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②赤橙黄绿青蓝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⑤《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片断。
⑥《穷人》的作者是(_____)国的(______),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文章表现了渔夫和桑娜(____)的高尚品质。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言志,诗中饱含着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复杂的情感。有时是表露真情:“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抒发了诗人决不向任何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有时是劝诫:人在小时候要努力学习,如果年轻的时候不努力,老了留给自己的就只有伤悲,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是不满:《寒食》中“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诗借古喻今,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的不满。
(2)智慧之言往往给人以思想启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友情的真假;要多和优秀的人交流,多向优秀的人学习,有时候他们一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匆匆》)
3、读句子,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一个hān( )厚的小男孩正在bō li( )窗外吃酸zǎo( )。
(2)lǔ( )迅先生去世后,人们都来dào( )念他。
(3)我看到陈阿yí( )正在楼tī( )口ké sòu( ),我急忙递给她一杯水。
4、解释词语。
志:____________ 巍巍:_______________
少选:__________ 汤汤:________________
处士:______________ 拊掌:________________
谬:_____________ 然之:________________
5、按意思写词语
①迅猛地奔跑。本课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当。________
②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________
③拥护推戴。________
④(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________
⑤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本课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________
⑥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________
⑦来势迅猛,不可阻挡。________
⑧形容走路不稳。________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_______,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先补充诗句,再用“/”画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这两句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①攀(五岭) ②越(_____) ③渡(_____)
④夺(_____) ⑤翻(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用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尽开颜”的意思是__________。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之情。
【5】你还知道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些故事?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午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____,这是他写在________家
____________(哪里)的一首诗。
【3】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第二句中,“______________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___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
【4】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拓展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9、课外短文。
再早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邮递员是一个清秀的男孩,说话十分温和,对人也亲切。每当谁家有汇款或者挂号信,他便在楼下一声一声殷殷地叫着,等那人终于被叫醒,从窗口伸出头来答应着,他就总是说:“你慢慢的好了,不要紧的。”在我们的信箱前边,时常的排满了自行车,他就一辆一辆小心地搬开,挤身进去往信箱里投信。我出了新书,便按了信封上投递员的名字签了名送给他,我觉得,假如他喜欢我的书,我会很高兴。他接过书便欣喜而温文地道谢。有时候,我从外归来,见他骑了绿色的自行车迎面而来,这样的时候,他就腼腆地低了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从我身边过去。只在万不得已时,他才对我说话:“王安忆,你的挂号我交给你家邻居了。”当我要谢谢他时,他便红了脸逃跑似地骑车走了。
后来,他不再来了,接替他的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帽沿压在眼睛上,英俊的脸上发出一些青春痘。人们见了他就问道:“那个小孩怎么不来了?”他说:“对了,他不来了。”人们便惋惜地说:“那孩子多么好啊!”毫不掩饰对那男孩的怀念,却也并没怎么使他难堪。他总是每日两班按时来送信,有时候会把一叠信交给某个顺路的居民,请他帮忙捎上去,挨家发一发。如那人稍有难色,他就说:“帮帮忙啊!”有挂号和汇款时,他便在底下声嘶力竭地叫喊,一声比一声紧,催命一般,等人气喘吁吁拿了图章赶下来,他就埋怨道:“我这样叫,难道你还听不见吗?”有一回,我盖了图章,他将挂号递给我时问道:“你是王安忆?”“是的。”我说。“那你是政协委员啦?”他很激动似地嚷,然后又正色道:“那你对我们的工作提提意见?”过后,在马路上或弄堂里遇到他,他就会大老远地喊道:“政协委员,今天有你的信,放在你的信箱里了。”或是:“政协委员,今天没有你的信。”还有些时候,则说:“政协委员,上班去啊!”我被他喊得十分难堪,要制止他,他却已一溜烟地快乐地骑远了。有一次,他在递交了挂号信件时又一次要我给他的工作提意见,我就夸了他一句,不料他立即兴奋地说道:“那你给我写一篇报道。”他的很黑的眼睛在帽沿下闪着亮光,令人很不忍心拒绝他,可是却从心底里觉得这报道写起来有些困难。
现在,我们这里的邮递员又换了一个白净的圆脸的女孩,说话很害羞,工作也负责,我问她:“新来的?”她小声说:“已经来了两个月了。”我不由得想:她是多么年轻啊!没有人问她那样的问题:“那男孩怎么不来了?”而此时我却想起了那第二个邮递员,遵他嘱咐写了这篇东西。希望他喜欢。
【1】阅读本文,概述第一个邮递员的工作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第二个邮递员让作者为他写一篇报道时,为什么作者觉得有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了三个邮递员,为什么却以《两个邮递员》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塑造第一个邮递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任选其一结合相关语句谈谈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第二个邮递员,看了这篇文章,会引发哪些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播种希望的日子
[美]康纳德·克奇尔
①小时候,我每年夏天都要随父母去内布拉斯加州我爷爷那里。
②我记忆中的爷爷是佝偻着身子,瘸了腿的。听爸爸说,爷爷年轻时很英俊,很能干。他做过教师,26岁时就当选为州议员了。可是正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他患了病——严重的中风。
③宽阔的原野,高高的草垛,哞哞的牛声,脆脆的鸟鸣,使我流连忘返。“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一天早上,我兴致勃勃地说出我的愿望。
④“那,你想种什么呢?”爷爷笑了。“种西瓜。”爷爷棕色的眼睛快活地眨了眨:“那么让我们赶快拖播种吧!”
