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株洲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李先生,令爱这次获儿童全国大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你。

    B.这次办理出国手续,多亏了你帮忙。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你在家恭候。

    C.在接到母校百年校庆的邀请后,大家相约一起莅临母校参加庆典活动。

    D.王磊发短信约见老同学:“胖子,别来无恙吧!我们很想你,周末可否一聚?”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合乎民意、顺乎民心,体现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B.自去年12月份以来,全国出现了大面积的雾霾天气,一、二线城市局部区域的PM25值甚至爆表。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热点话题。

    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D.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 3、为下列各句中补上省略成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1)南取百越之地,以( )为桂林、象郡

    (2)(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3)俯首系颈,委命(   )下吏

    (4)收天下之兵,聚之(   )咸阳

    A.之   于是 给 于 B.它 始皇 于 之

    C.之   始皇 于 于 D.它 于是 给 之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高考后,对于我的择业决定,父亲来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B.今天是张爷爷90岁生日,我衷心祝愿老人家长命百岁,福如东海。

    C.这次办理出国手续,多亏了您的鼎力相助,明天我将登门致谢。

    D.临近期末考试,本来想安安静静地复习,家里却不断有人来叨扰,实在令人心烦。

  • 5、下列句子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洎牧以谗诛 B.暴秦之欲无厌

    C.奉之弥繁 D.则胜负之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加缪:直面荒谬的“局外人”

    刘火雄

    1913年,加缪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孟多维。1933年,他考入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和古典文学。1957年凭借《鼠疫》《局外人》等小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如火如荼。1935年,加缪秘密加入共产党,负责贝尔库工人区的支部工作。加缪在给良师益友让•格勒尼埃的信中写道:“我认为把人们引向共产主义的,主要不是思想,而是生活……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要看到戕害人类的苦难减少。” 求学之余,为了便于开展党务工作,加缪组织了劳工剧团。他改编了法国作家马尔罗的《轻蔑的时代》,这是一部讲述营救德国共产党人的短篇小说。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的硝烟笼罩欧洲大陆。加缪在日记中写道:“野兽统治的时代开始了……”他曾报名参军,但因有肺结核病史身体虚弱未果。加缪继续在山顶一间面朝大海的出租屋里,夜以继日同时创作着“荒诞三部曲”——《局外人》《西西弗神话》《卡利古拉》。 1942年,《局外人》《西西弗神话》先后由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局外人》开篇所展现的冷漠、虚无,至今令人震惊。“局外人”默尔索过失杀人,对法庭罗织的罪名淡然处之,这既折射了司法制度的荒谬,也成为二战后一代青年的写照。

    外敌入侵,加缪投身地下报纸《战斗报》,担任主编,为法国抵抗运动鼓与呼。加缪接连为《战斗报》撰写社论,号召人们为祖国而战。他写道:“一个渴望生活的民族不应该等待别人给她带来自由,她得自己去争取自由。”“从巴黎少逃出一个德国人便是向盟军战士和我们东部的法国同志少射一粒子弹。”

    战争胜利后,为表彰加缪的贡献,当局给他颁发了一枚高于普通等级的玫瑰勋章。加缪则表示自己没有索要也不会佩戴勋章,“我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而在我身旁牺牲的战友们却没有获得勋章”。 二战过后,加缪断断续续写了六七年的《鼠疫》正式出版发行,销量突破十万册。《鼠疫》寓意了法西斯暴行肆虐与正义力量奋起抗争的趣旨。加缪曾说:“我希望人们在几种意义上阅读《鼠疫》,但是它最明显的意义是欧洲对纳粹主义的抵抗。证据就是,敌人虽未指明,但是,在欧洲所有的国家中,人人都认出了它。”

    缘于共同的爱好,加缪经常与萨特、波伏娃、毕加索等人相聚于咖啡馆探讨文艺、哲学问题和社会事件。萨特的戏剧《禁闭》排演时,曾邀请加缪担任主角。二战期间,萨特、波伏娃等也参与到加缪主编的《战斗报》中。加缪和萨特,惺惺相惜、其乐融融。然而,对于共产主义特别是苏联极权统治的政见分歧,使得加缪与萨特的亲密关系出现了裂痕。1951年10月,加缪酝酿、修改了近十年的《反抗者》刊行。这部有关政治、哲学和艺术理论的思辨著作,集中体现了“我反抗故我存在”的核心命题,在萨特主编的《现代》杂志上,刊出了一篇题为《阿尔贝•加缪或反抗的灵魂》的评论。文章经萨特授意,由杂志社编辑执笔,长达二十多页,极尽嘲讽之能事,对加缪的《反抗者》展开批判。加缪随即回应,最终使得加缪与萨特分道扬镳。 世人一直把萨特和加缪并列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但加缪说:我从来都没有认为自己是一名存在主义者。  

