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是一篇微型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中的老支书是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令人十分感动。
2、填空题。
1.《童年》中,在_________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_____________。
2.《童年》中,外祖父的染坊起火,____________把硫酸盐从火里取出来。
3.《童年》中,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____________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老是_______________。
4.《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________,使丈八蛇矛枪的__________和使青龙偃月刀的_____________。
5.《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
3、辨析组词
蝉_____ 催_____ 屹_____ 揭_____
弹_____ 璀_____ 迄_____ 竭_____
4、听力训练。
1.根据你听到的内容判断正误,在后面的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
①2022年冬季奥运会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举办。( )
②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为“冬梦”,冬残奥会会徽为“飞跃”,会徽具有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 )
③会徽以红、黄两色为主调,寓意梦想与未来,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 )
2.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__________为灵感来源,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__________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5、比一比,读一读,再组词。
峭( ) 赐( ) 渺( ) 瞻( ) 喧( )
霄( ) 剔( ) 缈( ) 赡( ) 渲(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
【2】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两项是____
A.词的上片描写了喜鹊、蝉等景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秋天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出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7、延伸阅读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把字词与相应的解释连一连。
尽 才
觅 指花都凋谢了
不知 寻找
始 岂料,想不到
【2】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句中的“芳菲尽”与第二句中的“______”相呼应,运用了____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看到桃花后的欣喜。
【4】登山前,诗人为________而遗憾,登山后,诗人看到________又感到惊奇。
8、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
等闲识得东风面,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春日》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这首诗中蕴含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到朱熹,我会联想到他的另一首诗《观书有感》。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
9、根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阅读任务:(一)向参观者介绍四合院的类型。(二)向参观者介绍标准四合院的构成。
(材料一)要进院子先得入门,四合院好比一本大书,这大门就是封面。人们见到一本书,都先看封面,了解一下它是谁写的、大致内容是什么。四合院也一样,生人到此,在门前一站,上下左右一瞧,对这家主人就能知道个大概。是官宦还是商民?若是官员又是什么品级?是否王公贵族?有什么爵位?受什么封赏?从这大门上都能看到标志。如果要进去拜访,知道这些便不致失礼露怯。
(摘自 邓友梅《四合院》 有删改)
(材料二)四合院,顾名思义,“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就是合拢、围合,“院”就是庭院。四个方向的房屋把一个庭院围合在中间,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最主要的形式。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具有四合院特征的建筑,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
人们在描述四合院规模的时候,一般喜欢用“进”。简单来说,“进”就是院落,一进就是一个院落,以此类推,院落是四合院空间的基本单元。北京四合院是由一个个院落组合而成的。常见的空间类型有:一进院落、二进院落、三进院落、四进院落及一些大型复合型院落。标准的四合院是三进院落,这里所谓的“标准”,是指它包含了北京四合院的所有必要特征,并满足三代同堂这样一种中国普遍的家庭模式的居住需求。
(材料三)下面是以三进四合院为例,乌瞰一个标准四合院的组成。
四合院的建筑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称正房,坐北朝南;东西称厢房;南面称倒座房。中间是院子,整体由抄手游廊贯通。每个四合院都有一个入口,这就是正门,又叫接门或宅门。中国有“紫气东来”的说法,祥瑞的事物都来自东南方,所以四合院的正门大都修筑在整个院落的东南角。第一进和第二进院落之间还有一道门,叫垂花门……
(材料二、三均摘自 谢小振《四合院里的小时候》 有删改)
【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带着“介绍四合院的类型”这一任务阅读,你重点阅读的是______;带着“介绍标准四合院的构成”这一任务阅读,你重点阅读的是______。(①材料一;②材料二;③材料三)
【2】结合阅读任务有目的地阅读,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符合文意,符合的打“√”,不符合的打“×”。
(1)由四间房屋和一个院落组成的中国建筑就是四合院。(______)
(2)标准的北京四合院是三进院落。(______)
(3)三进院落比二进院落多了南面的外院和倒座房。(______)
【3】结合“材料三”想一想,把“正门、垂花门、正房、东厢房、西厢房”填写到三进院落平面图A、B、C、D、E相应的位置,应该怎样填?写在下面对应的括号里。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E(______)
10、阅读材料,完成习题。
不久之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公布了自己长达十年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
这位科学家在10年前从全国各地的中下阶层的家庭中选取了100名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然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
10年后,调查结果如下:
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学。另外50名不玩手机的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只有三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在家帮工。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一项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英国华威大学的杰勒德·凯都博士警告说,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手机是一个魔性的东西,容易让人着迷。现在不光是大人们离不开手机,如今甚至连小孩也离不开手机。在地铁上、公交上,随处可见一些小孩拿着手机低头专注的玩。
孩子沉迷玩手机的危害,你想不到!