⑤我从邻居玛丽姑姑家要来了五粒黑色的西瓜籽,取来了锄头。在一棵大橡树下,爷爷陪我翻松了泥土,然后把瓜籽撒下去。忙完这一切,爷爷说:“接下去就是等待了。”
⑥当时我并不懂“等待”是怎么回事。那个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去查看我的西瓜地,也不知为它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一片泥浆。谁知,直到傍晚,西瓜苗却连影子也没有。晚餐桌上,我问爷爷:“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了,还得等多久?”
⑦爷爷笑了:“你这么专心等待,也许苗会早点长出来。”
⑧第二天早晨,我一醒来就往我的瓜地跑。咦!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正瞅着我笑呢!我兴奋极了——我种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了!
⑨稍大些,我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尽管这样,我不认为那是一种游戏,不是慈爱的爷爷哄骗孙子的把戏,而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适时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⑩如今,我已有了自己的孩子,事业上也有所成就。而我觉得自己乐天的性情与成功的生活是爷爷为我在橡树底下播的种子长成的——爷爷本来可以告诉我,在内布拉斯加州种不出西瓜,八月中旬也不是种瓜的时节,而且树荫下边也不宜种瓜……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让我真真实实地体验了“希望”与“成功”的滋味。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的原野 (_________)的草垛 (__________)的鸟鸣
(_________)的牛声 (_________)的西瓜 (__________)性情
【2】说说下面四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
(1)可是正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他患了病——严重的中风。(______)
(2)那个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去查看我的西瓜地。(_______)
(3)我兴奋极了——我种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地。(_______)
(4)而我觉得自己乐天的性情与成功的生活是爷爷为我在橡树底下播的种子长成的——爷爷本来可以告诉我……(____________)
【3】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短文分段,并写出第二、三段的段意。
第二段:
第三段:
【5】仔细阅读画横线的句子,填空。
(1)句中的“这”是指(___________),“那”是指(________)
(2)“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是怎样理解“而我觉得自己乐天的性情与成功的生活是爷爷为我在橡树底下播的种子长成的”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
(1)为了实现“我”的愿望,“我”决定(_______________),爷爷是这么做的:(_________________)。
(2)在“等待”的过程中,“我”(___________),爷爷是这么做的:(________________)
(3)当“我”得到大西瓜时,“我”(________________)。
【8】从文中你读出了“希望”和“成功”各是什么滋味吗?说说看。
“希望”的滋味:_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的滋味: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拔苗助长
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1】农夫为什么要把秧苗拔高?( )
A.农夫觉得秧苗高一些更好看。
B.农夫心急想要秧苗快些长高。
C.农夫插下秧苗后在家无事可干。
【2】秧苗为什么会枯死?( )
A.田里缺水,秧苗被干死了。
B.太阳太大,温度太高,秧苗受不了高温。
C.农夫心急把秧苗拔高后,秧苗被太阳晒得枯死了。
【3】读完文章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A.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
B.拔苗是一个帮助秧苗快速长高的好方法。
C.我们应该学习农夫,秧苗不长就将其拔高一点。
12、阅读。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
A.话未说完。
B.突出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
C.表现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2】通过第二段文字中桑娜的_______和_______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是因为_____________ “非这样做不可”是指__________。这句话生动而又细腻地写出桑娜当时___________复杂心情。(至少写出两种心情)
【4】文中_________词最能概括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后的心情。
【5】“嗯,揍我一顿也好!”朗读这一句话时,要读得( )
A.缓慢
B.激昂
C.短而有力
13、民俗中最亮的灯盏(节选)
记忆里,这一天总会在父母的交谈中早早醒来。在苦涩和坚韧中又将度过一年,父母预谋着在这样的日于里,让新年与旧年碰撞出快乐的火花。预谋的幸福从一点点的准备开始。
