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四句嵌入题采石矶太白楼的两副对联最适合的一项是( )
①独有千秋 ②酒杯在手 ③明月当头 ④竟无一语
对联一:公普登临,想诗境满怀, 甲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 乙
对联二:旷代文章,问江底青天, 丙
抚怀今古,看楼台明月, 丁
A. 甲③ 乙② 丙① 丁④ B. 甲② 乙③ 丙④ 丁①
C. 甲④ 乙③ 丙② 丁① D. 甲① 乙④ 丙② 丁③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B.古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
C.“石”与“斗”是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十石为一斗。“锱铢”也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D.“歌”“行”“引”都属于古乐府旧题,如我们学过的《短歌行》、《李凭箜篌引》等。
3、请你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入语段的空缺处,用以支撑作者的阐述。( )
我国盆栽之产生,与建筑具有密切之关系,古代住宅以院落天井组合而成,周以楼廊或墙垣,空间狭小,阳光较少,故吴下人家每以寸石尺树布置小景,点缀其间,往往见天不见日。或初阳煦照,一瞬即过,要皆能适植物之性,保持一定之温度与阳光,物赖以生,景供人观。__________最能得此神理。
A.韩愈诗所谓:“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B.周紫芝诗所谓:“雨余庭院冷萧萧。帘幕度微飙。鸟语唤回残梦,春寒勒住花梢。”
C.李清照诗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
D.东坡诗所谓:“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空庭不受日,草木自苍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书画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是以毛笔、墨、绢纸为主要工具,以点线结构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成为东方艺术的重要代表。
B.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各地政府和各级部门纷纷组织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
C.西部大开发20多年,发展变化令世界瞩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D.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围绕“奋斗·创新·奉献”为主题,展示高校艺术教育成果和大学生风采,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5、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只有开国的皇帝才能称“祖”,后继者都称“宗”。如宋太祖赵匡胤、明成祖朱棣等。
②“太师”是古代官职。其一,为“三公”之一,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③称呼别人,可以用书斋名,如称呼蒲松龄为聊斋先生;可以用官名,如称呼王维为王右军;可以用籍贯,如称呼柳宗元为柳柳州。
④常用授予官职的动词有:除、拜、授、辟等。常用代理官职的动词有,署、权、假、领等。常用免除官职的动词有:罢、黜、夺等。
⑤秦汉时期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太尉、中书侍郎。隋唐时期采用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⑥与别人交谈时,称呼自己的父亲可以用“家父””“家严”,称呼自己的母亲可以用“家母”“家慈”,称呼自己的妻子可以用“拙荆”“内人”。
