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撤换 暮色 横七坚八
B.清晰 严历 腾云驾雾
C.纪念 奥秘 通情打理
D.洋溢 修补 摇头晃脑
2、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竟赛
B.自毫
C.枯萎
D.横七坚八
3、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寒冬腊月,小河上结的冰既厚又 。
(2)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 ,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A.牢固 坚固
B.坚固 稳固
C.坚固 牢固
D.稳固 牢固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A.奶奶推了推眼镜,对孙子说:“是哪个坏家伙把我的钥匙藏起来了?”
B.小明摸着小狗说道:“我家的小狗可淘气了,总爱往我怀里钻。”
C.老师看着沾沾自喜的我,语重心长地说:“谦虚才能使人进步。”
D.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5、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人物本领非凡,下列词语与人物不匹配的是( )
A.孙悟空不仅能腾云驾雾,还能上天入地。
B.哪吒拥有三头六臂,法力高强。
C.二郎神神通广大,刀枪不入。
D.神农氏神机妙算,被称为“医药之神”。
6、文言文《铁杵成针》里“逢老媪方磨铁杵”中的“方”的意思是( )
A.刚刚
B.一边或者一面
C.方形
D.正在
7、下列用动物的行为来比喻儿女对母亲的回报的是哪一项?( )
A.百鸟朝凤 B.乌鸦反哺 C.沉鱼落雁 D.舐犊情深
8、拼音专项练习。
xiān huā shènɡ kāi lǜ shù chénɡ yīn xiān ɡuǒ piāo xiān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kuánɡ fēnɡ dà zuò xuě huā fēi wǔ cǎo cuì huā kāi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ɡāo ào zhènɡ zhònɡ jīnɡ jù zī wèi tǎnɡ ruò shì hòu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感悟
关于梅花的诗词一组
【其一】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①断桥②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④争春,一任⑤群芳妒。零落成泥碾⑥作尘,只有香如故。
【其三】
梅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⑦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①驿外:指荒僻、冷清之地。②断桥:残破的桥。③著:同“着”,遭受,承受。④苦:尽力,竭力。⑤一任:全任,完全听凭。⑥碾:轧烂,压碎。⑦凌:冒着。
【1】【其二】这首词中,词牌名是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
【2】读【其一】诗歌,请谈谈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中三首诗词赏析,错误的是( )
A.【其一】这首诗,在作者的笔下,梅似雪,雪似梅,借对梅与雪的评价,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一个普遍性的生活哲理,既有情趣,又有理趣。
B.【其二】这首词写出梅花不畏严寒、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同时抒发了词人独标高格,坚贞自守的傲骨。
C.【其三】这首诗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像梅花一类的人,占据了优越的位置,却害怕困难、不思进取的批判。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送站
一次普通的送站(送人到车站),袁隆平老师又给我上了一课。
那天,袁老师在北京开完会,乘坐的是下午3点开往长沙的高铁。跟往常一样,我们又去了离西客站不远的那家湖南米粉屋,袁老师照例点了一盘青菜、一份酱油炒饭。午餐吃得极为简单,匆匆吃完,我就送袁老师上火车。
还在春运期间,候车大厅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可是,还时不时有人走过来向袁老师打招呼,说一两句感谢祝福的话。也有人不相信,这位“杂交水稻之父”竟然也像普通人一样,站在拥挤的人流中,和自己一起候车。
我们在9号厅候车,旁边有一个休息室。袁老师的车票是一等座,我觉得袁老师可以进去坐一会儿。当我把票给工作人员时,她客气地说:“对不起,我们只接待特等座旅客。”这时,看到袁老师不能进休息室,外面的旅客情绪有些激动了。一位旅客说:“老先生在杂交水稻科研育种方面作出那么大贡献,就让老人家进去吧!”话音刚落,众人纷纷附和道:“是啊!是啊!”袁老师站在一旁,觉得给大家添麻烦了,不停地说:“谢谢,我还是到9号厅候车吧。”这时,一位持特等座票的旅客说:“把我的票给袁老师,请他进去休息吧!”围在门口的旅客大声喊:“袁院士,进去吧!进去吧!”袁老师有些自责地哎呀哎呀了两声,不停地向旅客点头致谢,就是不肯进休息室。我多想说,大家盛情难却,您就进去歇会吧。可我知道,老师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是绝对不会进去的,话到了嘴边还是强忍着没说出来。
这位世界级的科学家,在一次普通的行程中,又给他的学生上了一课,不是农学课,而是人生的一课。
(选自曾松亭《送站,又上了一课》有删改)
【1】本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分—总—分
【2】文中画“______”的两处句子,分别属于( )描写。
A.语言、动作
B.语言、心理
C.语言、神态
D.动作、动作
【3】“袁老师照例点了一盘青菜、一份酱油炒饭。”对这句话中“照例”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隆平午餐吃得极为简单
B.袁隆平出差时经常吃酱油炒饭填饱肚子
C.袁隆平非常喜欢吃青菜和酱油炒饭
D.袁隆平生活非常简朴
【4】下列哪一句的描述不正确?( )
A.袁隆平持有特等座车票候车
B.袁隆平像普通人一样,站在拥挤的人流中,和大家一起候车
C.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科研育种方面作出过巨大贡献
D.袁隆平不肯进休息室休息,是因为他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
【5】“一次普通的送站,袁隆平老师又给我上了一课”,这一课,袁隆平老师教会“我”( )
A.出门在外,不能总给别人添麻烦
B.出门在外,不能向别人提过分的要求
C.要做一个乐于助人、谦虚好学、积极进取的人
D.要做个谦虚有礼、坚守原则的人
【6】文章写了送站时哪三件让“我”感动的事?请简要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袁隆平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本文内容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语段阅读。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短文中“自然”的意思是( )。
A.自然界
B.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
C.表示理所当然
【2】联系短文理解句子。
“二者”指______________,“毫不相干”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复朗读,体会句子的异同。
①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②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①②两句中,________句更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挖掌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它准备着一场博斗,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① |
② |
【1】作者通过写自己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的,把老麻雀的勇敢无畏写清楚了。请用横线画出最打动你的两个句子,并把阅读感受批注在右边方框里。
【2】老麻雀“绝望地尖叫着”“发出嘶哑的声音”,仿佛在对猎狗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凶猛的猎狗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臀”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除部首外有( )笔,第九笔的笔画名称是( )。请你用“臀”分别组两个词语( )、( )。
【2】从作者通过孔隙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14、《蟋蟀的住宅》 (法布尔)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歌唱,还由于它的住宅。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蝉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蟋蟀的住宅”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2】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⑴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不肯随遇而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土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土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蟋蟀的住宅本来是一个小小的“简朴的”洞穴,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生动?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任选两个词语来描绘放烟花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这种修辞手法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一阵风吹来,小杨树就晃动身体,_____________。
(6)“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朗读时应读出________的语气。
16、改病句。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____________
(2)我差不多大概能按时完成任务。
____________
(3)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顽固。
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妈妈总是经常教育我要做诚实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你一定看过许多童话故事,你对故事的情节、结局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如果有机会改编,你是否会跃跃欲试呢?现在就动笔将新编的故事写下来吧。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择一个熟悉的故事,编写有趣的情节;②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③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