一、阻碍身体发育。小孩频繁玩手机,大量的电磁辐射对生长发育不利,甚至还会引发哮喘等多种疾病。另外,小孩经常玩手机,活动少了,容易引起身体发育推迟、运动功能低下、长不高等。长时间握着手机,手部保持同一姿势,也会影响手指的发育。如果小孩喜欢低头玩游戏,对颈椎伤害也很大,容易导致脊椎变形。
二、引起视力下降。孩子频繁玩手机对视力影响尤为明显。有数据显示,小孩连续玩手机20分钟,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接近近视状态。另外,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而正常值是15-45秒,如果少于10秒,为病态。
三、容易诱发孤独症、焦虑症。长期沉迷于玩手机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怪异,整日沉迷在网络虚玄世界,迷迷忽忽,很容易诱发他们自闭症、孤独症等心理疾病;还会出现过度依赖网络症,导致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手机成为亲情杀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会让多少父母感到一些悲凉。
四、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只要有手机的学生,无一例外成绩下降或成绩较差。因为只要有手机,就一定会想时时玩弄,根本不会去听老师讲的知识。迷恋网络玄幻小说、打网络游戏……极易上瘾,根本无法控制,甚至肆无忌惮,完全陶醉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
总之,成年人都把控不了的手机,把它交给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贪玩心大、正处在学习知识关键时期的孩子,往往就是给了他们一剂精神鸦片,让他们颓废一生。
在中国家长还在纵容孩子玩手机的时候,看看法国出台了一个什么举措?
《禁止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新法案规定,学生在整个校园和教室都不得使用手机。据统计,12-17岁学生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0%。中小学生禁用手机是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台后提出的重要举措之一,法国教育部部长宣布,这一举措将在2018年9月开始实施。
2018年12月,我国教育部提出了建议,其中对电子产品的使用直接规定了限制性规定。包括:严禁学生携带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进入教室,带入学校统一管理。
想想时代真的变化的太快,以前我们小的时候没有手机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过早的带上了近视镜。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1】“孩子沉迷玩手机的危害”下列不属于文中提到的“危害”的是( )
A.影响成绩
B.引起身体发育推迟
C.引起视力下降
D.影响想象力
【2】文中划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列数字、举例子
B.举例子、打比方
C.作比较、列数字
D.作比较、举例子
【3】下列哪一项作为文章的题目最合适( )
A.手机的危害
B.严禁使用手机
C.不要让孩子玩手机
D.该和手机说再见了
【4】“手机成为亲情杀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对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中小学生禁用手机”的举措,以及我国教育部提出的限制电子产品进校园的规定是否赞同?请你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小英雄雨来(选段)
①[“这儿是中国的土地”片段]雨来带着敌人继续往前走,广阔的田野上,一块两块没有收割的豆子地,火焰似的高粱穗儿,雪白的棉花球,耸入云天的白杨树,这一切都仿佛瞪着眼睛,等着看看鬼子怎样踏到地雷上,
雨来故意领着敌人从那写着几个大字的路边经过。一个个鬼子兵经过时,都战战兢兢地瞧一眼地上那行特别显眼的白粉笔字:“这儿是中国的土地!”
②[“放羊的”片段]天空已经完全变成灰蓝色,东边天上出现了隐约可见的一抹早霞,雾气似乎也变得淡了,然而天还没有大亮。
雨来望着坐在火堆旁边打盹儿的鬼子兵,心里说,这可该着,也许就这么雅雀无声,悄悄地过去呢。让他们在那儿挺尸去吧!
③[“敌人来了”片段]而来用两臂抱着一只树杈子,双手插在袖筒里,睁大两只眼睛,向远处眺望。还乡河像一条巨大的蟒,从眼底下,弯弯转转向远处爬去。北岸一片开阔地,就像夏天洗澡,雨来光着身子一样,光溜溜的什么也没有。再往远处望,天和地连接在一块的地方,有一个模模糊糊看不清的东西,那是敌人的炮楼。日本鬼子和伪军住在那里。
雨来用右手在额前搭了个凉篷,睁大眼睛,看了一会儿,只见从那黑色的炮楼底下,影影绰绰爬出一个像盖子虫那么大的黑点儿,转眼之间,黑点儿拉成一线黑线,渐渐变大,往这边爬。
【1】请找出与以上选文片段情节不相符的一项。( )
A.第①部分:雨来在帮民兵侦察情况时被敌人抓住,巧妙地把敌人带进地雷阵。
B.第②部分:而来让受伤的八路军战士装扮成羊,巧妙地把战士送出包围圈。
C.第③部分:雨来这一次的主要任务是放哨,完成任务后他回到了夜校。
【2】“火焰似的高粱穗儿,雪白的棉花球,耸入云天的白杨树,这一切都仿佛瞪着眼睛”,这些植物都是没有眼睛的,作者这么写的目的是什么?( )
A.景物描写表达对鬼子的厌恶。瞧,连这些植物都默默等着,想让敌人踏上地雷。
B.运用比喻让描写生动有趣,其实并不是真的,这从“仿佛”就能看得出来。
C.给植物装上眼睛恐吓鬼子,给鬼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惊慌失措
D.这是在刻画鬼子的心理活动,鬼子已经被假地雷阵吓坏了,看什么都仿佛有眼睛。
【3】“东边天上出现了隐约可见的一抹早霞,雾气似乎也变得淡了,然而天还没有大亮”这句景色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
A.说明家乡的美丽
B.交待行动的环境
C.烘托紧张的气氛
D.衬托人物形象
【4】第③部分有两处比喻句,请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把_____________比作巨大的蟒,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开阔地”比作_______________,是为了说明那片地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描写敌人时,常用表达厌恨或贬低的词语,请找出两个,写出你的理解。
(1)我找出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找出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以上三个片断,至少写出雨来这个人物形象的2个特点并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
江西景德镇盛产瓷器,向来就有“瓷都”之称。远在1300年前的唐代,生产的瓷器已有假玉器之称。景德镇瓷器品种齐全,造型优美,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是妇孺皆知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其实,丝绸、瓷器、金属冶炼、农业技术上的精耕细作,哪样不是响当当的中国发明啊!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1900 -1995 )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书中一一列举了中国向西方世界传播的26项技术,除传统的四大发明之外,还有鼓风机、帆车、船尾舵、马挽具等。李约瑟博士曾这么感慨:我用英文字母作为序号介绍中国科技,从A到Z,26个字母用完,介绍也就不得不结束了。
读完课文,再品读这段话,你最想说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吧!
