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8世纪,是欧洲社会的转型时期,是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时期,是欧洲社会经历最为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
①文艺复兴②英国工业革命③美国独立战争
④法国大革命⑤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最早将上述观点付诸实践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宪章活动
B.美国独立战争
C.巴黎公社成立
D.日本明治维新
3、下图是19世纪英国漫画《它究竟能跑多快?》。该漫画主要反映了( )
A.人类进入了“铁路时代” B.人们对新事物认识不足
C.人们对蒸汽机存在恐惧感 D.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4、1947年-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被称之为冷战。它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欧洲一体化的推进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5、下列国家中两次社会性质的变化都是通过改革完成的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6、某航海家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述:“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三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屎味的粉渣。”这位航海家可能是
A.哥伦布
B.达·伽马
C.达·芬奇
D.麦哲伦
7、19世纪70年代,在法国巴黎上空响起一声春雷,震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此,马克思主义这个幽灵便在欧洲大地游荡,搅得资本主义世界惶惶不可终日。“巴黎上空的春雷”指的是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巴黎公社成立
C. 普法战争爆发
D. 处死路易十六
8、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史学界普遍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现代化"道路的起点。那么,彼得一世改革的“现代"色彩主要体现在
A.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解放了农奴,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维护农奴主阶级的利益 D.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9、下列文字中,属于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是( )
A. 楔形文字 B. 象形文字 C. 小篆 D. 楷书
10、查士丁尼为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编纂了一系列法律,《罗马民法大全》
A.集中了古罗马全部法律
B.从法理上否认理奴隶制
C.形成了完整的法学系统
D.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11、《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1857年5月9日)中说到:“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的道路。”据此,可以判断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战争中割占香港岛,建立了据点
B.广东水师搜查商船“亚罗号”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被处死
12、华盛顿会议确定了帝国主义在某些地区的新秩序,这些地区是
A.欧洲、西亚
B.欧洲、非洲
C.西亚、非洲
D.远东、太平洋地区
13、19世纪中期,美国经过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又一障碍”是指
A. 西进运动 B. 黑人奴隶制度
C. 关税自主权 D. 英国殖民统治
14、“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描写的是( )
A.三省六部制
B.丞相制度
C.科举制
D.军机处
15、国家雇请贫困青年劳动,进行造林、水利与水土保持等工作。劳动者每月可领取给养和津贴。这种方式维护了被救济者的自尊心,使其感到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与家人,因而颇受百姓欢迎。相关措施是
A.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B.调整农业
C.实行“以工代赈”
D.颁布《社会保障法》
16、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材料中“中华民国八年”指( )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0年
17、与如图资料卡上信息相符合的内容是( )
A.庄园法庭
B.大学兴起
C.自治城市
D.幕府统治
18、它不是战前国际联盟的继续。它孕育于反法西斯战争年代,是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这一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 B.欧盟
C.上海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19、穆罕默德说:“他是真主,是唯一的主。”这句话应该出自( )
A.《汉谟拉比法典》
B.《圣经》
C.《古兰经》
D.《查士丁尼法典》
20、辉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下列史实属于古希腊或古罗马文化成就的有( )
①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②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③《掷铁饼者》 ④引水道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1、看图完成下列各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2、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有伏尔泰、卢梭、________;法国大革命到达高潮的标志是以________为首的雅各宾派掌权。
23、近代印度反英大起义的领导人是 。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________。
(2)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条约是________。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________。
(4)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________。
(5)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________。
25、【工业革命序幕】1765年_______发明了“珍妮机”,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6、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____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美国1787年宪法依据____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27、希腊神话影响广泛,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__________》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主要文献。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长诗《__________》。
28、观察下图,在相应的地方完成图例。
29、________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________的绘画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0、请依据要求写出对应的内容。
(1)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
(2)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3)1868年日本开始的改革措施中被认为是最具有战略眼光的是( )。
31、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我国悲惨近代史是从海洋开始,而当今棘手问题亦是海洋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指的什么事件?
(2)中国近代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从此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在近代,中国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开始关注海权,创建了中国近代海军。福州船政局是哪位湘籍代表创办的? 中国近代海军是在哪一次列强侵略战争中被挫败的?
(4)人类活动的舞台逐渐由大陆扩大到海洋,相对隔绝的欧、亚、非、美洲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谁?工业革命,美国首先开启了蒸汽轮船航行的历史,二战期间,美国在太平洋的海权遭受的空前的灾难是什么?
(5)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当前,周边各国不断在我国钓鱼岛、南海诸岛等海域挑起争端。面对严峻的海洋主权形势,你认为我国应如何解决这些争端?
32、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依据史实,回答问题。
(1)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哪些?号称“日不落帝国”的是哪个殖民国家?
(2)“三角贸易”给非洲造成了什么影响?
(3)“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田园诗式的过程”等短语,表明“三角贸易”和殖民活动起了哪些作用?
(4)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33、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事件是什么?在这一事件中将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人是谁?
(2)图二中具有悲惨性和血腥性的航程是哪一程(用字母回答)?这段航程中运输的货物是什么?
(3)图一与图二有无内在的联系?请说明理由。
(4)欧洲殖民活动有什么影响?
34、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在我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中,既有辉煌的过去,也饱受过近代的屈辱,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请你写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这次远行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材料三: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什么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材料四: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宣布……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规定日本窃取的…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4)材料二中所提到的“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是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被日本窃取的?宣言中的规定又是在中国哪次反侵略战争胜利后基本实现的?台湾与祖国分离的现状是哪次战争造成的?
材料五:在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拒绝。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5)根据材料五,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写出符合这次运动性质的口号。
材料六: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特别是改革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改变世界。
——摘自人教版普通髙中《历史》必修II
(6)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被国际公认的己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7)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外交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