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发现,高温下水会发生热分解。水热分解体系中微粒的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低于 2000 ℃,水分子不发生热分解
B.曲线 A、B 分别表示的微粒是氢、氧原子
C.当氢分子的含量达最大值时,水分子全部分解
D.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中微粒的总数不断增多
2、家庭厨房里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豆油
B.味精
C.食盐
D.蔗糖
3、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质量分数)如下图,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铁
B.铝
C.硅
D.氧
4、制取、收集CO2并验证相关性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加入石灰石
C. 收集CO2
D. 验证CO2不支持燃烧
5、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先做灯火实验
D.高层建筑着火,立即乘电梯下楼
6、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主要反应为:X + NH3 + H2O + CO2 =NaHCO3↓ + NH4Cl,其中X的化学式是
A.NaCl
B.NaClO
C.NaClO3
D.Na2O2
7、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此主题的是
A.大力发展火电
B.增加绿化面积
C.开发新能源汽车
D.垃圾分类投放
8、下列关于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红光,生成无色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9、宇宙飞船内宇航员呼出的气体要通过氢氧化锂(LiOH)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此化合物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为
A.-l
B.+1
C.+2
D.+3
10、猕猴桃营养丰富,硒含量特别高,有助于人体防癌抗癌。这里“硒”指的是
A.硒原子
B.硒单质
C.硒分子
D.硒元素
11、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中含有O5分子
C.青蒿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青蒿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
12、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相同的
C.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D.饱和溶液降温时,其浓度不一定改变
1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CO有毒,CO2无毒,是因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同,性质不同
B.大多数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过氧化氢可分解成水和氧气,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1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禁止使用燃煤发电,减少酸雨的形成
B.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C.就地焚烧农作物的秸秆,变废为宝
D.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15、在隔绝空气情况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质量保持不变
B.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C.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一定相等
D.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16、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雕刻玉石
B.绢丝刺绣
C.烧制瓷器
D.活字印刷
17、如图所示的微观模拟图中的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均为混合物
B.只有③是单质
C.④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②⑤
D.①②④是氧化物
18、如图表示的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B.T1℃时,50g水里加入15gKNO3固体,充分溶解,得到65g溶液
C.T2℃时,等质量的KNO3溶液和NaNO3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19、如图所示为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并加热至沸腾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
D. 熄灭酒精灯
20、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家居: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对人体都有害
B.化学与出行:为减少公交压力,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
C.化学与环境:为防止工厂废气污染空气,可将工厂烟囱加高
D.化学与社会发展:新材料的使用为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21、不能用来检测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
A.pH试纸
B.无色酚酞试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蓝色石蕊试纸
22、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倾倒液体
C.添加锌粒
D.溶解氢氧化钠
2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
C.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
D.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
24、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铁丝与氧气反应
C.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25、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26、天宫课堂上,宇航员王亚平把泡腾片放进水球后,产生了许多小气泡。如图是某“泡腾片”的标签,据此推测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
A.N2
B.CO2
C.O2
D.CH4
27、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白磷的化学式_____。
(2)常用于制作信号弹的金属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
(4)标出铁铵矾(NH4Fe(SO4)2·12H2O)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28、现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仅剩下1个质子,D元素的原子失去三个电子后与氖原子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B元素的离子符号是 , C元素的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D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____ ,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9、(1)镁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点燃后,它既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也能与二氧化碳作用。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的氮化镁,其中氮元素显—3价,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炭粒和一种碱性氧化物,试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金属跟盐的置换反应规律相似,非金属跟盐反应也有这种规律,Br2、I2、Cl2及其化合物有如下的反应关系:
Br2 +2NaI = 2NaBr +I2 Cl2 +2NaI = 2NaCl + I2 Cl2 + 2NaBr = 2NaCl + Br2
试确定三种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
30、写出下列物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中注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物质用化学式代替)
(1)碳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磷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
(1)无论是自来水还是纯净水,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
(2)自制简易净水器常加入________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属于________(“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生活中区分硬水与软水常用_________,实验室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_____________。
(4)为了保护水资源,说说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
32、铁可制成铁锅烹调食物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______性。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
33、根据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①“低碳出行”中的“低碳”是指较低的__________气体排放。
②铝合金抗腐蚀能力特别强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扫描二维码可以租用“共享单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一般是用PVC不干胶贴纸,PVC[化学式(C2 H3Cl)n]材料是属于__________(填字母)。
A 复合材料
B 合成材料
C 金属材料
D 天然材料
(2)方便面一直以来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①图表中的“钙”是一种人体必需的____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②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是加碘盐,人体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____________(填“甲状腺肿大”或“骨质疏松”)。
③从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角度看,营养成分表中还缺少一种有机物营养素,它是______________。
④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5克食盐的摄人量。假设小明某天吃了100克该方便面,相当于摄入了食盐_________________克。
34、我们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初步感知化学的奇妙。
(1)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新材料的研制
B “神十一”飞天轨道的设定
C 新药品的合成
D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途径之一,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①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能和_____能,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最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用字母序号表示,下同),烟花、照明弹中用到镁粉作燃料,其原因是镁条燃烧时_____
A 发现耀眼白光
B 放出大量热
C 生成白色固体
②举出一个储存能量的化学变化的例子_____。
(3)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①世界万物都是由及其微小的粒了构成。如水由_____构成,一个水分了由_____.构成。
②科学家已经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而且实现了对原子和分子的移动和_____, 以及复制、改造和创造分子。
35、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水发生的是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B实验中,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3)C实验中,某气体单质燃烧后,在烧杯内壁出现了无色液滴。写出符合此实验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点燃该气体前一定要_________。
36、请在横线上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
(1)3个铵根离子______;
(2)3个氦原子______;
(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______;
(4)熟石灰______。
37、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选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可选用装置D收集氧气,理由是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C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是________,用E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__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4)M是可能含CaCO3的CaSO3(CaSO3和稀HCl反应产生SO2,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也能使石灰水混浊)。为证明M中是否含CaCO3,设计如图装置。
若H中_________(填现象,下同),I中_________,说明M中含CaCO3。
38、实验室要制取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根据以下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装置应选____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2)用F装置而不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G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端进入(填a或b).
(4)若要用C装置来干燥二氧化碳,C装置中应盛放的物质是_____.
(5)D装置通常用来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Na2CO3和NaOH混合物中Na2CO3含量测定”的实验:
(1)甲组的实验方案是:将50克的混合物溶解在水中配成溶液,滴加10%稀盐酸,观察到现象: 。根据消耗盐酸溶液的质量来测定碳酸钠的含量。你认为这个方案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 。
(2)乙组同学的方案是: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得出碳酸钠的含量,
乙经正确计算,得出碳酸钠的含量偏大,原因可能是 ,溶液M中的溶质(用化学式表示)是 。
(3)丙组的实验方案是:将50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用下图装置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请分析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 _ ____。现收集到0.1摩尔CO2气体,求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计算过程)
40、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问题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氧气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变成了液态氧_____。
(2)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_____。
(3)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蘸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_____。
(4)硫酸铵是一种铵态氮肥,其使用说明中有一条注意事项:“为保证其肥效,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请解释该注意事项蕴含的化学原理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