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宣布将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禁止CO2的排放是达成碳中和目标的主要措施
B.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生物多样性下降
C.自然生态系统中,摄取碳的速率与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维持碳循环的平衡
D.生态系统碳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
2、噻苯隆在棉花种植上作落叶剂使用。被植株吸收后,可促进叶柄与茎之间的分离组织自然形成而脱落,某研究员为验证噻苯隆生理作用及脱叶效果,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在A处滴加的蒸馏水,B处滴加的噻苯隆溶液
B.剪去叶片留下叶柄的原因是防止蒸腾作用对该实验的影响
C.噻苯隆对棉花的脱叶效果随噻苯隆有效成分含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D.一般采用有效成分含量为225-300g·hm-2的噻苯隆进行棉花后期脱叶催熟
3、下列关于碳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出行、低碳生活都可减小碳足迹
B.植树造林和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可增大碳足迹
C.工业生产上的碳足迹增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D.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可能会影响碳足迹的大小
4、鲜花吐蕊,绿叶葱茏,抑或花瓣凋落,枯叶飘零,展示着个体的生命现象,折射出细胞的生命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代谢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减小
B.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逐渐减少,分化能力减弱
C.人体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5、淋巴液来源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吸收组织液的动力源于组织液与淋巴液之间的压力差。毛细淋巴管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内皮细胞呈叠瓦状排列,构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叠瓦状开口的结构,保证了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不会倒流
B.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进入毛细血管,也可进入毛细淋巴管
C.组织液一旦进入淋巴管就成为淋巴液,淋巴液的成分与组织液的相近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加,从而使得淋巴液减少
6、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而婴儿经常尿床。结合排尿反射分级调节示意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使婴儿排尿反射不能进行
B.课堂上产生尿意属于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
C.成年人因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调控可以有意识控制排尿
D.排尿反射中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
7、图甲表示置于生理盐水中的离体神经纤维,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变化情况,图乙表示用电流计测定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差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离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原因是钾离子外流
B.在AB之间的任意一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电流计指针将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实验过程中,若提高生理盐水中钠离子浓度,则图中c点对应的膜电位将会增大,若用KCl溶液代替生理盐水,则给予神经纤维相同强度刺激时不能产生神经冲动
D.在图乙M处滴加适量的某种药物,N处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若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则说明该药物你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8、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正在对自身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减少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增加
B.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会导致全球变暖
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硫、碳氧化物会形成酸雨
D.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会降低生物多样性
9、若1个亲代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经过两次复制所得的4个DNA分子如图所示。第一次复制后产生的子链用一种颜色表示, 第二次复制后产生的子链用另一种颜色表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B.DNA复制过程中,既有氢键断裂又有氢键形成
C.4个子代DNA分子中,共有6条新合成的子链
D.图中用黑色表示的子链是第一次复制后产生的
10、某同学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时,感到心怦怦直跳、呼吸急促等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时该同学血压和血糖浓度升高,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下降
B.此时该同学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兴奋,出现呼吸急促现象
C.此时该同学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多
D.肾上腺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经靶细胞接受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11、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B.各种培养基的配方不同,但是一定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C.在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者弱酸性
D.无机盐是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所以配制培养基时无机盐越多越好
12、斯他林等在发现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B.胰液的增加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
C.该研究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D.促胰液素需要借助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
13、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燕鹆和蝗虫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虚线接近Nt的区域为A区域,虚线接近Nt+1的区域为B区域。不考虑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绘制曲线图分析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属于构建数学模型
B.两个种群数量对应图中曲线的交点S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同
C.当种群数量曲线连续分布在A区域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如果Nt+1/Nt的比值保持不变且大于1,则该种群为“J”型增长
14、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表述错误的是( )
A.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B.许多种子在春季萌发为新植株,主要受气温升高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D.影响动物种群增长的重要非生物因素是食物
15、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鲸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光照因素影响较大
B.流经鲸落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深海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C.鲸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巨鲸落,万物生,温柔巨兽化为深海绿洲”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演替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
【1】新型冠状病毒外有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包膜上含有病毒自身的刺突糖蛋白S。刺突糖蛋白S可以与人体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使病毒的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进而侵入宿主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病毒入侵人体细胞说明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是相对的
C.新型冠状病毒可利用宿主细胞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核酸、蛋白质
D.刺突糖蛋白S与ACE2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2】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疼痛、发热等症状,如果体温高于38.5℃,可使用止痛降温的药物布洛芬进行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烧不退的患者应加盖棉被,以增加其散热量
B.患者体温保持38.5℃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全身疼痛的原因,是机体产生化学物质引发神经冲动
D.药物布洛芬可能会使机体毛细血管舒张,有利于产热
17、吸氧是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由病理性、生理性因素导致的缺氧。给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来刺激呼吸中枢,这主要利用了( )
A.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
C.免疫调节
D.激素调节
18、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会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多巴胺含量可以指示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或死亡程度。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D8受体与其发挥正常免疫功能有关,MPTP可诱导正常小鼠产生帕金森病。给正常小鼠和CD8基因敲除小鼠注射MPTP或生理盐水10天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神经元多巴胺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MPTP可导致CD8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的多巴胺含量降低
B.推测MPTP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细胞损伤或死亡
C.据图推测细胞毒性T细胞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减轻
D.该研究说明帕金森病与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有关
