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面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 )我们生活富裕了,( )不应该浪费。
A.因为……所以……
B.如果……就……
C.不但……而且……
D.即使……也……
2、下列词语用法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老师是匹“千里马”,有时候表扬我们,有时候又批评我们。
B.小弟弟叉着手像大人一样装威严,活脱脱一只“小蜜蜂”。
C.中国越来越强大,已经成为国际和平与发展的“领头羊”。
D.他的力气真大啊,是一只厉害的“铁公鸡”。
3、下面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是( )
A.球场上人声鼎沸,大家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
B.寂静的夜空,满天的星星在调皮地眨着眼睛,好像一群孩子在叽叽喳喳。
C.庆祝会开始了,先是锣鼓喧天,紧接着就是鞭炮齐鸣。
D.秋天悄无声息地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收获的希望和喜悦。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吕蒙常常手不释卷,后来成为吴国的一代名将。
B.听到这个好消息,全家人镇定自若地庆祝了一番。
C.老师在班级群里留言“同学们马上打开桌面上的网课软件准备上课了,请大家不要潜水,要积极与老师互动”。
5、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是哪一组?( )
A.蓄须(xù) 卵石(luǎn) 兴许(xìng)
B.诸位(zhū) 混乱(hùn) 捶背(chuí)
C.立即(jí) 蝙蝠(biǎn) 违抗(wéi)
D.氛围(fēn) 露出(lù) 惩罚(chěng)
6、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精疲力竭
B.滕云驾雾
C.无可奈何
D.手舞足蹈
7、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不由自主”的意思是( )
A.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B.不听从,不允许,不容人分辩。
2.“这个夜晚怎能不令保罗难忘?”这是( )句,与它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A.设问 B.反问 C.感叹
D.这个夜晚不能令保罗难忘。
E.这个夜晚令保罗难忘。
F.这个夜晚怎能令保罗难忘?
G.这个夜晚令保罗难忘吗?
8、我会区别字组词。
哀( ) 陵( )
衰( ) 棱( )
异( ) 倍( )
导( ) 陪( )
9、课堂回放
【1】
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习题。
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
【2】《题西林壁》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观________后的总结,借________说理,富有理趣。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3】苏轼的诗还有很多,全是苏轼的诗的一组是_____
A. 《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
B. 《惠崇春江晓景》《饮湖上初晴后雨》
C. 《春晓》《饮湖上初晴后雨》
【4】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5】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B. 横看山岭连绵起伏,侧看山峰耸立,庐山的远近高低都不相同啊。
C. 庐山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10、课内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结合文章解释词语。
出乎意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设问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文章最后引用诗句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蟋蟀的住宅(节选)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①______,还用钳子②______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③______。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④______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蚌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倾斜(qīng qīn) 疲劳(pí bǐ) 增长(céng zēng)
【2】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什么词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A.踏地 B.扒土 C.推到 D.搬掉
【3】从文中画“__”的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观察蟋蟀盖房子的______,也可以看出蟋蟀______。
【4】阅读选文,写出蟋蟀住宅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麻雀(节选)
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猎狗发现了掉在地上的小麻雀,而以上节选,是这个故事的______,故事最后_________________。
【2】读读选文中的几处有关动作的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选择其中一处,用横线先划出有关的字词或句子,在下边横线上写下你的体会。
【3】“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你觉得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你生活中一定也感受到过类似的力量,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灰尘的旅行(节选)
