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积月累。
1.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3._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4.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上阕中,既写了自己看到的景色,又写了自己听到的声音和产生的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有“________”之称,代表作《___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2、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解释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填空。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形近字组词
祸(_______) 爆(_______) 锅(_______) 瀑(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yōu yǎ fèi ténɡ zhènɡ fǔ dǐ yù
( ) ( ) ( ) ( )
6、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江南春
〔 〕
_____,_____。
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诗中前两句写今,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
【3】诗中后两句怀古,通过对“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出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7、阅读体验。
我们爱你啊,中国(节选)
我们爱你—— 涌动的滚滚春潮,
龙井茶的清香 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茅台酒的醇美,
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 我们爱你——
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奋斗书写的史册,
汗水浇灌的硕果
我们爱你——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 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
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1】诗歌第______小节介绍了闻名世界的中国特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第2小节热情歌颂了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贯穿全文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诗歌的结构,再写一节。
我们爱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 )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 )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作者“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是为了______________
【3】诗歌最后一句,“爱和悲哀”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挥想象,诗人的纸船还可能飘到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总是不灰心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纸船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纸质书,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材料二)
2019年、2020年18~70周岁国民阅读调查摘要
年度 | 报纸、期刊阅读率 | 数字化阅读方式 | 手机阅读接触率 | 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 |
2019 | 34.6% | 64.0% | 60.0% | 22.63分钟 |
2020 | 26.3% | 68.2% | 66.1% | 26.00分钟 |
(注)数字化阅读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iPad阅读等。
【1】(提取信息)什么是“碎片化阅读”?请从材料一中提取关键信息,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判断)“碎片化阅读”让人担忧的原因有哪些?在说法正确的后面打“√”。
(1)能够使读者迅速获取海量的信息。( )
(2)导致读者获取的知识随意、不可靠。( )
(3)使读者很难主动阅读,形成思维惰性。( )
【3】(问题探究)从材料二的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运用)结合所提供的材料,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就“今天,我们该如何阅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汉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古老而又完备的汉字,是殷墟甲骨文,是商代人使用的文字,距今有三干多年的历史了。而汉字产生的年代应该比甲骨文早得多。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我国古代就有“结绳记事”的方法。发生了件事儿,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各个结大小不同,形式也各有区别,表示那些事儿重要不重要,属于什么种类往后看了这些绳结,就记起以前经历的许多事儿。《易·系辞》上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意思是_____________。结绳记事就是原始人用给绳子打结来记时间、人数、男人或女人,打结的位置和不同形状,表达不同的意思,我国古书里有“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的记载。
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没有文字,他们还用“结绳记事”的方法,还有一些民族用贝壳取代绳结。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绳结容易分辨。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读”了这本“书”,他们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许多故事。
不但如此,在创造文字之前,有些民族已经有了通信的方法。跟记事用绳结或贝壳一个样,也用一些东西来表示意思。譬如这一族送给那一族一杆枪或者一支箭,这就是一封宣战书。那一族收到了就拿起武器来,准备战斗,决不会误会成别的意思。
从前有一个民族送给相邻的民族一封信。这封信一共四样东西:一只死鸟,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还有五支箭。这些东西包含着什么意思呢?它是在说:“你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像老鼠一样在地底下藏,像青蛙一样在湖面上跳跃吗?如果不能,休想跟我们打仗。什么时候你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就用乱箭来对付你们!”
如果有一天,我们从邮递员手里收到一个包裹,解开一看,没有别的,只是死鸟、死老鼠这些东西,我们唯有连声叫怪,猜想是哪一个淘气的朋友寄来开玩笑的。谁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却是一封严厉的信。
【1】联系上下文,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上古时代,人们用结绳来帮助记忆,到了后世,圣人觉得还是用结绳方便。
B.上古时代,人们用结绳来治理国家,到了后世,圣人才用文字取代了结绳。
C.上古时代,人们用结绳来帮助记忆,到了后世,圣人才用文字取代了结绳
D.上古时代,圣人用结绳来治理国家,到了后世,人们才用文字取代了结绳。
【2】下列对文中“结绳记事”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结绳记事”的方法是在人类创造文字之后才有的。
B.“结绳记事”是在创造文字之前唯一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C.“结绳记事”是指用给绳子打结来记时间、性别等内容。
D.“结绳记事”,若用贝壳代替绳结记事,就不容易分辨了。
【3】“源远流长”一词本意指河流的源头很长,水流很长,在文中指的是( )
A.人类创造文字的时间长。
B.汉字的历史悠久。
C.结绳记事的历史悠久。
D.通信方法的历史悠久。
【4】下列对第四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句子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如此”是指古人用结绳记事来帮助记忆。
C.“有些”一词,说明当时用实物来传递信息的方式并不普遍。
D.“通信的方法”指古人用一些特定实物来传递信息,例如死老鼠。
【5】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两次引用古书上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五、六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同样一封信,我们认为是开玩笑,而古人却知道是一份严厉的信”?
