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水银、氧化镁、液态氮
B.金刚石、冰水共存物、煤
C.水、生理盐水、天然气
D.氢气、澄清石灰水、乙醇
2、“嫦娥石”含有丰富的钙、铝、镁、钛等,是我国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其中“钙、铝、镁、钛”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元素
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B.探究分子不断运动
C.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4、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不止一种
C.物质在其溶液中反应,速度会更快
D.搅拌可以加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5、物质的鉴定、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除去KCl固体中的KClO3 | 将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变 |
B | 鉴别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 用灼烧的方法 |
C | 分离Fe和CuSO4的固体混合物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
D | 验证铁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 | 将铁丝插入AgNO3溶液中 |
A.A
B.B
C.C
D.D
6、下列各组中,后者一定包括前者的是
A.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B.单质、化合物
C.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D.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7、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
A.只需要
B.只需要
C.和
D.和
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9、202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主题的是
A.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B.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小清河
C.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尽量节约资源
D.短距离出行时,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10、下列各选项中,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一定为固体
B.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C.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11、项目式学习小组利用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处理黄河水样(如图)。下列对水样处理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A.能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B.能除去水样中难溶性杂质
C.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D.该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1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豆油
B.冰块
C.蔗糖
D.面粉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取用粉末药品
D.点燃酒精灯
14、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溶液一定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汽油除油污是利用溶解作用,则氢氧化钠除油污也利用了溶解作用
D.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15、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和电解水实验都能证明水的组成
B.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可为生命活动提供少许能量
C.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煮沸、蒸馏
D.水是最常见的溶剂,物质在水中都能分散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天工开物》中描述的下列情景,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烧草成灰
B.海卤晒盐
C.冶炼钢铁
D.五谷酿酒
17、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硬水过滤后变成软水
B.汽油清洗油污和洗涤剂清洗油污原理一样
C.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给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因此禁止使用
D.植树种草不但美化我们的环境,还能减轻大气污染
18、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铷原子的中子数是37
B.铷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C.x=2
D.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19、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下列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
A.加盐酸
B.看颜色
C.加氯化铜溶液
D.测密度
20、安全重于泰山。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
A.
B.
C.
D.
2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云蒸霞蔚
B.大浪淘沙
C.百炼成钢
D.滴水成冰
22、2023年3月27日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发现CO中毒者,迅速将其移到室外通风处
B.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D.厨房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23、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B.太阳光照射下,湿衣服上的水干得更快是因为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C.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4、兴趣小组进行铜绿受热分解的实验探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查气密性
B.加入铜绿
C.加热铜绿
D.检验气体
25、《天工开物》中关于“烧石成灰”的记载如下:“每煤饼一层,垒石(堆石灰石)一层.....灼火燔之(灼烧石灰石)。” “烧酥石性....以水沃(淋)之,亦自解散。”“水调粘合,用以砌墙。”下列对记载内容的阐释,错误的是
A.“煤饼”的作用是燃烧提供热量
B.“灼火燔之”时,碳酸钙发生了分解反应
C.“以水沃之”时,发生的反应吸收热量
D.“用以砌墙”的原理是Ca(OH)2+CO2=CaCO3↓+H2O
26、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空气,冰水共存物
B.氧化物:氯酸钾、五氧化二磷
C.化石燃料:煤、石油
D.金属材料:氧化铁、不锈钢
27、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最简单有机物的完全燃烧。
(2)用稀硫酸除铁锈。
28、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或符号:磷________;钠________;氮________;Ca________;Al________。
29、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如图),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图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
(3)为防止旅途中皮肤的意外擦伤感染,常备有碘酒,碘酒中的溶质是_____。
(4)小华在饮用碳酸饮料时,发现有大量气泡溢出。他联系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从物理变化的角度解释为_____。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为_____。(化学方程式表示)
30、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正极为_____(填A或B)。
(2)与负极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质量比为1:8。
(3)在实验中加入稀硫酸或者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
(4)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_____。
(5)该反应可以得出的结论有:水是由_____组成;写出另一个能得出相同结论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
31、按要求写出下列各题的符号或化学式
(1)两个氮原子___(2)钙离子__ (3)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 .