13、短文阅读
材料一
颐和园十七孔桥是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长150米,堪称中国园林中最大的桥梁。十七孔桥是一座联拱石桥。桥面下宽14.6米,桥面上宽6.56米,高7米。整座桥给人以一种雄伟高大之感。这座桥共有17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在这17个桥孔中,第9孔最大,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小下来,对称排列。水面未冻结时,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成纺锤形,十分美丽。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比起北京石狮子较为多的卢沟桥,还多上59只。观赏石狮的奇趣造型,别有一番趣味。
材料二
每年在冬至前后,落日光辉穿过颐和园十七孔桥,照亮全部十七个桥洞,呈现出壮丽景观,俗称“金光穿洞”。古人在建造桥时掌握、利用了天文地理知识,当太阳在冬至前后下午最低点照射时,阳光会贯穿整个桥洞,呈现“金光穿洞”的自然奇观,这也是设计者的神来之笔。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不惧严寒,早早守候在桥头抢占绝佳位置,把十七孔桥周边围的水泄不通。
材料三
颐和园开放时间 | 颐和园门票价格 |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 大门:6:30-18:00 | 旺季30元 |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 大门:7:00-17:00 | 淡季20元 |
(以上材料摘自360百科,有改动)
【1】选择题,填序号。
(1)要去观赏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洞”的奇景,需要重点阅读材料( )和( )
①一 ②二 ③三
(2)如果去颐和园观赏“金光穿洞”的奇景,( )入园比较合适。
①6月22日18点 ②12月22日18点 ③12月22日16点 ④12月22日7点
(3)去观赏“金光穿洞”奇景,颐和园当时的门票是( )
①20元 ②30元 ③50元
【2】看图,结合阅读材料填空题。
(1)要判断上面图片哪一幅可能是十七孔桥,需要重点阅读材料( )
(2)你得出的结论是图几可能是十七孔桥?根据阅读材料分条写出你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比起北京石狮子较为多的卢沟桥,还多上59只。
__________________
【4】展开想象,颐和园十七孔桥“金光穿洞”是一幅怎样壮丽的景观?请具体描写。
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烂漫的点地梅(节选)
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紫艳艳的花儿,亭亭玉立地缀满枝头,仿佛一串串粘连在一起的紫色豆珠儿,散发着一阵阵浓浓的醉人芳香。阳光照耀下,花儿更紫得晶莹,紫得透亮,紫得鲜艳。天上是白悠悠的云彩,地里是紫幽幽的花儿。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1】这段话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写点地梅色彩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点地梅香味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改写成肯定句:
(2)剧场坐着的每个角落里都是人。
修改病句:
(3)会场上爆发出掌声。
扩句:
(4)太阳早已下落。暑气并没有收敛。
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16、句子加工
①在战士们的一片欢笑声中,我慢慢地了解到这个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巨浪扑上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把想法毫不保留地全部讲了出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仿照例句,从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写几句话,写出人物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
例: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弟弟摆弄新玩具 小海在观察蝴蝶 小珠在图书馆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通过上述措施,使全校学生深刻认识到此类事件所带来的后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21、以下两个文题任选其一,写一篇习作。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
(1)成长,总是让我们有些害怕,又有些期待,未来的日子,将会是怎样的呢,未来的自己,又在做什么呢?请以《我长大以后》为题目,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2)我尝到了-----
提示:在生活中,你可能享受过助人的快乐,也可能体验过失败的痛苦;你可能品尝过母爱的甜蜜,也可能经历过劳动的艰辛;你可能......请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学习的快乐、劳动的艰辛、成功的甜头、母爱的甜蜜等),然后写一篇记叙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