先得叫上裁缝为全家每人做一套新衣。瘸着一条腿的乡村裁缝在这个时候成了家家追捧的明星,道路虽不平坦,可是他们矜持地提着尺子,快乐地吹着口哨,大人们为了孩子争先恐后地将“机头”抢到家,孩子们争着往他碗里夹肉,为的是让自己的新衣先做,或者在新衣显眼的地方多缝个口袋。
炸丸子、炒果子、切米糖这样的事,母亲们愿意在孩子们睡熟后进行。可是厨房的门关不住香气,孩子们偷偷地起床,眼前的景象新鲜、刺激,丸子在油锅里空翻、潜泳,瓜子在锅铲下争少得很凶,胖胖的蚕豆露出牙齿憨厚一笑。母亲们手中的铲子或勺子轻快又谨慎,稍有迟疑,这些小家伙们便会焦头烂额,不复可爱,雪白的冻米被糖召集起来,团结到一起,然后在母条们的刀下翻飞如雪片。
制作豆腐的过程像一场祭祀,因为豆腐的好坏预兆来年的吉凶。掐算好黄道吉日,孩子们要用草纸擦嘴忌口。锅中被加热的豆浆如雪浪翻滚,点卤是最重要的工序。过与不及,都会让入缸的豆腐脑儿稀如寡水,恰到好处的点卤能让豆腐脑儿插住筷子。父亲是个读书人,点墨还行,点卤却很糟糕,每次他像拿毛笔一样拿住筷子准备投入缸中时,全家人的心收紧如拳头。
零星的鞭炮,挥舞的灯笼,大红大绿的新衣,还有像气球一样飘浮的心……
美好的事物,离当下的生活越走越远。这正如我们的青春,一页页被翻过去。只在春节这个时候,所有沉淀在昔日的记忆和对新年的向往,一起来到心间,让我们在等待中充满憧憬。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焦头烂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俗中最亮的灯盏”指的是“我”记忆中的(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3】体会短文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完成练习。
(1)文中记述的民俗有很多,其中详写的有( )(多选)
A.请裁缝做新衣 B.炸丸子、炒果子、切米糖
C.放鞭炮,舞龙灯 D.制作豆腐
(2)短文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的句子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 当作人来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事物在锅中的情形,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 的心情。用“ ”在文中再画出一个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5】“美好的事物,离当下的生活越走越远。”这句话流露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_______,以及对传统民俗的__________之情。
14、课内阅读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 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 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 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选自《山中访友》
【1】这段话采用了第几人称的叙述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我”_______.
【3】展开想象,山中还有哪些“我”的朋友?用文中的句式,进行续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14分=2+2+2+2+3+3)
(1)张先生已等候在门口。
改变词序,但句子意思不变:
(2)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
改成反问句:
(3)屋子里特别热。
改成比喻句:
(4)把句子写得更生动:小姑娘 的心灵,像一朵 的花蕾。
(5)仿写句子: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留住一株小草,你却给了我整个绿地;我原想拥有一朵莲花,你却给了我 ;我原想 ,你却 。
(6)选用以下词语中的2-3个写一段只有一个中心意思、通顺连贯的话。
孜孜不倦 胸有成竹 脱颖而出 熟能生巧 无论……都……
16、按要求,写句子。
1.遇到挫折和失败依然乐观,即使不高兴,也不拉长了脸唉声叹气的人。(用加线的词语造句)
2.我尊敬天底下一切善良的普通人。(改为“被”字句)
17、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1)爸爸在看报纸。爸爸在烧菜。
(2)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霍金是一个另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3)勃朗特姐妹成年累月在艰难中谋生。勃朗特姐妹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
18、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在事实面前,他承认了错误。(改为双重否定句)
2.在“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改病句)
3.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别的葬礼。(缩句)
4.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2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五位壮士利用险要的地形,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请你以“最 的一天”(激动、欣慰、愧疚、惧怕……)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写的时候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写清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