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昌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请将以下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 )( )     ②心潮( )( )       ( )躬尽( )

    ④别出心( )       ⑤一( )( )       ⑥粉身( )

    ⑦全( )( )       ( )首挺( )       ( )( )不安

    (1)在上面的词语中和①的结构相同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思是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的词语是__________

    (3)我们积累过的与⑦词语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填空。

    字共(   )画,第二画是(   )。

    字共(   )画,第三画是(   )。

    字共(   )画,第五画是(   )。

     

  • 3、通过这半学期的学习,我们不仅在《 __________》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还感受到了 __________ 高尚的爱国情怀;认识了俄国作家 __________笔下的渔夫和桑娜,他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照管好它;更懂得了《___________》,我们要精心保护它。

  •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忘(______)所以       势不可(______       不求甚(______

    德高(______)重       排山(______)海       全神(______)注

    一(______)而散       斩钉(______)铁

    1.同学们_________地听着老师讲新例题。  

    2.看到面试名单上有自己的名字,他高兴得有点_________

    3.他说话办事_________,从不拖泥带水。

    4.我读小说向来_________,往往只关注紧张的情节,对文中的伏笔和细节都自觉略过了。

  • 5、形近字组词

    刚(   ) 狭(   ) 倔(   ) 简(   ) 酝(   )

    钢(   ) 侠(   ) 屈(   ) 间(   ) 芸(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七律长征》完成后面的题目。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万水千山只等闲”,其中五岭山脉和_________山是“千山”的代表,_________和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

    【2】读“大渡桥横铁索寒”时语气要_________一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

    【3】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_________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这从诗中的“_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

    【4】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B.颔联和颈联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C.“逶迤”“细浪”“磅礴”“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字包含了越过岷山就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来是“悬崖”,后来才改成“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古诗欣赏。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江畔独步寻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从这首诗中的“寒”“孤”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________诗,我们曾学过的这一类诗有《________》。

    3《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从诗中“留连”“自在”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的心情。

  • 8、阅读下列古诗,完成练习。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②吾曹:我等,我辈,我们。③关情:动心,牵动情怀。

    【1】下列对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B.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C.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D.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2】给诗句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疑是民间疾苦( )

    A.指人民的困难和痛苦。                            B.因为疾病引起的痛苦。

    C.对敌人的憎恶厌恨。                                D.指心中的悲伤之情。

    (2)些小吾曹州县吏( )

    A.稍微                    B.微小                    C.少许                    D.一些

    【3】你觉得牵动作者心情的是什么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从这首题画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写竹的诗很多,你还能再写出1首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按原文填空,再按要求做题。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

    【1】把文段补充完整。

    【2】读了这段话,我不禁想起了《长歌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奋发有为。

    【3】选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还知道其他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

    选文一: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己,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选文二:

    农家过年(节选)

    每年一进腊月,准备过年的事情就开始了。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要吃祭灶饼,用麻糖粘住灶王爷的嘴,送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吉事,回宫降吉祥”。接下来就是杀牛宰羊,置办年货,买新衣,购新帽,备齐“葱、蒜、姜、箔、表、香”。全家人屋里屋外大扫除,扫掉一年的晦气。剃头要赶在二十七,“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贴对联是很讲究的,“二十八,贴年画”,大门、二门、屋门贴什么,墙上、树上贴什么,都是按规矩进行的。年前几天,人们忙着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先是蒸,蒸糖包、豆包、菜包、枣花馍,蒸出龙、凤、谷仓、麦堆等花样;次是炸,炸油条,炸丸子;后是包,主要是包饺子,饺子的花样很多,有素的,有肉的,有包硬币的,还有包糖的,吃到硬币的人是最有福气的。

    经过这一番忙碌,终于到了除夕之夜,就是大年三十。一家人闲下来,围着火盆坐在一起,开始熬年夜。从家事年景到天下大事,拉家常,话人生,直熬到小孩子犯困打盹。第二天鸡叫头遍就响起了鞭炮声。大人们早早打开大门,叫作“开门进宝”。各家父母再三嘱咐小孩子不能乱问,不能多说话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这增添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早晨要先做好供品,端到列祖列宗面前,小孩子跟着大人一起碗下磕头。还要供奉天地全神,祈求保佑一年到头全家平安。

    大年初一,主要是向长辈们拜年,除了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之外,还有家族的近支远门,三爷家、四奶家、五叔家等等,小孩子们高兴的是可以得到压岁钱。刚过门的新媳妇要按照亲疏远近去认门,当然也免不了户户请吃,直吃得新娘子笑口难合。

    初二到初四,是走亲戚的时间。闰女回娘家,外甥看舅舅,三乡五里,路上行人如织,穿梭往来。春节的身影还没走远,元宵节又飘着雪花赶到了。漫天飞舞的洁白雪花,伴着红艳的灯笔,红艳的对联,再加上儿童们花花绿绿的衣服,融合成一幅“农家喜庆图”。

