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广元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  (对偶)

    B. 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  (比喻)

    C. 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排比、拟人)

    D. 那时的我,真的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比喻)

  • 2、下面介绍读书方法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眼到就是书里每个字都要认得,每句话都要理解。

    ②眼到不仅能养成细心不浮躁的好习惯,更能养成不苟且的人格。

    ③胡适先生认为,读书要做到四个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④不能“略观大意,不求甚解”。

    A.③②①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开展,让我们衡阳市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B.考场上沉着、冷静、认真、仔细,是我们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D.在寒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 4、对《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告诉人们不要信神,神不值得尊重。

    B. 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人。

    C. 讽刺那些胆小怕事的人。

    D. 赞颂雕像者不信神,有反抗精神。

     

  •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表达清楚的一项是 

    A青少年要有求知的渴望,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和兴趣。

    B能否培养一大批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关键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C为了避免不再遭受沙尘暴的侵害,控制环境恶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势在必行。

    D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 6、选出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的疲惫、困乏的“瘦马”形象,由此可以想见诗人的孤独、寂寞。

    D.曲末两句描绘了天涯游子秋日黄昏行旅图,情景交融,表现了悲愁思乡的情感。

  •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B.在寒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C.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课内外文言文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B.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C.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D.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野有麦场   顾:看,视

    B.目似瞑,暇甚   意:神情,态度

    C.气已       绝:极,非常

    D.相去十步   数:几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

    B.[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C.[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

    【4】把下面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⑵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④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论语·雍也》)

    ⑦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⑧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体现作者对秋天看法与古人不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题。(8分)

    海中变色龙

    丁剑玲

    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林,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在此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即使章鱼爸爸不小心进入,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咬死。平时,章鱼妈妈会用腕足轻轻翻动孵粒,并从肚子里的口袋中喷出水来逐个给孵粒冲洗,使它们获得充足的氧气,并保持清洁。当小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约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

    【1】为什么把章鱼称为海中变色龙 (2分)

       

     

    2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第段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2分)

     

    3哪句话最能体现雌章鱼慈母的特点?(2分)

       

    4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约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中的可以删去吗?为什么?(2分)

     

     

  • 11、【材料一】

    文章里的阅读身影:

    《忆读书》中“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读书一事被冰心戴上了快乐的冠冕,但对她来说,这不仅是一时一刻的快乐,而是整个人生的收获。

    《窃读记》中“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林海音学生时代,街上的书店一定是不允许读者随意翻阅图书的。她在放学后跑到书店里偷偷看书,怕被老板赶走,有时一本书甚至要跑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时光流转,当她回忆往事时,当年苦中作乐的读书生活成了一份美好的记忆。

    《上图书馆》中“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诗人、翻译家王佐良去图书馆成了他的习惯,因为偶遇一本书,也是生活的奇趣。

    (摘编自陈雪《课本里的阅读生活》)

    【材料二】

    图表中的阅读方式:

    (摘自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数字阅读报告》)

    【材料三】

    数据中的阅读热度

    今年以来,书籍相关搜索已经超23亿次,日均超20000万人次。而多元阅读方式已成主流,电子书、有声书的相关搜索分别同比上升97%与82%。喜马拉雅(国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知名音频分享平台)大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人均听书数量7.4本,同比增长了32.14%。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时间简史》《富爸爸穷爸爸》《资本论》《唐诗三百首》分列科普读物、投资理财、社科新知、文学等子榜单的第一。

    (摘自百度《2021全民读书搜索大数据》)

    【1】【材料一】中的三段文字阐述的共同观点,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读书是自觉行动,需要浓厚兴趣和刻苦勤奋。

    B.读书能改变人生,让人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C.无论是怎样的阅读经历,其实都是生活本身。

    D.置身淡雅宜人的书香中,平凡也能铸就精彩。

    【2】下列关于【材料二】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说明五年来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及增长率的情况。

    B.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增长率总体量下降趋势。

    C.将五年来用户规模进行比较,突出中国数字阅读用户的变化。

    D.增长率的变化说明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正在缩小。

    【3】小联是个小书虫,一直喜欢纸质阅读,可近视却越来越严重了。【材料三】给了你启发,请你推荐适合小联的阅读方式,并简要说明理由。

    【4】请你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完善以下倡议书(请写出三条倡议)。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书海浩瀚,人生有限。为了实现“多读书,读好书”的目的,特提出如下倡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读书会得到一双飞翔的翅膀,得到更多的人生体验,去看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去经历你我无法实现的生活,去获取内心充盈与精神成长的力量!让我们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XX中学初一X班 X X X

    2021年11月6日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我们便由少不更事懵懂少年走进了花一般的青春年华我们背起行囊,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未来。当我们打开行囊,清点着自己的收获时,才发现自己的行囊里,既有理想、憧憬、成功、责任,也有失败、忧愁、烦恼……

    请以“十五岁,我多了一份__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文体不限 ;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