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秉公执法”这个词语中“公”的意思是( )
A.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
B.公平,公道
C.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大多数适用的
D.让大家知道
2、[排列句子]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广场上已经聚满了人。
②我也放开线,兴奋地跑了起来。
③风和日丽,我兴致勃勃地来放风筝。
④乘着凉爽的秋风,渐渐地,我的“小燕子”飞上了天。
⑤你瞧他们放得多认真,有的在放线,有的在收线,有的朝前跑,有的向后退,好似一个个地面指挥员在遥控着天上的战鹰。
A.①②④③⑤ B.③①⑤②④
C.①②③④⑤ D.③①②⑤④
3、“醉里吴音相媚好”中的“相媚好”的意思是( )
A.互相讨好
B.互相逗趣、取乐
C.看着明媚的阳光
D.相对着笑
4、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麻雀》一文中,“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它被老麻雀的尖叫声吓住了。
B.《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按时间顺序写了周恩来立志报国的三件事。
C.《陀螺》的作者是高洪波,作者从中悟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
5、下面这些词语分别指某一类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公鸡”比喻一毛不拔、吝啬的人。
B.“变色龙”比喻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C.“老黄牛”比喻老实、勤恳工作的人。
D.“纸老虎”比喻随声附和的人。
6、审题:《写观察日记》这次习作的重点是( )
A.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B.记录观察的过程。
C.记录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
7、关联词语我会用。
A.不但……而且…… B.如果……就……
C.因为……所以……
(1)( )有这样的一群鹅在河里捣乱,你( )甭想有鱼咬钩了。
(2)一伙公鹅( )在水面横成一排,( )还要赖在那里不走。
(3)( )白鹅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 )它做坏事时也不紧不慢的。
8、读拼音,写汉字。
pínɡ ɡuǒ fán nǎo róu ruǎn shū zi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读古诗,完成练习。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找出诗中的两组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2)这首古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说理的诗句是________。
(3)诗人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面目”呢?
10、阅读。
《飞向蓝天的恐龙》片段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1】选段以( )再现了恐龙家族的发展过程。
A.时间顺序
B.方位顺序
C.空间顺序
D.事情发展的顺序
【2】作者围绕词语“_________”,介绍恐龙后代家族的_________。选文中加点的词语生动地介绍了________性恐龙体态、习性等方面的变化。
【3】“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4】阅读选文,尝试着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1)我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形近字组词。
蜓( ) 祟( )
蜒( ) 崇(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崇山峻岭:
(2)蜿蜒盘旋:
3、用“——”画出比喻句,把____________比做____________,用来说明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能体现出来。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眼镜的“进化史”
①眼镜的发明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一步。眼镜是怎么来的呢?公元13世纪,罗吉尔•培根注意到因视力不好,许多人看不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他用金刚石和锤子将玻璃球割出一块,磨制出玻璃圆片,用来放大字体,这就是最早的远视镜——放大镜。很快,人们又研究发明了近视镜。
②虽然有了眼镜,人们却不知道怎样佩戴它,有人把它缝在帽子上,有人把它装在铁圈里,还有人把它镶在皮带上。直到13世纪末期,意大利人发明了能挂在耳朵上的挂耳眼镜。到了17世纪,先后出现了长柄眼镜和夹鼻眼镜,人们才知道如何正确佩戴眼镜。这时期的眼镜都是用玻璃或水晶制作而成的,十分厚重。
③随着眼镜的普及,它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人们使用上的需求越来越大。1784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同时解决近视和远视的两用眼镜。1825年,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散光镜。在18、19世纪,这些研究发明已经充分解决了人们的视力问题。
④虽然视力问题解决了,但镜片的材质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因为镜片是玻璃做成的,度数越大,镜片越厚,质量就越重。20世纪,终于有了突破,法国人发明了又轻又不易碎的亚克力镜片,大大解决了鼻子的承重问题,但这种镜片很容易磨损,清晰度不够好。经过不断研究,1954年,人们从飞机座舱材料中受到启发,改用既清晰又轻薄的树脂做镜片,从此,它成为了有史以来最棒的材料,一直延用至今。