    【1】选文一中,作者是怎样对除夕进行详细描写的?请梳理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选文二第1自然段的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二中详写了春节期间________这两天农家过年的情形,略写了其他日子过年的情形。这样详略安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文二中画横线的句子,你的体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两篇选文内容,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二详写的是除夕和大年初一,具体写了守岁、拜年、走亲戚等风俗。

    B.选文二中作者对年前的准备,初二到元宵都描写得比较简略,但都必不可少,因为这样才能完整地呈现农家过年的风貌。

    C.选文一语言平实自然,而选文二语言生动,重在描写。

    【6】两篇选文可以说都是一幅农村过年图谱,充满仪式感和浓浓的“年味”,现在,有些人认为“年味”变淡了,一些习俗变得遥远而陌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图是中华“春节符号”,整体是红色,请你认真观察并思考,试着解释该符号的文化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小珊迪

      故事发生在英国的爱丁堡。有一天,天气很冷,我和一同事站在一所旅馆门前说话。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身上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脸冻得发青,赤裸着的脚也冻得发红。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由于孩子苦苦哀求,我便买了一盒。可是当我掏钱时,却发现没有零钱,于是我对他说:明天我再买你的火柴吧。

      啊,请你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又请求道,我可以跑着给你去找零钱回来。

      于是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跑掉了。我等了很久没见他回来,便猜想可能上当了。但想到那个孩子的面孔,又觉得那上头有一种使人信任的神情,因此我想他不会那样坏。

      晚上,旅馆的人告诉我有一个小孩子要见我——原来是那个小男孩的弟弟。他告诉我事情的真相:我哥哥珊迪不能来了,他受了伤,一辆马车把他撞倒后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没有了,火柴也丢了,另外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掉哪儿去了。医生说他会死的,另外……哥哥让我把剩下的钱给您送来。

      我和他一块去看珊迪。我这才知道他们俩原来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马上便认出来了,他难过地对我说: 我已经找回零钱了,哪知道回来的时候被马车撞了,现在我两条腿都断了,可能要死的。啊,利比!可怜的小利比!我死后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可怜的利比!

      我拿起了他的手,对他说:我将永远照顾小利比。  弄懂了我的意思后,珊迪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像是表示感激,然后他眼里的光便突然消失了。他死了。

    (1)如果不用原文的题目,为文章换上一个题目,你认为下列的(   )比较合适?

    A. 小利比和他的哥哥

    B. 诚实善良的珊迪

    C. 领养小利比

    (2)选词填空。

    要求  请求  哀求

    在小男孩的苦苦(   )之下,我买了一盒火柴。

    老师( )我们,课前要做充分的预习,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

    这道题我解了好办天也没有解出来,我( )学习委员来帮我讲解一下。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描写方法。

    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身上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脸冻得发青,赤裸着的脚也冻得发红。(

    啊,请你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又请求道,我可以跑着给你去找零钱回来。(

    我等了很久没见他回来,便猜想可能上当了。但想到那个孩子的面孔,又觉得那上头有一种使人信任的神情,因此我想他不会那样坏。(

    (4)再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小珊迪此时有什么想说的话没有说出来,写在下面。

    弄懂了我的意思后,珊迪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像是表示感激,然后他眼里的光便突然消失了。

    小珊迪想说: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在这个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结合文中的句子来写一写你的感受。

     

     

     

  • 12、现代文阅读。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

    孩子跪坐在椅子上,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株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然后他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几株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不了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出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坚定和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放学回来后,照例跑到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地站着。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了紫罗兰的生长。那些小东西你就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个生命啊,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株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句话: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呀,真厉害,得了个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1】母亲觉得小瓜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孩子觉得小瓜苗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母亲对孩子想法的“忽略”?用“_____”画出来。

    【3】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短语,说说它们表现了什么。

    (1)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为什么给孩子满分?母亲又是怎样看待孩子得满分的?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句话表现了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6】联系全文,说说标题“忽略”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砸 锅

    生活中,事儿没办好叫“砸锅”。人们为什么这么说,“砸锅”最初指的是什么,它是因何而来?

    “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戏曲界的行话。在戏曲表演中,经常出现不同剧种的演员同台演出的现象,人们称这种现象为“两下锅”或“三下锅”。这里的“两”和“三”指的是两种、三种;“锅”自然指的是戏曲。“两下锅”“三下锅”指的就是不同剧种同台演出的表演形式。采取这种演出方式,并不是说各种戏曲杂糅在一出戏中演出,而是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通过这种形式,曲艺艺人们可以相互吸收借鉴其他戏曲流派的表演长处,完善自身戏曲的不足。

    不同于上述表演形式,戏曲界还有另外一种“两下锅”。它是将两种戏剧风格融为一场戏剧中,即同一出戏剧中,前半场用一种曲风演出,后半场用另一种曲风演出。像这样的“两下锅”比较有名的戏曲有:京派名家梅葆玖与豫剧名家马金凤合演的《穆桂英挂帅》;京剧艺术家杨春霞与昆派艺术家蔡正仁合演的《桃花扇》;京派李宏图和汉剧李仙花合演的《蝴蝶梦》等。这种演出形式并不常见。

