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句子中,“膺”的含义是
例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A. 胸口 B. 承当 C. 老鹰 D. 打击,讨伐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青春期是孩子“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转变期”,青春期更好的说法叫过渡期。它不是永远的,更不是定型的。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是孩子自己难以控制的,父母如果有意识地多投入些时间、精力和感情,捕捉孩子的种种变化,________,相信一定能和孩子顺畅沟通,帮助孩子平安度过“人生的十字路口”。
A.接纳并理解孩子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
B.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接纳并理解孩子的变化
C.理解并接纳孩子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
D.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理解并接纳孩子的变化
3、对下列各句中的“于”,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而耻学于师 ③其皆出于此乎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⑤不拘于时 ⑥学于余 ⑦青,取之于蓝 ⑧而青于蓝 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⑩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A.⑤⑩ B.④⑧ C.②③⑥ D.①⑦⑨
4、下列有关《哈姆莱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哈姆莱特》讲述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杀死叔父,并最终在宫廷决战中中毒剑身亡的故事。
B.哈姆莱特为报父仇而故意装疯,疏远了心上人奥菲利亚,后来又误杀了奥菲利亚的哥哥,以致痛苦中的奥菲利亚溺水而亡。
C.《哈姆莱特》全剧共五幕二十场。最后一场全剧达到高潮:哈姆莱特中了剑毒并用毒剑刺中了篡位的叔父,王后也误饮毒酒身亡。
D.哈姆莱特的悲剧不是单纯的复仇悲剧,而是一个被莎士比亚深化了的性格悲剧,他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有远略 始:起初。
B.洎牧以谗诛 洎:等到。
C.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D.李牧连却之 却:退却。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思与想象是分属于中西文学理论的两个不同范畴。二者的义理和内涵之隔表现在许多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两个方面。神思的心理特征是虚静,想象的心理特征是记忆;神思的思维特征是超越时空,想象的思维特征是化解、综合。
然而,神思与想象也有融合、融通的地方。无论如何,神思和想象在中西方各自的语境中都是直觉思维,赞美神思或想象,就是赞美直觉,肯定直觉在文学艺术创作和审美中的重大意义。这是神思和想象之融的一个重要体现。
神思与想象之融的另一个方面是,它们都是虚构。中西文学理论分别肯定了神思或想象的虚构性。陆机说:“虽离方而通圆,期穷形而尽相。”(《文赋》)神思的开展是“离方通圆”的,即离开事物本身去描述这个事物。这个物象是方的,作家不要直接说它是方的,应该离开它的方的形状去说它是方的。同样,那个物象是圆的,也不要直接说它是圆的,应该离开它的圆的形状去说它是圆的。这就是离形得似,也就是陆机所说的“穷形尽相”。刘勰也说:“夫神思方运,万途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文心雕龙·神思》)所谓“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就是虚构,通过作家的虚构,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有形。文学艺术形象和意象的创造都是“刻镂无形”的结果。“离方遁圆”“刻镂无形”能够创造出无数艺术形象、艺术意象,保证文学艺术创作生生不息。
西方对想象的认识一直纠缠着幻想的问题。幻想就是虚构。究竟幻想和想象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西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黑格尔强调,“不要把想象和纯然被动的幻想混为一事"。即幻想和想象可能是一回事,可能不是一回事,不是一回事的是“纯然被动的幻想”,那种幻想不具有创造性,而想象则具有创造性。克罗齐则不同,他似乎认为幻想是高于想象的,“幻想是创造者,而想象则不是”。无论想象是幻想也好,不是幻想也好,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它们都是超越现实的加工创造,且不管它们对现实的改造是剪裁现实本身、添油加醋,或依据现实的逻辑凭虚构象,都带有虚构的成分,对文学艺术创作的作用都非同小可。
神思和想象之融还表现在情感特征方面,这在中西文学理论中的认识是非常明确的。这是因为,无论中西,文学艺术本身都是情感的产物,它们的主要功能就是表达情感。借助于情感展示人类的生存智慧,传播人文精神。无论神思还是想象都有强烈的情感参与,否则,神思和想象都会失去它们的创造价值。因此,中国古代言说神思的发生,强调“遵四时以叹逝,晴万物而思纷”(《文赋》),“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在神思的状态下,作家、艺术家以情感观照万物,如此一来,万物才灵动感人,最终实现心物交融。想象也大抵如此。想象之中有强烈的情感奔突,为此,才有浪漫主义诗学对想象义理的深化。康德说,想象力通过一个给予的表象而无意中被置于与知性相一致之中,并由此而唤起了愉快的情感。
由此可见,神思与想象之融在情感上达成一致。这是中西共同的文心。
(摘编自李健《“神思”与“想象”的隔和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神思能够超越时空界限,离开事物的本身去描述事物,它的心理特征是虚静。
B.想象可以借助直觉思维作用于文学艺术的创作,它的思维特征是化解、综合。
C.黑格尔认为不能混淆想象和幻想,因为想象具有创造性,幻想不具有创造性。
D.中国古代文论家认为做到心物交融,方能以情感观照万物,进入神思的状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指出神思与想象的隔阂,再分析二者的融合、融通,与文题中“隔”与“融”相应。
B.全文侧重阐释神思和想象之融,论证的三个维度分别是直觉思维、虚构和情感特征。
C.文章用引证和比较论证阐明,无论想象与幻想是否等同,二者均含有虚构的成分。
D.全文采用总分结构,论证中西共同的文心在于神思与想象之融在情感上达成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思与想象是分属中西文学理论的两个范畴,虽有相融之处,但不能被混为一事。
B.要创造艺术形象、艺术意象,保证文学艺术创作生生不息,可以利用神思或想象。
C.神思的开展是“离方通圆”的,这个物象是方的,作家不能说它是方的。
D.无论神思还是想象,如要不失去它们的创造价值,就应该有较为强烈的情感参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善于用典,在《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2)高适的《燕歌行》)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战土们拼死作战,将领们却贪图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对于道德和治理国家的规律都有充分反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幽居初夏
陆游①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②已过头番笋,木笔③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陆游,号放翁,著名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晚年幽居山阴时。②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③木笔:又名辛爽花,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湖山”二宇总领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巧妙地从山光水色中引出“幽居”。
B. 诗中写放翁心中郁结与柳宗元《小石潭记 》中写“以其境过清"时的心境相似.
C. 首句概言“湖山胜处”;颔联写湖,是近处宽处静景;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远处细处动态。
D. 本诗前三联写景,尾联结情,景情相衬,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全诗是怎样体现“幽居初夏”之“幽”的?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1】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B. 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C. 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D. 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2】下列选项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致仕”,也作“致事”“致政”“休致”等,指交还官职,辞职归家。但不可以提前退休。
B.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为进士。
C. 明朝置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缺、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等。
D. 《明史》记载,督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B. 程信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后来又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孙镗,以致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C. 巡抚程信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想置人于死地。
D. 成化元年,程信起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佥都御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
(2)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谁才是榜样?陈俊武院士为新中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70年,耄耋之年仍奋战在科研一线,他是榜样;黄文秀遵从党的召唤,将青春之花绽放在扶贫攻坚的大地上,她是榜样;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冒着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坚持每天接送医务人员,成为“城市摆渡人”,他是榜样……他们奋斗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却谱写了一样的华章。
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有形的正能量。榜样无处不在,无言却自放光芒,为人们指引前行的方向。
关于“榜样”,你想说些什么?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