⑤21世纪,科技日新月异,眼镜除了改善视力外还兼顾了许多其他功能。隐形眼镜、太阳镜、护目镜、3D眼镜等功能性眼镜纷纷闪亮登场。现在人们还研究出许多智能眼镜:有的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有的可以进行视频通话,还有的可以辨明方向。也许未来还会出现“食品识别眼镜”、“坐姿监督眼镜”……眼镜的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1】眼镜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根据文中信息,用简洁的词语补充图表,梳理眼镜的“进化史”。
【2】请你把“虽然有了眼镜,人们却不知道怎样佩戴它,有人把它缝在帽子上,有人把它装在铁圈里,还有人把它镶在皮带上。”这句话长话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同学阅读第④自然段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500度的眼镜片有多厚多重呢?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________
①我10岁那年,母亲得了一种病,发作起来头痛欲裂。但母亲还是咬着牙坚持五更天就起来磨豆浆、生炉子,然后挑着担子上街赶早市。因为要维持一家六口的温饱,要供我们姐弟四人上学,仅靠父亲那份微薄的工薪(xīn)显然是不行的。凌晨,我在熟悉的石磨声中醒来,看到母亲头上勒着毛巾,嘴里咬着衣襟,忍着头痛,奋力牵引沉重的石磨,就偷偷地哭泣。我恨自己太小,太没出息,连自己母亲的病痛也解救不了。
②偶然地听到对门李四妈说,吃出壳前已长羽毛的麻雀能治头痛,我就牢牢记在心里。当时,正是春寒料峭时节,自然不会有什么麻雀蛋。眼巴巴地盼呀盼,盼到草绿了,花开了。
③一天放学后,我扛上一大一小两张凳子,迂(yū)回到如松大爹的老屋后,垒起凳子爬上去,踮起脚掏麻雀蛋。刚掏到第二片瓦,就忍不住惊喜地叫起来,在一团软乎乎的乱草和羽毛中,有3只雀蛋!这时,估计如松大爹在屋里听到响动了吧,他大声斥骂:“哪家的小猴子,想拆房子啊!”我吓得腿一软,从两张垒起的凳子上直跌下来。万幸的是,后脑勺上虽多了个大包,3只雀蛋却丝毫无损。等如松大爹绕到屋后,我早就溜没影了。
④当天晚上,外公带着表妹来了。晚饭后,我一头钻到床上,扯了块破棉絮(xù),将 3只粉红色花生米般大小的蛋捂在里面,弓着身子呵护着它们,早早睡了。
⑤清早一睁眼,我被戳(chuō)了一刀似的叫了起来。原来小表妹和我一起睡觉,一个翻身把蛋都压碎了。我撕心裂肺、如遭雷劈般扑在床上大哭起来。那凄厉悲凉得像狼嚎似的声音吓得全家都跑了过来。母亲惊慌地问长问短,以为我中了邪(xié)或得了什么病,还将沾满豆浆沫的手贴上我额头试体温。
⑥我软软地倒在母亲怀里泣不成声:“小丫头,……臭丫头,把蛋……压碎了!”家人如释重负。
⑦外公忙说:“乖乖别哭,我叫大舅明年多掏点给你玩!”
⑧我觉得更委屈了,拍着枕头哭着说:“不是我要玩,是等它长出毛来给妈吃的。李四妈说吃了不头痛。不是玩的,不是……”妈妈、姐姐一听都哭了。姐姐的泪滴在我脸上,凉凉的。
⑨妈妈搂着我,轻轻地揉着我头上的包,心痛地说:“乖乖隆的冬,我说哪块来的这么大个瘤(liú)!有你这片孝心,妈的病不吃雀蛋也能好,有你这样懂事的儿子,一定好……”
⑩后来,母亲的头果然不痛了。父亲说是天气暖和了的原因,母亲却固执地认定, 。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补全。
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文,想一想,句子“家人如释重负”中的“重负”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默读短文,思考: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谁是主要人物?讲了这个主要人物的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简短的话(不超过15个字)在横线上写出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
【5】故事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请以文中的两个内容说明为什么你认为“我”是这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纪昌学射》。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像车轮一样。
【1】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果然 突然 当然 竟然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纪昌为什么能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西门豹说:“下一回河神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去掉冒号和引号,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解释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怎么会满意?(转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飞经过一学期的刻苦学习,终于在期末考试中考了全班第一名。(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照样子,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们全校师生和班主任都参加了义务劳动。(修改病句)
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
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竟赛,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这段话有4处错误,请用学过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今天,读了童话故事《海的女儿》。小人鱼的命运真是太悲伤了。为了王子,她宁原放弃自己的生命。看到这里,我不禁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_____
19、习作表达
请以“我最喜欢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一本书、一个人、一处景等。 (2)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 (3)字数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