理解。
【4】对于文章的主旨,有人理解为“人生无处不在选择”,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山界(节选)
陆定一
①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实饿了。我们也拿碗盛给瑶民母女吃。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我们现在还没到山脚下呢。
②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烧了些水给大家喝。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③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④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⑤“不要掉队呀!”
⑥“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⑦“我们顶着天啦! ”
⑧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⑨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⑩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⑪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⑫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⑬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⑭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⑮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⑯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以心理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详略得当,是叙事散文的典范。
B.选文行文前后照应,例如瑶民母女告诉说“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后文写到果然第二天早。上就看见雷公岩的“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
C.选文中写到红军战士遇到的困难有: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
D.第①段的心理描写反映了作者露宿山路的纠结为难,突出了老山界的陡峭难行。
【2】选文第③段“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中的“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⑬段画线句。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12、2021年,B站又火了,因为一个初中生的演讲短视频。视频中,全国各地955位初中生写下了《我不想做这样的人》,并由两位初中生登台演讲,分享年轻一代的心声以及对于未来的思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从以下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任务一:给学校“我的青春故事”征文活动投稿,叙述你的青春故事。
任务二:给处于自卑和迷惘中的同学写一封信,鼓励他重新认识自我。
【写作要求】①任选一个任务,明确写作目的,依据文体进行构思,表达自己的思考。
②题目自拟;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600 字。③如果选择“任务二”,统一署名“小瑞”。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