请联系实际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登山人》。
登山人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他说:“我是知难而退。”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要的山势,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他也退下来了。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人又碰面了。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第二个人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来,还是明智的。”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只有我知难而进,不过,峰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出三个登山人不同的做法。
第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字词。
“知难而退”中“难”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可而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座怎样的山?他们又是怎样爬山的?你能根据短文的描写,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自己积累的词语来填一填吗?
(______)的山 (______)地爬
(______)的山 (______)地爬
(______)的山 (______)地爬
【4】如果把短文中的“山”比作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请你根据短文中三个人的做法选择这三个人对待难题的态度,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先积极解题,发现难题太难,进行多次尝试终于解答出来。
B.先积极解题,但难题太难,觉得自己解不出来,就去请家长帮忙。
C.先积极解题,但难题太难,所以空着。
D.先积极解题,发现难题太难,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不再努力。
第一个人(______) 第二个人(______) 第三个人(______)
【5】你想对他们三个说点什么?
我想对第一个登山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对第二个登山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对第三个登山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暖雨
进入二月,下起暖雨来了。
这是一个阴霾的日子。空中低浮着灰色的云。打下午起,就下起了雨,使人骤然感到一种复苏的暖意。这样的雨,不接连下几场,是难以治愈我们对春天无比饥渴的强烈感情的。
街上烟雨蒙蒙,我看到行人打着伞,湿漉漉的马儿从眼前走过.房檐上响着单调的滴水声。
我一直紧绷的身子舒展了。我感到说不出的快慰。走到庭院里一看,雨点洒在污秽的积雪上,簌簌有声。再来到郊外一望,残雪都被雨水融化了,露出了暗灰色的土地。田野渐渐从冬眠中( )过来,呈现出一副布满沙石和泥土的面容。
蔫黄的竹林,干枯的柿树、李树,以及那些在我视野之内的所有树木,无论是干和枝,全被雨水濡湿了。它们好像刚刚睁开眼睛,都想用这温暖的春雨洗净自己黝黑而脏污的脸孔。
流水潺潺,鸟雀欢唱,这声音听起来多么舒心!雨下着,这是一场连桑园的桑树根都能( )到的透雨哩!
冰雪消融,道路泥泞。在冬天悄悄逝去的日子里,嫩枝慢慢( )出了幼芽。穿过树梢,我( )着黄昏时南国灰色的天空。
入夜,我独自享受着暖雨淅淅沥沥的声音。我感到,春天确实来临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在文中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摘记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们好像刚刚睁开眼睛,都想用这温暖的春雨洗净自己黝黑而脏污的脸孔”,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可知,作者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景。从中我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请从文中找出能够准确概括作者对暖雨的心理感受的词语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类文阅读。
1955年初冬,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就这一句话,决定了钱学森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他以其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乃至整个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奠基性贡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绚丽——(______) 精彩——(______)
【2】改写句子。
(1)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钱学森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写下了精彩绚丽的篇章。(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钱学森所说的话,说一说这些话体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浪线画出能表现钱学森作出伟大贡献的句子。
14、课外阅读。
梅兰芳摔盆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台上擅长饰演旦角,也就是女性角色,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深受大众喜爱。可是,作名男性,要把握好女性角色的心理、表情,难度不小。
一次,为了表现一位女性吃惊的样子,梅兰芳一再思索,把女性吃惊的样子反复模仿了几遍,总觉得不够味儿。这天,一回到家里,梅兰芳趁正在整理衣服的妻子不注意,随手抄起一个瓷盆狠狠地往地上摔去。冷不防听到“咣当”一声巨响,妻子惊得身子一抖,大叫一声,手里的衣服也扔到了地上,半天才说出话来。妻子的这一吃惊的神情,梅兰芳看得清清楚楚。后来据此反复琢磨,巧妙地融进他的表演中,将人物演绎得更加活灵活现。
【1】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活灵活现——_______
冷不防——_______
【2】京剧舞台上,角色的划分分为____________四大角色,其中梅兰芳擅长演的是________角。
【3】梅兰芳为了表现女性吃惊的样子做了一件什么事?他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落叶飘落下来。
改成比喻句:
(2)在大家鼓励下,使我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修改病句:
(3)帮老奶奶写信要表扬,可早就学过的字写错了,就应该批评。
改成双重否定句:
改成反问句:
(4)十四岁的少先队员赖宁为了扑灭山火,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缩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深蓝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2.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改为双重否定句)
3.如果把水倒下去,吸水器不出水,就白白浪费这壶救命之水。(改为反问句)
4.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改为比喻句)
5.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的作文知识提高了。(修改病句)
18、仿照例句,从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写几句话,写出人物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
例: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弟弟摆弄新玩具 小海在观察蝴蝶 小珠在图书馆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通过上述措施,使全校学生深刻认识到此类事件所带来的后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20、母亲心疼地抱着小张,流着眼泪说:“不要再练了,我会一辈子陪着你。”(改为转述句)
_____
21、习作乐园。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感人之事。以此为内容,选择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