19、动物学家考察某生态保护区后 ,认为当地鹿群正处于增长高峰期 , 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动物学家作出这种判断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鹿群的数量和密度
B.鹿群的年龄组成
C.鹿群的性别比例
D.鹿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20、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观点最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 )
A.病毒的结构比细胞或细胞生物的结构更简单
B.病毒的化学组成中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
C.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D.病毒的核酸与动植物细胞某些DNA或RNA片段的碱基序列相似
21、下列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B.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没有规律的
C.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不完全相同
D.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绒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22、小鼠摄入受毒素污染的食物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反应。研究发现小鼠肠道上皮中的内分泌细胞——肠嗜铬细胞能够合成5-羟色胺(5-HT),在肠嗜铬细胞周围的迷走神经元末梢上分布着5-HT受体,5-HT诱发迷走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HT作用于突触后膜上5-HT受体后,引起Na+内流
B.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该过程属于反射
C.抑制5-HT受体基因表达,可缓解摄入受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
D.产生恶心、呕吐反应可以避免小鼠受到有毒物质的进一步伤害
23、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C和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F1开紫花;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9: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CCpp与ccPP
B.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1:1
C.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
D.F2中白花的基因型有5种
24、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时,曾引用孟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因此作物种植需“不违农时”
B.“数罟不入湾池”可保证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斧斤以时入山林”可保证各树木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以持续获得木材的最大产量
D.孟子的观念体现了现代生态工程建设需遵循的协调原理
25、为探究胰岛素的作用,某同学以小鼠的活动状况为观察内容,设计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将若干只正常的小鼠,平均分为A、B两组.观察并记录小鼠的活动状况。
第二步:给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给B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等低血糖症状,B组小鼠活动正常。
第四步:在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 。过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恢复正常活动,B组小鼠没有明显变化。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B组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本实验所用的小鼠数量之所以是若干只而不是两只的原因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_______。
(4)请完善实验第四步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发挥相反作用,这两种激素间的关系为________作用。
26、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Ⅰ、BamHⅠ、MboⅠ、SmaⅠ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的DNA片段,产物中至少有_______种不同DNA片段。
(2)为了提高实验成功率,需要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以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在此过程中,要有一段_________________,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
(3)若将图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形成重组质粒,那么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__。在导入重组质粒后,为了筛选出含质粒的大肠杆菌,一般先用添加抗生素B的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将生长的菌接种到只含__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可进一步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
(4)假设用BamHⅠ切割DNA获取目的基因,用MboⅠ切割质粒,然后形成重组质粒,若要将插入在抗生素B抗性基因处的目的基因重新切割下来,___________(是/否/不一定)能用BamHⅠ,为什么?__________。
27、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尤其是病毒出现了新变异株——德尔塔、奥密克戎,更是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
Ⅰ.如图是以新冠病毒表面的N蛋白生产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给小鼠注射N蛋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诱导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除了物理和化学方法外,还可以使用____________进行诱导。
(2)图中的乙是____________,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Ⅱ.现阶段使用新冠病毒表面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制成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开始广泛投入使用。其检测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检测时通过鼻拭子采集细胞及粘液样本,在缓冲液里进行细胞破碎处理,释放出各种物质,然后加入样品垫中,利用层析法进行分离,从而确定是否为抗原阳性。T处固定有N蛋白抗体,C处固定有二抗(与抗体结合的抗体)。
(3)若抗原检测阳性,则会在____________线上出现阳性标记(红线);若抗原检测阴性,则阳性标记(红线)情况为____________;其他结果均为无效检测。
28、下图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请分析回答:
(1)物质A是_______________,在动物细胞内,作用与物质A相似,且与饥饿状态下的血糖调节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某物质与B结构相似,生理功能是催化淀粉水解,则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c共有________种,物质C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种。
(4)与d同属于一类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字母b、c分别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a是在___________的类囊体上进行的,必须在_______下才能进行。
(3)物质c与五碳化合物生成__________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4)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些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用___________提取绿叶中的色素。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也不同,其中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
30、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居民中有1/100为甲种遗传病患者(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乙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种病中有一种为红绿色盲病,请据图分析回答:
(1) 病为红绿色盲病,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 染色体上,为 性遗传病。
(2)Ⅱ—6的基因型为 ,Ⅲ—12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第I代中的 号个体(填序号) 。
(3)Ⅱ—8在形成配子时,在相关的基因传递中,遵循孟德尔的 定律。
(4)若Ⅲ—11与该岛上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 。
(5)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 结婚,以降低后代患 (隐性/显性)遗传病的机率。
为了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常采用的产前诊断方法是 。
31、澳大利亚某区域存在许多湖泊。五千年前,湖泊(A、B、C、D)间通过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隆头鱼生活于其中。之后由于气候干旱。连接各湖泊的小溪流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延续至今。各湖泊中隆头鱼出现形态上的差异(A、B、C、D湖泊分别存在a、b、c、d隆头鱼)。下图为湖泊地质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千多年前, A、B、C、D湖中的所有隆头鱼称为一个______,该湖泊隆头鱼的基因库是指______。
(2)五千多年后,有人捕捞四个湖泊中的隆头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隆头鱼之间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但c、d隆头鱼在自然状态下都不与其他湖泊隆头鱼交配。由此说明b、c隆头鱼之间存在______,四个湖泊中隆头鱼共有______个物种。
(3)为获取a、b、c、d四个湖泊隆头鱼有共同祖先的证据,除研究化石外,还存在______(填两个)等方面的证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4)如果C湖泊中隆头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在这个种群中,黑色隆头鱼AA占20%、Aa占20%,浅灰色隆头鱼aa占60%。由于环境的恶化,浅灰色的隆头鱼品被天敌发现,浅灰色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减少10%,黑色个体数量增加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百分比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进化。
32、请回答有关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问题:
(1)在缩手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
(2)临床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是因为激素调节具有____的特点,激素一经靶细胞膜上____________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 ,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3)免疫系统有时会出现功能异常,如: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这种疾病属于____病。在成熟的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____完成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