A.③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⑧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乔厂长上任记(节选)
蒋子龙
第二天,乔光朴开始动手了。
他首先把九千多名职工一下子推上了大考核、大评议的比赛场。通过考核评议,不管是干部还是工人,在业务上稀松二五眼的,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汗的,占着茅坑不屙屎的,溜奸滑蹭的,全成了编余人员。留下的都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兵是精兵,将是强将。这样,整顿一个车间就上来一个车间,电机厂劳动生产率立刻提高了一大截。
工人们觉得乔光朴那双很有神采的眼睛里装满了经验,现在已经习惯于服从他,甚至他一开口就服从。因为大伙相信他,他的确一次也没有辜负大伙的信任。他说一不二,敢拍板也敢负责,许了愿必还。他说扩建幼儿园,一座别致的幼儿园小楼已经竣工。他说全面完成任务就实行物质奖励,八月份电机厂工人第一次接到了奖金。凡是那些技术上有一套,生产上肯卖劲,总之是正儿八经的工人,都说乔光朴是再好没有的厂长了。可是被编余的人呢,却恨死了他。因为谁也没想到,乔光朴竟想起了那么一个“绝主意”——把编余的组成了一个服务大队。
谁找道路,谁就会发现道路。乔光朴泼辣大胆,勇于实验和另辟蹊径。他把厂里从农村召用来搞基建和运输的一千多长期“临时工”全部辞掉,代之以服务大队。他派得力的财务科长李干去当大队长,从辞掉临时工省下的钱里拿出一部分作为给服务大队的奖励。编余的人在经济收入上并没有减少,可是有一些小青年却认为栽了跟头,没脸见人。特别是八车间的鬼怪式车工杜兵,被编余后女朋友跟他散了伙,他对乔光朴真有动刀子的心了。
在这条道路上乔光朴为自己树立的“仇敌”何止几个“杜兵。”一批被群众评下来成了“编余”的中层干部恼了。他们找到厂部,要求对厂长也进行考核。谁知乔光朴高兴得很,当即带着几个副厂长来到了大礼堂。一听说考厂长,下班的工人都来看新鲜,把大礼堂挤满了。任何人都可以提问题,从厂长的职责到现代化工厂的管理,乔光朴滔滔不绝,始终没有被问住。倒是副厂长冀申完全被考垮了,甚至对工厂的一些基本常识都搞不清,当场就被工人们称为“编余厂长”。这下可把冀申气炸了,他虽然控制着在考场上没有发作出来,可是心里认为这一切全是乔光朴安排好了来捉弄他的。
当生产副厂长,冀申本来就不胜任,而他对这种助手的地位却又很不习惯,简直不能忍受乔光朴对他的发号施令,尤其是在车间里当着工人的面。现在,经过考核,嫉妒和怨恨使他真地站到了反对乔光朴的那些被编余的人一边,由助手变为敌手了。生产上一出事准和他有关,但又抓不住他大的把柄。乔光朴得从四面八方防备他,还得在四面八方给他堵漏洞。这怎么受得了?
乔光朴决定不叫冀申负责生产了,调他去搞基建。搞基建的服务大队像个火药桶,冀申一去非爆炸不可。乔光朴没有从政治角度考虑,党委书记石敢替他想到了。可是,乔光朴不仅没有听从石敢的劝告,反而又出人意料地调郗望北上来顶替冀申。郗望北是憋着一股劲下到二车间的,正是这股劲头赢得了乔光朴的好感。谁干得好让谁干,乔光朴毫无犹疑地跨过个人恩怨的障碍,使自己过去的冤家成了今天的助手。但是,正像石敢所预料的,冀申抓基建没有几天,服务大队里对乔光朴不满的那些人,开始活跃起来,甚至放出风,要把乔光朴再次打倒。
千奇百怪的矛盾,五花八门的问题,把乔光朴团团困在中间。他处理问题时拳打脚踢,这些矛盾回敬他时,也免不了会拳打脚踢。但眼下使他最焦心的并不是服务大队要把他打倒,而是明年的生产准备。明年他想把电机厂的产量数字搞到二百万千瓦,而电力部门并不欢迎他这个计划,倒满心希望能从国外多进口一些。还有燃料、材料、锻件的协作等等都不落实,因此乔光朴决定亲自出马去打一场外交战。
如果说乔光朴在自己的厂内还从来没有打过大败仗,这回出去搞外交,却是大败而归。他没有料到他的新里程上还有这么多的“雪山草地”。厂内的“仇敌”他不在乎,可是厂外的“战友”不跟他合作却使他束手无策。他要求协作厂及早提供大的转子锻件,而且越多越好,但人家不受他指挥,不买他的账。他这次出去总算长了一条见识:现在当一个厂长重要的不是懂不懂金属学、材料力学,而是看他是不是精通“关系学”。乔光朴恰恰这门学问成绩最差。他一向认为会处关系的人,大都成就不大。他这次出差的成果,恰好为自己的理论得了反证。
而他还不知道,当他十天后扫兴回来的时候,在他的工厂里,又有什么窝火的事在等着他呢!