32、日前,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下面是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说明:
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种类 | ||
可回收垃圾 | 不可回收垃圾 | 有害垃圾 |
纸类 玻璃 金属 塑料 橡胶 | 厨房垃圾 灰土 杂草 枯枝 花卉 | 日光灯管 电池 指甲油瓶 药品药瓶 涂改液瓶 |
若你在整理房间时,清理出如下物品,你会把它们分别放入哪个垃圾箱(请填序号):
A.废旧报纸; B.汽水易拉罐; C.生锈铁钉; D.矿泉水瓶; E.烂苹果; F. 涂改液瓶
(1)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应放入“不可回收垃圾箱”的是:_____________
(3)应放入“有害垃圾箱”的是:____________
(4)今年八月鼓浪屿申遗成功。作为厦门市的一名中学生,你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我们的鼓浪屿,请你就怎样继续处理好鼓浪屿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请你就保护环境质量的角度向全市人民各发出两条倡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家庭厨房实际上是一个化学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
②冰箱除味剂中的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里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性。
(2)“科技创新、材料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①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终于服役了,钢铁是制造航母的主要材料,它易与空气中的水、________等发生反应而锈蚀,请你列举一种防止钢铁锈蚀的方法____________;
②在焊接钢铁时,通常要使用氩气作保护气,这是因为氩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34、小强欲用如下图所示的五个实验来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从物质类别和构成的角度分析,_______、______(填序号)与稀疏酸混合的实验没有必要做。
(2)上述_______(填序号)实验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
(3)写出上述实验中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①盐酸、硫酸、食醋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水溶液中都含有______(用符号表示)。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_______(填序号)。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②用盐酸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______,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
35、化学小组的同学用思维导图绘制出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相互反应关系图(每一个反应表示酸碱盐不同的化学性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一、不同的酸溶液中含有相同的H+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①表示酸能与使指示剂反应
②表示酸可与某些金属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和稀盐酸___________。
锌和稀硫酸___________。
(2)③表示酸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写出分别用稀盐酸和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表示酸与碱反生中和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___________。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___________。
(4)⑤酸与某些盐会发生反应
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写出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二、不同的碱溶液中含有相同的OH-,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5)⑥表示碱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
⑦表示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___________。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___________。
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___________。
(6)④表示酸与碱反生中和反应
⑨表示碱与某些盐会发生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
三、盐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7)可利用反应⑧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8)⑤酸与某些盐会发生反应
⑨表示碱与某些盐会发生反应
⑩表示两种盐之间也能发生反应,写出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6、从一支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很多现象。火焰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最亮的是__________,温度最低的是______。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_______加热。用一个干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很快有一层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___________生成。把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______,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_____生成。把一块碎瓷片放在蜡烛火焰的内焰中,有________色的________生成,说明内焰燃烧不充分,有部分碳没有被氧化。用一空纸筒罩在烛火的外面,观察到有大量_______________产生,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37、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探究。
(1)按如图1所示进行木炭燃烧的实验: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②检验集气瓶中木炭燃烧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按如图2所示进行燃烧条件的相关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①图2图a是甲同学设计的方案示意图,根据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
②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2图b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38、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少量二氧化碳。
(1)实验室制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用A装置来制取CO2,相比较B装置,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
(3)若用B装置来制备CO2,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应________。
(4)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需连续使用两次C装置,目的是依次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________(填化学式)。
(5)若用D装置来收集CO2,CO2应从导管_____通入。
(6)若用E装置来制取CO2相比较A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_。
39、在“硫的燃烧”和“铁丝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内都装少量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________
40、如图是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化学动力小车,在试管中加入两种试剂,塞紧塞子,将小车放在摩擦系数极小的道路上,过一会小车就向左运动了。
(可选试剂)①锌粉;②铁粉;③铜粉;④20%的稀硫酸;⑤干冰
⑴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若加一次药品能使小车在同一条水平道路上行程最远,应选择加入上述某一种金属,并且两种试剂使用的量要控制在恰好完全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⑵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要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最快,应往试管中加入上述哪一种金属?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
⑶有的同学根据上述小车推进原理,发现不进行化学反应,也能使小车运动,则他在试管中投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填序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