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你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并填入括号里。
涯 崖
(1)在一个陡峭的( )边,五位壮士毫不畏惧的跳了下去。
(2)即使你在( )海角,我也要找到你。
卷 券
(3)拿着满分的( ),想象着妈妈欣慰的笑容,她不由得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4)为了买到一张自己期待已久的( )晓征费尽了心思。
2、看拼音,写词语。
mài bó kuàng yě zǒu láng
( ) ( ) ( )
cí shí lǎo hǔ fáng liáng
( ) ( ) ( )
3、看拼音写词语。
pī dí rì kòu shí bēi yù xuè bó shā
( ) ( ) ( ) ( )
xiāng jiāo diàn tǒng jiāo zào zāo yù
( ) ( ) ( ) ( )
4、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关联词。
这个时候,邱少云( )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 )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
5、词语积累。
(1)写出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写出“心”字打头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小学六年的生活一晃而过,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表示时间易逝的四字词语),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校园,望着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此刻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四字词语形容此刻的心情)。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共______句,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3】“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上,其中五岭山和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和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
【4】写五岭山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诗中用的词是“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诗中用的词是“______”,可逶迤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______,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______。
【5】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______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从诗中“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6】《长征》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B.表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C.赞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7、浪淘沙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谗言:毁谤的话。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漉:水慢慢地渗下。
【1】诗中阐述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的诗句是( )。
A.莫言迁客似沙沉 B.千淘万漉虽辛苦
C.莫道谗言如浪深 D.吹尽狂沙始到金
【2】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浪淘沙》对诗人思想感情赏析正确的是( )
A.诗人梦想自己能够像牛郎织女那样,成为仙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B.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
C.表达了诗人不衰的斗志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8、填空。
1.《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 )写的一首( )诗。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平明”的意思是( );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 )。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 )的品质。
2.《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 ),地点是( ) ,景物是( )和( ),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9、阅读与理解。
《鲁迅入门读本》(鲁迅原著,钱理群选编导读)卖点:
①通俗+经典——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的人文读物
②怎样读鲁迅——一堂献给所有中国人的鲁迅公开课,一次追寻真实鲁迅的经典之旅
③活在当下的鲁迅——超越刻板印象,还原有血有肉的真鲁迅
④权威选编、导读——钱理群:首席鲁迅专家
⑤内附9幅漫画大师丁聪专为鲁迅绘制的精彩漫画。书中照片均由周令飞先生(鲁迅长孙)合法授权。
【1】本书的名称是《_______》,原著作者是_______,由______选编。
【2】下列对这本书的卖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经典,内容通俗易懂。
B.犹如一堂鲁迅公开课,教会读者怎样读鲁迅。
C.由权威专家选编、导读,还原有血有肉的真鲁迅。
D.书中有鲁迅长孙提供的9幅精彩漫画。
【3】除了所学课文之外,你还读过鲁迅的什么作品?想一想,把你的读书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穷人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用“_____”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语句.
【2】用“~~”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语句.
【3】用“===”画出描写渔夫语言的语句.
【4】从文中可以看出渔夫是个怎样的人?
答:
11、课外阅读。
蜜蜂和蚂蚁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小儿嘴里也会哼唱:“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他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晚上回窝,我们也晚上回窝。我们干的活儿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
“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再也不忌妒蜜蜂了。
【1】短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相近。
【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蚂蚁和蜜蜂对话。
【3】蚂蚁忌妒蜜蜂是因为________。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是因为________。蜜蜂勤劳为的是________,蚂蚁勤劳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童话
梅子涵
①我经常外出讲童话,希望中国人能相信童话,用童话的心情和温暖影响生活,让中国的前进诗意和从容一些。
②去温州的那一次是为全市的幼儿园老师演讲。演讲在一个设备最好的幼儿园里。我上了二楼朝演讲厅靠近讲台的边门走去时,一个保安热情地对我说:“梅教授,你来啦!”
