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温州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空

    (1)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____,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____。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______派诗人。

    (2)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归类,

    ( )空如( )       余音( )( )       微波( )( )

    ( )( )       ( )( )       ( )( )之音

    描写自然景物:( )( )

    歌颂优秀品质:( )( )

    赞美音乐才能:( )( )

  • 3、填空。

    (1)鲁迅,原名( ),浙江( )人。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 )》、《( )》、《故事新编》,散文诗集《( )》,散文集《( )》,以及大量杂文。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 )的重要参与者,中国( )的奠基人。

    (2)《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主要情节:相识一相处一分离。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 )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3)课文以回忆的方式展开,依次介绍了( )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重点回忆了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新鲜事指:雪地捕鸟、( )、看瓜刺猹、( )。其中,“( )”这件事叙述得最详细。

  • 4、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剧烈地_______ 痛苦地_______ 鲜明地_______

    _______的烛光 _______的月光 _______的方法

    _______的情节 _______的内容

  • 5、指出下列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①青蛙在田野里唱歌。__________

    ②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__________

    ③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__________

    ④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__________

    ⑤这么可爱的地球,怎能不好好珍惜呢?___________

    ⑥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好作文。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理解。

    蝴蝶

    啊,蝴蝶!

    它是一本翻开的小小画册,它是一本花孩子都喜欢阅览的美丽画册。

    它一会儿飞到这朵花上,一会儿又飞到那朵花上。

    蒲公英、郁金香、矢车菊,都在这本小小的美丽的画册里,发现了自己的色彩。

    翠绿的芭蕉叶子说:我也发现了我的色彩呀!它是属于我们整个春天的。

    当刮风的时候,一朵花儿说:到我这儿来避避风吧!

    当下雨的时候,一朵花儿说:到我这儿来躲躲雨吧!

    芭蕉也说:到我这儿来吧,我保护你。大风吹不着你,雨也淋不到你。

    于是,它飞到那阔大的叶子下面。

    在那儿,它合上了它小小的、美丽的画册。

    【1】这首小诗写得优美动人,作者把蝴蝶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诗写出了花草们对蝴蝶的喜爱,它们为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短小精美,字里行间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读了这首小诗,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更是充满了质感与灵性:

    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

    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

    【4】读这首诗,你的心情是____________的,你能从诗中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的情感。

  •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

    【2】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两项是____

    A.词的上片描写了喜鹊、蝉等景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秋天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出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 8、古诗词赏析。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诗人离开家乡时间很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贺知章写过什么诗?请写出其中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在的儿童喜欢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比较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来经深入思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萤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就成为辛苦,乏味与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动画,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   )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动画,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变得多姿多彩,这是现代人莫大的幸福,我们再也不必囊萤映雪”“手不释卷,而却能够在欢笑里、蹦跳里增长知识。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获得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大家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去,沉浸在读书之乐,其乐融融的境界里。

    1找出第2自然段中的两个错别字,按顺序把正确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细致——____   深邃——____

    3用文中的内容说一说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作很有条理。首先写了______________这一现状,接着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然后举例对比读书和看电影、动面片带给儿童的不同感受,最后建议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把阅读比作嚼慢咽的宴席,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的快餐和可口的零食。这样比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明同学不喜欢读书,他觉得看书没用,请你结合自己读过的一本书给他讲讲读书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与理解。

    美丽的徐闻珊瑚世界

    ①在我国大陆最南端,湛江雷州半岛徐闻县西海岸,有一个闻名全国,被誉为“水族大观园”的珊瑚自然保护区,区内的珊瑚礁绵延二十多千米,面积达2000公顷。据专家研究,珊瑚礁已有近万年的发育史。

    ②徐闻西海岸一带岸礁众多,海水清澈,水温、盐度稳定,非常适合珊瑚虫的繁殖生长。多年来当地一直十分注重生态的保护,保护区内的珊瑚种类繁多,达五十多个。其中软体珊瑚有千年佛、白汽泡、鸡冠花,硬体珊瑚有角星、海脑、扇形等等。