(《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乔光朴开始动手了”中“动手”一词生动形象,交代了乔光朴厂长上任后要进行大刀阔斧的企业改革。
B.“仇敌”“编余”“编余厂长”等词语加了引号,表明作者对这些人的讽刺和否定,也表明了乔光朴改革的决心和意志。
C.“谁找道路,谁就会发现道路”,这句话既有过渡作用,也富有哲理,包含着对乔光朴另辟蹊径、大胆改革的赞许。
D.“当他十天后扫兴回来的时候,在他的工厂里,又有什么窝火的事在等着他呢”,点明改革过程中乔厂长还会遇到许多困难。
【2】作家冯牧说,《乔厂长上任记》成功塑造了一个改革者形象。请简要分析本文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乔光朴怎样的改革者形象。
【3】报刊杂志的编辑选用稿件时不仅重视主旨思想、内容情节,对语言文采也有较高的要求。请结合选文,谈谈这篇小说在语言文采方面被《人民文学》杂志编辑选中的理由。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7)朽木不可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矣仁。(《论语》)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鸿雁、鲤鱼传书信是古代传说,而《春江花月夜》却反用此传说,具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平常事物一旦被赋予独特的意蕴,就会获得非凡的生命力,达到“言近旨远”的艺术效果,这就像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屈原文辞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_”和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都是借助蛟龙起舞极写音乐感人至深,异曲同工。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弟子颜渊问“仁”,孔子以“________”一句作了明确的回答,这是夫子在古人思想基础上对“仁”这个概念的进一步阐发。
(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出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一语双关,抒写内心的清明坦荡。
(3)“琴”经常出现在中国古典诗文中,蕴含渴求知音的热切愿望、怡然自得的生活乐趣、为民造福的美政理想等审美旨趣,如“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古人善于借物来抒怀说理,使得抒怀更感人、说理更形象。《归园田房居》“①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借鸟和鱼抒发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怀念之情;《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②_____”,苏软借自然界的风雨来表达自己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③_______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借鸿雁表达游子之愁;《醉花阴》“④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借菊花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劝学》“蟹六跪而二螯,⑤______用心躁也”,荀子以螃蟹为反例来论证求学用心专一的重要性;《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⑥____”李密借西山落日来说明祖母衰弱的身体状况,以此表达自己不能离开祖母立即赴任。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以“______________”一句高度赞扬李蟠的儒学素养。李蟠“_______________”,向韩愈求学,韩愈赞许他“能行古道”,特此作《师说》赠予他。
(2)好战必亡,然而忘战亦必危矣。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弃疾在《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有类似的担忧。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男女主人公儿时也曾度过一段美好欢乐的时光。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表达类似,均凸显了乐声的细微悠长。
(3)自古以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表示不作泪湿衣衫的凄恻缠绵之态,流露出乐观豁达的胸怀。
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南吕]金字经•宿邯郸驿
卢挚①
梦中邯郸道②,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③索价高。时自嘲,虚名无处逃。谁惊觉?晓霜侵鬓毛。
注:①卢挚,元代散曲家,本曲写于他再次赴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司途中。②唐代沈既济《枕中记》写到:卢生在邯郸道邸舍遇到吕翁,吕翁给他一个瓷枕让他安睡,卢生在梦中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主人蒸的黄粱米饭尚未熟。③山人,此处指隐士。
【1】这首元曲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2】有人说:“古人于隐、仕之间常有矛盾。”结合全曲,说说卢挚这样矛盾的心态体现在哪些方面?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
鲁昭公卒,定公立。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粥①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粥:通“鬻”,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C.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D.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尼丘”为山名,“仲”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B.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
C.行摄,同义复合词,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之意。
D.《春秋》,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语言简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孔子相貌奇特,喜爱礼乐。因孔子出生时,头顶中间是凹陷下去的,所以取名为丘。他还是孩子时,就常常模仿祭祀的游戏来学礼。
B.孔子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下。成年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也曾担任过管理牧场和牲畜繁殖的小吏。
C.孔子崇尚周礼,推行德治。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君臣父子要各安其分;孔子还说为政在于节约财物。
D.孔子文采出众,治学严谨。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5】请结合选文内容谈一谈“孟釐子一定要懿子拜孔子为师”的原因。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菜根谭》上说:“净从秽生,明从暗出。”当下疫情的发展和蔓延,对各行各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疫情也给不少行业带来机遇和利益,如线上生鲜、网上教育、网络直播、健康产业、乡村旅游……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