③我看看他,有些奇怪的感觉。保安都只是看守着大门,维持秩序,不会这样热情地向你打招呼的,所以我不那么习惯他的热情,我看他的那一眼也是马马虎虎的。
④那一天的演讲厅里有些闷热,我演讲的时候眼睛总往边门看,边门开着,有凉快的风进来,看一眼,就觉得舒服。刚才的保安站在那儿,我每次看的时候,都看见他,他一直在听,不过我仍旧是马马虎虎一瞥的。
⑤讲了两个多小时,结束了。我满脸笑容地签名,合影,人渐渐散开,我朝着边门走去,保安走上来和我握手:“梅教授,你讲得太好了,我从来没有听见过。”我说:“谢谢。”我说“谢谢”的时候不热烈,心里也继续不习惯他的热情。
⑥接下来接受记者采访。可是我第一个问题还没有回答完,就想呕吐了,我说:“对不起,我想呕吐。”
⑦是中午吃了海鲜,海鲜洗得不干净呢,还是刚才演讲的时候太闷热?我急急忙忙跟着园长走进一个教室,记者跟在后面,幼儿园的教室里有水池,我让他们都别进来,关上了门,我对着幼儿园小朋友的水池,翻江倒海。
⑧我忘记了记者总共提了几个问题,但是我记得,每回答一个问题,我就说:“对不起,我又想吐。”我已经忘记“体面”这两个字了。我可以负责任地总结:呕吐的时候,是没有体面的,而且可能也没有童话。
⑨天已经黑了,我终于回答完记者的所有问题。我站起身,准备离开幼儿园,去机场。可是走到离大门不远的地方时,又想吐了。这回不是去小朋友的水池边,而是进了一个大人的卫生间。
⑩我正呕着,突然有一只手在我的背上轻轻地拍。他说话了:“梅教授,你擦擦。”他是保安!他把一包餐巾纸递给我。
我无力地接过餐巾纸。我吐完了。我转过身,看着他。我看得很认真,我说:“谢谢你啊!”
他扶着我朝大门口走去。他告诉我,他是安徽人,在这里打工,老婆也在。我问他一个月挣多少钱,他说,800块,他说,够了,老婆也挣800块,够了。他说,梅教授,你不要很辛苦,要多休息,你讲得太好了,我晚上要讲给我老婆听。
我上了送我去机场的车。园长、记者、市里的教研员、教育局的领导,都站在窗外。
车开了,我看着后视镜,我在后视镜里寻找着保安。可是没有看见他,他被挡住了。可是从后视镜看出去,却又只能看见他。我看得很认真!这个叫温州的城市,这时好像只有那个保安在我渐渐远去的身后。虽然他被挡住了,但是他在我满脑子里!
我以为自己懂童话,可是当一个真正的童话质朴、热忱地在我面前出现时,我竟然马马虎虎没去看。我还是只能阅读写出来的童话,而那些地里自己长出来的童话呢?我讲童话给别人听,不就是望着生长童话吗?
我很惭愧,也很感动,而且还很想念,甚至想念那包餐巾纸——那包餐巾纸质量很差。我接到手里时就想,这可能不是一块钱一包的餐巾纸吧?但它的确是一个每月挣800元工资的保安递给我的!他喜欢听童话,他把最质朴的热情和温暖给了我。
【1】作者去温州讲学,偶遇一位保安。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保安与“我”之间发生的其他两件事。
(1)__________。(2)保安听“我”讲学后,夸“我”童话讲得好,“我”仍不习惯。(3)
____________。(4)保安收入少却已经满足,还要与妻子分享“我”的故事,“我”感慨万分。
【2】文章第③④自然段中的两个画线句子,联系起来看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下面句子中两个“童话”的不同意思。
我以为自己懂童话,可是当一个真正的童话质朴、热忱地在我面前出现时,我竟然马马虎虎没去看。
第一个:_______________第二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最后说“我很惭愧,也很感动,而且还很想念”。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心情。
惭愧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动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念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文章所写内容及思想情感的流露,说说文章为何以“童话”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福建福州,那里过年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上。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最好的东西,还是灯,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灯的数目,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是“三英战吕布”。同时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兼卖各种灯,元宵之夜,都点了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1】“恋恋不舍”的意思是_________,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_。
【2】“我”屋墙上挂的是“_________”,上面画的是“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作者家乡元宵之夜南后街的热闹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玉米的馨香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拖拉机强制摘。”乡长说。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的玉米还未成熟,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籽粒饱满,产量高。
三儿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瘦瘦的老汉。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老汉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得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村支书也请他撮了一顿。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帐篷时,已是晌午了,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事情办妥了?”乡长问。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三儿有点儿结巴起来。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篷勃。乡长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呵!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形式主义,这很好。”乡长心里的那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1】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接到任务——( )——( )——( )——三儿辞职
【2】“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那片葱郁的玉米。”联系小说前后的情节,三儿在望着那片玉米时会想些什么?请试着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多次写到那片玉米葱郁、馨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小说,你认为三儿是个怎样的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这个艺术珍品,人们都赞叹不已。(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上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照样子,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人生路上,有时一个微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美好。人生路上,_____,_____。人生路上,_____,_____。(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18、青山是不会老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在事实面前,他承认了错误。(改为双重否定句)
2.在“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改病句)
3.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别的葬礼。(缩句)
4.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20、请用合适的关联词,将下面两句话连在一起。
伯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伯伯得到很多人的爱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1、作文。
“有你,真好”是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话。凝视着它,那人、那事、那场景……就会慢慢浮现在眼前。请以《有你,真好》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表达你真挚的情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