    ③当艳阳高照,风平浪静的日子,乘着小船在珊瑚丛上面缓缓滑行,犹如在一片美丽的丛林中漫游,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触手可及。还有散落在“丛林”中的“翡翠”“玛瑙”,形态各异;时隐时现的“鲜花”,橙黄蓝白红,煞是可爱,美不胜收。不时还可见五彩缤纷的鱼儿与游船一起穿梭漫游,构成一幅奇异的海底风景画。

    ④珊瑚礁群向来被海洋学家称为“海上热带雨林”。它占海洋面积不到0.2%,却栖息着1/4的海洋生物,供养着九万多种鱼类。我国的海南岛沿岸本来有中国最大的珊瑚礁群,历史在十万年以上,但因过度开发,有的地方已成了海底废墟。而徐闻的珊瑚礁群作为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的珊瑚自然生长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为了永远给子孙后代保留这一片天赐的生态自然景观,当地政府已制订了以保护为前提,结合生态和环境旅游的利用计划,要让这颗明珠永远闪亮在祖国大陆南端的西海岸边。

    1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包括:①举例子;②列数字;③打比方。用“ ”各画出一个句子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相应的序号。

    2珊瑚礁群向来被海洋学家称为“海上热带雨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第②③段是分别从哪方面介绍徐闻珊瑚自然保护区的?简要概括。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_

    4关于第④段的大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珊瑚礁群向来被海洋学家称为“海上热带雨林”

    B. 徐闻的珊瑚礁群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珊瑚自然生长区

    C. 当地政府已制订出合理的计划,保护好我国最大的珊瑚礁群

    5读画“~~”的句子,对这一人为的恶果,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啃手里的窝窝头,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1】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慈爱——( )     (2)机灵——( )

    【2】用“——”分别画出选文中描写父亲外貌和神态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法庭上法官怒气冲冲,父亲却安定沉着,这样的对比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父亲“瞅了瞅我们”“望了望我们”,“他”可能想对“我们”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同学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边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丽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干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去看看吧。”玛丽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窗外是一大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孩子,你开错了窗户。”玛丽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吗?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但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有一个小型话剧演出,有一个角色很适合小男孩。在玛丽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演出,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请找出文段的中心句,并规范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教室里,小男孩在不同的窗子边看到了怎样不同的景象?他的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那两扇窗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孩子,你开错了窗户”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你一定也有因遇到不顺心的事而愁闷苦恼的时候吧,谈一谈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题目。

    好奇

    ①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②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他们的口头禅是“什么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那颗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其实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奧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③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④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1自然段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好奇心很重要。______

    (2)第2、3自然段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述好奇心很重要。______

    【2】短文的主要观点是( )

    A.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

    B.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一点也不为过。

    C.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

    【3】文中用了四位名人的事例来阐述观点,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其中两个事例。

    事例一:___________

    事例二:____________

    【4】联系短文内容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的看法。

    _____________

  • 14、请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  鲁迅先生喜欢她  关怀她  许广平同情她  爱她  处处照应她  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在“——”上给文章加上合适的题目。

    2、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举目无亲 —  

      一见如故 —  

    3、请给第四自然段空白处加上适当的标点。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    

    “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  

    5、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6、你认为文章歌赞的是( )

    ① 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② 萧红才华出众 ③ 鲁迅与萧红的友谊 

    7、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做题。

    (1)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多就竣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

    (2)八儿高兴得要疯掉了。(仿写)

    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把火柴卖掉,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还在街上走着。(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

    (4)父亲说:“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请落实在实际行动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

    (5)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仿写)

    ________________

  • 16、句子训练营

    1.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说:“明天星期六,我带你去书城看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想听贝多芬弹奏这首优美的《月光曲》。(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18、王老师说:“明天早上八点半请准时到科技馆门口,我会在那儿等你们。”(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①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妙笔生花。

    相信大家都听过很多故事吧!你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先给你的同伴讲一讲,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故事写下来,注意要把故事的情节写完整。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