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拔打 赞叹 麻雀
B.干旱 茂盛 投降
C.即然 裤子 出塞
D.墓色 胸怀 严历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蜻蜒 和谐 B.膨大 拂拭 C.寂静 刚铁 D.响午 譬如
3、汉修先生是一位( )。
A.画家
B.音乐家
C.作家
4、选择读音错误的一项( )
A.诗 biān篇
B.蜿 yán蜒
C.开 kěn垦
D.yǐn隐 约
5、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严厉 即使 自豪 腾云驾雾
B.坚定 暮色 拨打 喜出忘外
C.排练 奥秘 即然 志存高远
D.迎接 忍耐 大概 傍大腰圆
6、下列句子中,冒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吃饭了吗?”妈妈问:“没有的话,就先吃饭吧!”
B.我看见墙上写着:“请讲普通话”几个字。
C.我听老师说:明天学校组织春游!
D.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7、小青动身去广州探亲,小强去送行。小青说:“我从小华处借的书,请你明天代我去还,替我好好谢谢他。”第二天,小强把书还给小华时,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小华,他昨天动身去广州探亲了,他让我把他从你那儿借的书还给你。
B.小华,小青昨天动身去广州探亲了,他让我把他从你那儿借的书还给你。
C.小华,他昨天动身去广州探亲了,他让我把他从你那儿借的书还给你,还让我替他好好谢谢你。
D.小华,小青昨天动身去广州探亲了,他让我把他从你那儿借的书还给你,还让我替他好好谢谢你。
8、读拼音,写词语。
1.我qiān(_____)着妹妹的手,到河边去捡é(_____)luǎn(_____)石。
2秋天,zhuāng jia(_____)(_____)成熟了,满地金黄;果园里的pú tao(_____)(_____)像颗颗珍珠,散发着诱人的芳香。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其中蕴含怎样的哲理?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10、课外阅读。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 玩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青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来,(反映 倒映)着两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 坚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xī)窣窣(sū)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下面画“√”。
【2】“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比喻和拟人
【3】用“ ”画出描写小河动态的句子,用“﹏﹏﹏”画出小河静态的句子。
11、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完成练习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请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列词语。
(1)占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顾右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波浪线的句子体现了围观的中国人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
【5】加点的“这个问题”指什么?用直线画出来。文中把“这个问题”比作 ,作用是
【6】阅读选段后,请选取一个角度在文中的空白处做批注。
【7】下列选项中,对“中华不振”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时中国很久都没有听到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了
B.当时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面对侵略者的暴行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C.当时中国人因为吃不饱,穿不暖,所以精神都萎靡不振
D.中华民族没有振奋精神
【8】读完此文,我想到了爱国人士_____,他们的这种精神可以用成语____来形容。
12、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琥珀(节选)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1】从“两个小东西”可以看出作者对蜘蛛和苍蝇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
问题1: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与理解。
麻雀(节选)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1】选文是按照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事情的起因是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猎狗想吃它;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猎狗退却,“我”带着它走开。
【2】理解加点的字词,再完成练习。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落”字换成“飞”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这句话中,“绝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猎狗走后,老麻雀和小麻雀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为文章加一个精彩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沙滩冲浪——理解句义。
游戏提示:理解句子含义的一般方法:(1)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抓住重点词、难理解的词等关键词语来体会;(3)注意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4)联系时代背景及有关资料,通过分析来理解。
例:歌声结束了,驾驶员用粗大的双手捧来了一束紫罗兰花,只听他说: “让各位久等了。路边开满了紫罗兰花,美丽极了。我想,至少也得让大家闻闻吧,我说采了些来。”说罢,他把花束递进了车厢。
花好香啊!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
通过我们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读出画线句子表面是在写淡淡的花香,实际上是含蓄地写了温暖随着花香流淌在大家心田。让我们感受到像春天一样温暖的友情和关爱。
我来试一试:
(1)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特有的光彩。“客人来啦,快进屋吧!”没等我开口,她就笑着叫起来。
这段话从( )( )( )三方面描写了山里人的( )。一个 的山村妇女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请你也试着描写一个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要写出他的性格特征来
(2) 给下面一段话加上不同的标点,使它们表示不同的意思。
婷 婷 姐 姐 叫 你 快 去
①
②
③
④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很优厚,梅兰芳拒绝了。(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
(2)豌豆按照它们在家里的地位,坐成一排。(用拟人的方法写一写别的蔬菜)
_______________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16、我会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我肯定李明这次数学考试可能得满分。
2.清明节那天,到烈士陵园。
17、修改病句。
1.夏天的北京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学习,群众的普遍觉悟提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为当时大雨倾盆,所以他还是准时到达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列病句。
①我首先第一个交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昨天晚上下了一天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深了对巴金爷爷的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学习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相信你对我国的“世界遗产”有了很深刻的了解。请你以一名少年志愿者的身份在某地向外宾介绍咱们中国的一处“世界遗产”,写一篇导游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