①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着空气而漂流,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真正没有灰尘的空间,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制造出来。
②这样多的灰尘在空中旅行,对气象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原来,灰尘还是制造云雾和雨点的小工程师,它们会帮助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云雾和雨点。没有它们,就没有白云,也没有大雨和小雨了;没有它们,在夏天强烈的日光将直接照射在大地上,使气温无法降低。这是灰尘在自然界中的功用。
③如果我们追问一下,灰尘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我们可以得出下面一系列的答案:有的来自山地,有的来自田野,有的来自海面,有的来自火山灰,还有的来自星际空间。这些都是天然的灰尘。还有人为的灰尘,主要来自烟囱。此外还有水泥厂、化工厂、面粉厂、石灰窑等,这些都是灰尘的制造场所。还有些灰尘来自植物、动物之家等。
④有许多灰尘对人类的生活是有危害的。它们不但把新鲜空气弄脏,还会弄脏我们的汽车、房屋、衣服以及皮肤等。灰尘里面还夹杂着病菌和病毒,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最后,灰尘还会引起爆炸,造成严重事故。
⑤因此,灰尘必须受人类的监督,不能让它们乱飞乱窜。我们要给马路铺上柏油,让洒水汽车喷洒街道,让每一个工厂都有通风设备和吸尘设备……现在,人类正在努力控制灰尘的旅行,使它们不再危害人类,而为人类造福。
【1】《灰尘的旅行》是一部科普作品,选段从灰尘几乎无处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努力控制灰尘这些方面进行了介绍。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灰尘无孔不入,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制造出没有灰尘的空间。
B.灰尘有天然的灰尘,还有人为的灰尘;人为的灰尘主要来自烟囱。
C.灰尘对人类百害而无一利,人类应坚决消除它们。
D.灰尘会引起爆炸,造成严重事故。
【3】第⑤自然段“灰尘里面还夹杂着病菌和病毒,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这句
中加点的词语“极大”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外,你还阅读了哪些优秀的科普作品呢?请你选择一本和大家分享。
书 名: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雪地上的牛
马明博
在我乡村生活的记忆里,一见难忘的,是一头如今已不知去向的牛。
这是某个冬天一场雪后的一个上午。一头负重远行的牛拉着一辆装满粮食的车,吱吱扭扭地行走在落满白雪的土路上。雪有些已经化了,结成了坚硬的冰,这使得它小心翼翼,一步步迈得特别沉重。
虽然如此,还是打滑了,它的前腿猛地跪在结冰的地面上。赶车人赶紧下来,抱着它的头颈,要帮它站起来。他试了几次,都失败了。牛回头望了他一眼。那一眼里充满了悲怆(chuàng)。赶车人意识到牛的前腿受了重创。于是,他急忙返身到车旁边,一袋一袋往下搬粮食。然后,他解了车套,再去扶牛。
这次,牛站起来了,它的左前蹄瓣有一半脱落了,露出了鲜红的肉,血把它跪下的一片雪地染红了。
赶车人无声地哭了。
他不知道在这前不见村、后不见村的旷野中,他该怎么办。
这时,受伤的牛试着一瘸一拐地在原地绕了绕圈。每走一步,雪地上就有一小片殷红。后来,它停下来,停在赶车人身畔,车旁边。它喘着粗气,将头在赶车人胳膊上蹭了蹭。
它鼻孔里呼出的白汽是热热的。
牛重新站在车辕里。
赶车人重新装上车。牛拉起车继续远行,它的受伤的蹄瓣已不再流血。血凝住了。
牛低着头,一拐一拐地拉车前行,雪地上的蹄印,三深一浅。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不知去向: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填一填。
(1)在我乡村生活的记忆里,一见难忘的是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我知道“赶车人无声地哭了”,一方面是因为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它喘着粗气,将头在赶车人胳膊上蹭了蹭。”一句中“蹭了蹭”这一动作是老牛想对主人说: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认为这头牛最让作者难忘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能针对文中内容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想一想下面词语的意思,并用它们造句。
(1)打头阵:__________________
(2)栽跟头:__________________
(3)碰钉子: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通过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使我知道了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________________
(2)《昆虫记》是严谨的一部科学著作。
________________
17、我能修改病句。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们要努力改正并及时发现学习中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经过治疗,小强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老师因为关心我的学习,所以关心我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暑假的时候你去了哪些地方游玩呢?是让人赏心悦目的水乡,还是令人兴奋不已的游乐园,又或者是流连忘返的书店……肯定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吧,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吧,注意书写工整,段落清晰,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