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包是由某一种面粉经过( )而形成的。
A.蒸馏
B.发酵
C.酝酿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精疲力竭(尽,完)
B.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将要)
C.左顾右盼(照顾)
D.常衔西山之木石(的)
3、[文学常识]下列作品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艾青
B.《天窗》——茅盾
C.《海上日出》——巴金
D.《记金华的双龙洞》——丰子恺
4、下列哪个词语是“比喻在各行各业中起带头作用的人或单位。”( )
A.千里马
B.应声虫
C.领头羊
D.纸老虎
5、将下面句子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1)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2)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
A.转眼间,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B.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C.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6、与下面例句运用的说明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A.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B.地球上的第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
C.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D.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
7、下列多音字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荷:hé(荷叶)(荷花) hè(负荷)(重荷)
B.塞:sāi(活塞)(塞车) sài(边寒)(塞外) sè(堵塞)
C.强:qiáng(强大)(强壮)(勉强) jiàng(倔强) qiăng(强辩)
D.囊:náng(香囊)(气囊) nāng(囊揣)(软囊囊)
8、同音字组词。(6分)
zhí ( )接 ( )树 ( )日
jìng 环( ) 究( ) 平( )
shì 教( ) ( )题 电( )
yǔ ( )宙 ( )言 ( )毛
9、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春季。
【2】“急走”“追”这两个词语刻画出儿童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趣味赏读。
活的书
世界上开头第一本书,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印刷的还是手抄的呢?( )用纸做成的,( )用旁的东西做成的呢?如果现在还存在着这样一本书,那么在哪一家图书馆里才找得到呢?
据说从前有过一个好事儿的人,他想在全世界每家图书馆里,去找寻这第一本书。他整年整月钻在上了年纪、黄烂的旧书堆里。他的衣服和鞋子上,堆满了厚厚的一层灰尘,不知道的人,还当他是刚从沙漠里长途旅行回来。临了儿,他是从一家图书馆书架子前面一条长梯子上面跌下来死了。但是就算他能再活上一百岁也休想找到。因为世界上开头第一本书,在他出世前几千年,早就变成泥土,埋没在地底下了。
这世界上第一本书,一点不像现在我们所有的书。它是有手有脚的。它并不放在书架子上面。它能说话,也能唱歌。总之,这是一本活的书:这就是人。
在那时( )没有书,( )没有纸,更没有墨和笔。那时候,一切先代的故事,法律和信仰,并( )保藏在书架子上面,( )从人们的记忆中遗留下来的。
人们死了,故事还存留着,①从父亲传到儿子,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②可是从一张嘴传到另一张嘴,历史就会变了些样子。一部分是忘掉了,一部分是后来穿插了进去。譬如一个勇敢的战士的传说,后来就附会成一个巨人的故事:这巨人不怕箭,不怕枪,能够像狼一般地在林中跑,像鹰一般地在天上飞。
在我们这个时代,僻远的地方,还有些老头子,老婆子,爱讲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在一切写下的书本里,都不曾留下影踪。这些故事一般就叫做传说或神话。
——节选自苏联作家伊林的《书的故事》
【1】揣摩词句。
(1)文中划“ ”的句子,用两个不同的成语来表达分别是:①_____;②______。
(2)划“ ”句子中,“据说”是______的意思。我认为文章中(可以 不可以)去掉“据说”这个词语,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 )内。
既……也…… 是……还是…… 不是……而是……
【3】策略运用。边读文边提问,并进行梳理分类。
问题清单 | 概括方法 |
书为什么是活的? | 针对课题提问 |
第一自然段一连提出四个问题,有什么作用? | 针对 提问 |
好事儿的人衣服和鞋子上面堆满灰尘,说明什么? | 针对 提问 |
| 针对 提问 |
【4】短文围绕“活的书”主要讲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
A.好事儿的人没有找到第一本书
B.第一本活的书是人
C.第一本书通过记忆遗留下来
D.故事流传形成了传说或神话
11、阅读理解。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_________________,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________,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③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按原文内容填空。
【2】本片段第1-2自然段,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描写的钱塘江大潮的,文中能够体现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在写潮水时还要写“人声鼎沸”“踣着脚”“人群又沸腾起来”,这些词句有什么作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课文中找出与诗句“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内容相关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1)文中第一段“招牌”加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前四段介绍了四种云,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从哪方面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请找出一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稍,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闹—( ) 有名—( )
【2】请用“﹏﹏﹏”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
【3】短文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方面描绘了黄果树瀑布__________的特点。
14、阅读理解。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唐僧师徒越往前走,越觉得热气扑面而来。一打听才知道离此不远有座火焰山,只有翠云山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灭山上的火。孙悟空大喜,驾着云来到翠云山,想凭借当年和牛魔王的交情借到扇子。
哪知,铁扇公主早就对孙悟空恨之入骨,很想杀了他。可是任凭铁扇公主怎么用剑砍孙悟空,他一点儿也不在乎,气得铁扇公主取出芭蕉扇,一下子把他扇出五万多里。后来灵吉菩萨送给孙悟空一颗定风丹,这回铁扇公主再也扇不动孙悟空了。
有一天,铁扇公主坐在洞中,喝了一口茶,突然觉得腹痛难忍,原来是悟空变成小虫,飞到茶中,被她喝了进去,吓得她赶紧把扇子借给孙悟空。没想到,孙悟空借来的是假芭蕉扇,火越扇越大。孙悟空只得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到翠云山骗出了芭蕉扇。牛魔王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就变成猪八戒的样子,在半路上又把芭蕉扇骗了回去。孙悟空追上,牛魔王现出原形和孙悟空战到了一处。托塔李天王用照妖镜照住牛魔王,使他无法逃脱。铁扇公主只好把芭蕉扇交给了孙悟空。悟空连扇了七七四十九下,让大火再也不能燃烧了才罢手。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恨之入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对《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了解,选一选铁扇公主对孙悟空恨之入骨的原因( )
A.牛魔王常年不回家,只待在狐狸精玉面公主那里,孙悟空不帮铁扇公主。
B.牛魔王的本领不及孙悟空,铁扇公主不服气。
C.红孩儿想吃唐僧肉不成,被观音菩萨降服,跟在观音菩萨身边做了善财童子。
【3】请你写出孙悟空借芭蕉扇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孩子们喜欢这样的老师。(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3)小女孩受到了豌豆的鼓舞。小女孩的病慢慢好了。(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把句子写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
(5)所有的每一粒豌豆都被射了出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16、请在修改下面的书信:两处错字,两处格式错误,一处语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语段。(两处语病一处错别字。)
儿童节那天,妈妈带我去公园游玩。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鲜花盛开在人工湖边,令我们赞叹不已。可惜人工湖污染严重,湖面上飘浮着许多垃圾。禁不住对妈妈说:“如果我们都能保护环境那该多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综合改错。(四处错误:一个标点,一个别字,两个病句)
莫泊桑一生写的短篇小说将近300余篇。他的《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描写生动细致;令人读后回味无穷。他不仅在世界文坛上,而且在法国文学中,都是曲指可数的,所以人称“短篇小说之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时间悄悄流逝,世上的万事万物也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你是否注意到家门前的桂花树慢慢长大了,家里的小狗慢慢变壮了,校园里的紫藤开花、长叶了……请以“ 变了”为题,写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变化,写出它们的变化过程,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