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楚雄州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B.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

    C. 《师说》中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句子,其中“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

    D.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后人便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为骚体诗。《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宋人的墙被雨淋坏后,他的儿子和邻居都向他进言“修好墙,以防盗”,失盗后,他大赞儿子先知先觉,却认为邻居的手脚是否干净。

    B. 各地教材大换血,鲁迅的多篇作品“被踢出去”,有网友质疑:“时代确实不同了,但谁又能否认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鲁迅精神呢?”

    C. 国安人员要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战略上研判形势、把握大势,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观察问题,依法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

    D. 以“书香传友谊,和谐共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集图书展销、出版论坛、版权贸易等形式于一体的出版博览盛宴。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B. 但杨柳的丰姿(变化丰富多彩),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C. 可是这秋的深味(深层浓厚的味道),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D.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大致的轮廓)罢了。

     

  • 4、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得府君书 而吾与子之所共

    B.道之不察兮 嬉戏莫

    C.计不知所出耳 还望旧乡

    D.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采之欲

  •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人类的文明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人类群体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________满足其文明需求的文化方式也不尽相同。

    A. 尽管 但   由于 因而

    B. 如果 那么   由于 因而

    C. 尽管 不过   因为 因而

    D. 如果 那么   因为 因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酒 酿 王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于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或者说是一种民俗。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

    黄阿二说:皮包水、水包皮乃人生的两大享受,神仙也不过如此。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每日里聚在一起,嚼起来没有啥话题避讳的。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

    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只要指点指点,指派指派,人又省力,钱又多赚,这等好事别人想觅也觅不来。”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黄阿二的酒酿总比别家的甜,比别家的香,比别家的酒酿汤多,问他有啥诀窍,他搔搔头说:“能有啥诀窍,凭良心做,凭经验做。”其他,他就实在说不出啥了。

    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有时碰到孤老太孤老头,只要买一点点的,黄阿二就取出一把毛竹片刀来,把小钵头里的酒酿一划二或一划四,你这次拿回家称是这分量,下回买,准仍是这些分量。从无短斤缺两的。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

    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最近,连着好几日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来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开始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由于“酒酿黄”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加上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最好最受欢迎,因而人们干脆叫他“酒酿王”。

    B.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黄阿二以“自己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为理由拒绝了这个要求。

    C.黄阿二卖酒酿打出了牌子,不允许顾客挑拣,只能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挑拣,他就不卖。这是出于黄阿二个人的习惯,也说明他对自己酒酿的品质和重量十分自信。

    D.从情节方面看,这则小小说有一定的故事性,主人公黄阿二的性格,主要不是通过故事情节,而是通过黄阿二的语言来展现的。

    【2】与其他人的酒酿相比,黄阿二的酒酿有什么不同特点?

    【3】请结合小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黄阿二这一人物形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2)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在结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聊表敬意。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_____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咏而归”展现的是一幅春风和煦、阳光融融,一群青少年散步河边,载歌载舞的游春图,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心旷神怡。

    (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阿房宫赋》指出“____________”,并不是秦国;《六国论》开篇排除武器和作战的因素,高度概括性地指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同为咏叹洞庭湖广阔气象的名句,但杜诗境界更为高远。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行路难》诗中体现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诗中写由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幕中,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举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是“静者”,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二是“躁者”,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

  • 10、补写句子空缺部分。

    (1)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向当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2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纲,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②毂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上片一、二两句除点明夜饮地点、回寓所时间,还通过“醒复醉”和“仿佛”把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B. “倚杖听江声”句,融情于景,写词人夜饮归来,无法入眠,只好置身宁静、旷阔大自然静听江涛之声的无奈之情。

    C. 上片以声衬静,通过家童鼻息声和汹涌江涛声,衬出夜静人寂的意境,烘托内心孤寂,为下片的人生反思作铺垫。

    D. 下片前两句直抒胸臆,感叹自己无法掌握命运,表达词人欲求解脱而不能的人生困惑和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E. 下片后三句写词人在夜阑风静之时,乘一叶小舟在江面上飘逝,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2有人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与《定风波》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其情感的异同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壁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节选自《鸿门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C.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D.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跽,长跪。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腰伸直,就是跽。

    B.卮,中国古代盛酒的器皿,相当于现在的酒杯。斗卮指的是大型的杯子。

    C.侯,爵位名。从夏商到清朝都有。一般分公、伯、侯、子、男五个等级。

    D.俎,有时指祭祀时盛肉的器物,有时指切肉用的砧板。文中意思是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勇猛威武,能言善辩。他进λ项羽军营,表现得十分勇武,赢得了项羽对他的赞许;又把项羽说成秦王一般的人物,明贬实褒,使项羽无言以对。

    B.刘邦十分精明,思虑周详。他在到鸿门之前,就把从鸿门到霸上的交通状况搞得一清二楚,而且准备了送给项羽和范增的礼物,逃走时留下张良善后。

    C.刘邦注意细节,说话谨慎。当张良问他“来何操”时,他把表示一般性的“带着”的“操”字改成了表恭敬的“持”字,在项羽背后都不肯稍显不敬。

    D.樊哙身为武将,显得粗豪。当刘邦问“未辞也,为之奈何”时,他认为项羽是做大事的人不会拘于礼节,何况刘邦还处于危险之中,所以不必告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5】联系前文可知,樊哙所说的话中有几句与刘邦对项伯说的几乎完全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岳南在其“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南渡北归》(三部曲)之《南渡》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段往事:1926年初,梁启超因尿血症久治不愈,他不顾朋友们的反对,毅然住进北京协和医院,于3月16日做了肾脏切除手术。极其不幸的是,手术中却被误切掉了那个健全的“好肾”(右肾),虚弱的生命之泉只靠残留的一只“坏肾”(左肾)来维持供给。此时西医在中国立足未稳,大受质疑,而手术主要主持者乃是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协和医学院院长刘瑞恒。刘的副手则是纯粹的美国人,声名赫赫的外科医生。为了维护西医社会声誉,以便使这门科学在中国落地生根,对于这一事故,作为亲身的受害者,梁启超不但没有状告院方,相反在他的学生陈源、徐志摩等人通过媒介向协和医院进行口诛笔伐、兴师问罪之时,梁启超仍把西医看作是科学的代表,认为维护西医的形象就是维护科学,维护人类文明的进步事业。他禁止徐志摩等人上诉法庭,不求任何赔偿,不要任何道歉,并艰难地支撑着病体亲自著文为协和医院开脱。1926年6月2日,《晨报副刊》发表了梁启超《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内中详述了自己此次手术的整个过程,同时肯定协和的医疗是有效的。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