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他真是个____的孩子( )
A.坚贞不屈
B.大义凛然
C.志存高远
D.刚正不阿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往事》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冰心写的。
B.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C.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D.北方的冬天是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
3、依据情境内容,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最恰当的是( )
这些天,王红和她的好朋友闹别扭了。原来,她俩约好一起去体育场放风筝的,可是王红却没有去。我觉得王红这样做错了,我想用这句名言来开导她:“______。”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D.时间就是生命。
4、选择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俘虏
B.既使
C.巡逻
D.拈弓搭箭
5、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辫子 报负 无可奈何 B.甚至 搏斗 乎风唤雨
C.窗框 宽敞 人生鼎沸 D.吩咐 荒芜 震耳欲聋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闷雷滚动”中的“闷”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闷热
B.沉闷
C.闷头
D.闷声不响
7、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最爱看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
B.我最爱跳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
C.我最喜欢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
D.我最爱听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
8、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一( )千( ) ( )色( )流
襟( )带( ) ( )马( )驰
震( )欲( ) 心( )胆( )
( )山( )岭 ( )山( )_岭
千( )一( )_ ( )不( )_身
9、课内阅读。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理解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吟:_______________ 可怜: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露似真珠月似弓”釆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还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练习。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了线的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鸟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飞机的发明者,正是很多年前,奋力追赶飘荡在空中的断了线的风筝的那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仿写词语。
例:越飞越远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例:气喘吁吁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_____他们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研究飞翔的原理,______他们能发明飞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______句。
【4】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变语序,但不改变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1)“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中的“这番情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那一瞬的感动
在回老家的路上,我卧在大巴车的座椅上,听着音乐,望着窗外的景色。就在临入高速公路的路口,我突然听见前面的几辆车都“嘟——嘟——”地按起喇叭,并绕开了某个东西飞速驶去。
起初并没有在意,可后来,我们的车突然地急转弯,我惊惶地坐起来,好奇心使我不禁向外望去——车窗下,一个环卫工人蹲在地上,拿着小扫把,一点一点将地面上的一堆玻璃渣扫入小筐中。细看,她约四十来岁,被冻得通红且上面布满干裂口子的双手颤抖着,低着头,一丝不苟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背后的车辆仍有许多向她按响不满的喇叭,看到司机们对她不满的眼神时,顿时我心中百感交集——是感动,是敬佩,是酸楚,是担忧……全都交(织 帜)在一起,使我心头不觉一热,似乎涌上了一股热血,灼烧着我的思想与灵魂。
仅仅一个身影,一个在高速路口的身影,一个不顾任何危险的身影;仅仅一双手,一双在打扫卫生的手,一双冻得发颤还不顾的手;仅仅一个思想,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仅仅一个灵魂,一个高尚的灵魂……对我触动如此之大,以至于让我无法用语言准确地猫述。
看着远去的身影渐渐缩小,这单单是一个身影吗?不!她是千千万万环卫工人的缩影。他们的工作如此平凡,他们的工资如此(非 菲)薄,他们的生活如此简单,而他们却用一颗最真诚的心谱写着一支最动人的歌,用最朴实的双手营造着最美丽的世界。
车渐渐走远,可那个身影却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
【1】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文中画线句子是对这个环卫工人的________、________和神态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她________________。
【3】“顿时我心中百感交集——是感动,是敬佩,是酸楚,是担忧……”作者“感动”的是________;“敬佩”的是________ ;“酸楚”的是________;“担忧”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她这样会不会有危险 B.她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C.她的工作不被很多人理解 D.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4】作者为什么说“那个身影却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
______________
【5】短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之情。
12、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选自《爬山虎的脚》
【1】短文主要内容是( )
A.爬山虎是能往上攀爬的。
B.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C.爬山虎脚的样子、往上攀爬的过程以及脚的变化。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爬山虎脚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画“ ”的句子,作者是从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来写爬山虎攀爬过程,从__________等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仔细。
【4】从“逐渐”一词中你能体会到哪几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
那么,火烧云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已经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这几种颜色的光中,红光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橙、黄、绿光次之,青、蓝、紫光最差。天上没有云的时候,悬在空中的雨滴少;中午空气层较薄,太阳光里的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几种色光拦住,而这几种光中,又数蓝色光反射得最多,所以把整个天空染成了蓝色。
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太阳光射到地面上,穿过的空气层要比中午太阳当顶的时候厚一些。太阳光中的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在空气层里行走没有多远就已经筋疲力尽,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探出头来,将天边染成红色。
火烧云可以预测天气,民间流传的谚语“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就是说,火烧云或火烧天如果出现在早晨,天气可能会变坏;出现在傍晚,第二天准是个好天气。
1.太阳光的七种颜色中穿过空气层的本领最大的是红光,其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差。
2.我们看到的天边之所以是红色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说“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我们知道火烧云非常漂亮,但是现在有些城市再也看不到火烧云了,这些地方的化工厂拼命地排放废气,使得天空都灰蒙蒙的,再也看不见蓝天白云,你会对当地政府提出什么建议呢?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是靠什么来闻气味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细胞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出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绳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1】请用“_____”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设问句。
【2】根据语言环境,给“风马牛不相及”选择恰当的解释( )
A.风和马、牛彼此顾及不到。
B.疯了的马和牛跑不到一块儿。
C.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3】仿生学家根据苍蝇______________,仿制出一种十分奇特的______________。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受动物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提一个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吧。
(1)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垂柳在招手。(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
2.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照样子写句子)
老师是一把火炬,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我的家乡是黑龙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讨论会上,小刚首先第一个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下午,我用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这段话有四处错误,请进行修改。
周六下午,李华和程星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演员们精致的表演,使他们不禁忍不住笑起来。他俩边看边谈抡,程星说:“不讲诚信的人,是种极坏的风气。”李华听了,不住地点头。
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过去,我对语文学科不怎么感趣味。自从读了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读者”以后,我认识到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就下了苦功。如今,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进步提高。我还要陆续努力,精易求精。
______
19、作文。
题目:那一次,我真
提示:在你的生活中,曾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有不少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让你高兴、激动、自豪,有的使你惭愧、后悔、烦恼,也有的曾让你难过、流泪……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把事情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