    阿尔及利亚问题就像肺病一样折磨着加缪。从1830年开始,法国逐步占领阿尔及利亚,开始了殖民统治。加缪在报刊撰文呼吁和平,反对暴力,他写道:“法国政府左手拿着《人权宣言》,右手拿着用来镇压的警棍时,还能以文明的创立者自居吗?”对于那些被殖民当局逮捕的民族解放阵线成员,加缪也尽力展开营救,他参与过一百多起宗教救援案件。但这一系列活动让加缪陷入两难境地,加剧了他的“局外人”身份:“两边都不把我当作自己人。一边觉得我不够爱国,另外一边又觉得我爱国爱过了头……”1959年9月,戴高乐宣布给予阿尔及利亚民族自决权,其可以在独立、联盟或者并入法国三条道路中作出选择。对此,加缪颇为振奋。阿尔及利亚最终宣告独立。

    时光飞逝中,加缪的人生和作品逐渐凝结成世界文学史上一块坚硬的磐石。只要地中海的阳光还在,加缪的精神就永存。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相关链接)

    在阿尔及利亚出生和长大的加缪,是一位典型的“黑脚”,即生活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公民。他对法国人和阿拉伯人有同样的感情,这使他在1950年代中期阿民族主义者和法国殖民当局的冲突中,没有像萨特等大多数知识分子那样,站出来谴责法国的殖民政策、支持阿尔及利亚独立,而是主张欧洲白人和阿拉伯人和平相处。

    (摘自《郑州晚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加缪秘密加入共产党,投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更主要的原因是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就是要看到戕害人类的苦难减少。

    B. 二战胜利后,为表彰加缪的贡献,当局给他颁发了勋章,加缪则表示自己没有索要也不会佩戴勋章,这是因为他的谦虚。

    C. 加缪与萨特分道扬镳,两个人都有责任,萨特撰文批评加缪,有错在先,加缪随即回应,能看出二人均心胸狭窄。

    D. 作为一个阿尔及利亚人,加缪关心国家的独立与自由,同法国侵略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加缪凭借《鼠疫》《局外人》等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这篇传记不仅仅写他的文学成就,更是对他斗争精神的赞扬。

    B. 这篇传记除了加缪文学创作成就这条线索之外,另一条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的历程,两条线索并行发展且相互交织,反映出传记严密的逻辑思路。

    C. 加缪创作于二战期间的《局外人》的开篇,展现出令人震惊的冷漠、虚无,这部小说与《西西弗神话》《卡利古拉》并称为“荒诞三部曲”。

    D. 加缪的作品《鼠疫》出版于二战过后,尽管人们对这部作品可做不同角度的解读,但其中最明显的寓意应是欧洲对纳粹主义的反抗精神。

    3传记题目中提到加缪是“局外人”,从传记中看,哪些方面体现了他是“局外人”,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___”的结局。

    (3)《雨霖铃》中全用名词排列起来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出浓浓的愁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______”交代的是季节特征,“______”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B.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C.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D.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上疏”即上奏章。“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事件中,他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篇名为《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的文章曾火遍微信朋友圈。文章集纳了《大数据分析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人杰地灵——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分析》等若干份课题报告。报告题材广泛,涉及苏轼研究的多个方面。

    以《大数据分析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为例,几名小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借助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苏轼的3458首诗词进行了分词研究,统计出“子由”“归来”“使君”“不见”“故人”等近百个高频词,并力求找出这些字词和苏轼生平的对应关系。再如,《人杰地灵——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分析》一文,对苏轼诗词涉及的风景名胜、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进行了估算,并列出了详细表格来说明。课题报告显示,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资料比较专业,甚至参考了许多繁体印刷的古籍。

    许多网友不禁啧啧称奇、纷纷点赞。但亦有专家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此举有拔苗助长、哗众取宠之嫌。

      对于这种现象,你持什么态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