    随着曲艺被广大国人接受,戏曲行业的一些行话也在大众中流传开来。“砸锅"开始指戏剧演出不成功,戏曲演员被观众喝倒彩,后渐渐引申为做事情失败。如今,人们早已经淡化了它在戏曲中的内涵,而专指事情办砸。

    (选自《图解国学知识 全新图解版》)

    【1】在横线上填上不同的量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3】“砸锅”一词源于戏曲行业是指________,现在专指________

    【4】对“两下锅”“三下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不同戏曲的表演长处在一出戏中演出。

    B.各戏种独立出演,保持自身戏曲风格,同台不同戏。

    C.两三种戏曲形式融为一场戏剧中。

    【5】除了上文中的戏名,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京剧的名字?(写出两个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紫云英

    突然想跟你说说紫云英。现在南方好像已经不种这种用于肥田的植物了。记得小时候,生产队收了晚稻,总要混合了草木灰往田里撒一种芝麻般大小、形状怪异的种子。那就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

    其实不应该叫草,她肯定是一种花。也就是清明前后的这段时间,春风贴地而行,掠过草木的叶梢,紫云英就像被人施了魔法“哗”地蹿长成一片,像一块块绿色的绒毡,远看近看都极富生机和诗意。再过不几天,就有小小花蕾在枝叶间显现,忽然某个夜晚,那绿色的绒毡就有粉红夹杂其间了,后来就索性改换了颜色,成粉红斑斓的了。你一定体验过哪天早上突然将屋门打开,看着远近的农田颜色更换的情形而产生的诧异和惊喜。粉红的颜色铺天盖地,像世界突然一夜间变了一副模样。

    贴近了细看,紫云英的花有点像莲花,当然她没有莲花那么显眼醒目,也没有莲花那种清雅,甚至开得过于张扬。

    但她有一种阵势。她不合适于村姑单朵单束地摘了采了,缀于发鬓或置于花瓶;她也不能为摆设而摆设。紫云英的美在于一种阵势,像映山红。可能野花知道自己的渺小,缺乏诱人的芬芳,不起眼,不显目,为世人不屑。所以,她们才联合起一种阵势,那种逼人眼眸(móu)、摄人心魄的阵势。如果你真的能够领略到她的伟大,没有人不为之感动,是那种为一枝一朵所陶醉所满足者不能体会的。

    孩提时候的我,很喜欢雀跃于疯长着紫云英的田野上,在那翻跟斗、摔跤。紫云英是不怕踏压的,才凹伏下去一片,不多久又蓬勃起来。她是宽容的,好像理解乡间顽童的活泼天性;可对恶意的摧残,她却毫不留情地报复,我目睹过村中老牛饱食紫云英腹胀而死的整个过程,其惨状不可言说。

    紫云英几乎没有馨香,但我常常因她想起“一缕香魂”这个词。紫云英的最后结局是被翻耕埋入烂泥之中。可我从没感觉那一丘丘的方田是她们的坟场,我总觉得在水田明镜般的水面之下,她们那缕香魂依旧,不然,那些禾苗赖以吸吮的养分从何而来?一直到稻禾吐穗扬花甚至成熟收割,我仍会想到紫云英的生命存在。

    【1】此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紫云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肯定紫云英是一种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紫云英的生命存在价值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写出你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填空。

    紫云英的花是________颜色的,一枝一朵并不________,像________等野花一样________。它几乎没有________,可我觉得她香魂依旧,她虽没有莲花开得那样张扬,却也能在田野上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1.有谁见过这样劳苦、这样简朴的总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 17、句子乐园。

    1.谁都有父母兄弟,谁都有妻子儿女。(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捷的小猴子在树上愉快的玩耍。(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在给小明讲题。(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空中的小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工人师傅的努力下,产品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增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1)把下面句子变成陈述句,并比较一下表达情感的强弱。

    对这位年轻的老师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啊!

     

    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她理解我。

    她自己就有一段类似的经历。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个儿报名。(改为老汉自己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他上课玩玩具,这是事实。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

    题目一:《我最难忘的班主任》

    小学六年你一共经历过几位班主任的陪伴呢?他(她)既是老师,又要负责全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与管理,往往需要付出比其他老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你能为我们介绍一位你最难忘的班主任老师吗?让我们有幸一起来认识一下他(她)

    题目二:《那一次我真_________》(感动、欣慰、难过、愧疚……)

    《那个星期天》一文中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通过描写“我”一系列的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你的生活经历又带给了你怎样的情感体验呢?请你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感受并把它写下来(不局限于括号里提供的词语),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写作要求:1.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

    2.选择第二个题目的请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局限于括号里的词语。

    3.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乡名、村名、校名、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