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江门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古文《孙叔敖纳言》中,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默写古诗文或日积月累。

    1.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____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3.______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4.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5.《浪淘沙(其一)》中,“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奔腾汹涌。

    6.“你五音不全,唱歌真难听”中的五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徵、______

  • 3、选词填空。

    凝视  凝重  凝望

    1.我站在沙滩上,久久(   )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2.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   )华贵。

    3.小战士(   )着这本来之不易的教科书,心潮澎湃。

     

  • 4、比一比,再组词。

    扭(防( )   催(概(

    纽(仿( )   璀(慨(

  • 5、我能根据情景填写诗句。

    (1)诗词中有美妙的比喻,如“________________,山是眉峰聚”;诗词中有柳絮飞舞的迷人春景。如“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诗词中有托物言志,如“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

    (2)月亮能够承载人们的情感。那一弯明月,寄托诗人建功立业的渴望:“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月圆人团圆,诗人王建却独自吟道:“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安石见明月,急欲飞舟渡江而过:“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①新社:春社,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在立春后、清明前。②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③元:同“原”。④斗草:古代妇女玩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1这首词的上阕依次描写了燕子、梨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春天的景物。

    2请把这首词中描写东邻女情态的句子找出来,画上“”。

    3下面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阕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又写出与时令相符的景物的变化,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B.词的下阕写人,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及情态等的描写,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

    C.“疑怪昨宵春梦好”一句表现了东邻女对远方行人的思念。

    D.这首词美在情景,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流丽。

  • 7、课内阅读

    _______________,

    万水千山只等闲。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金沙水拍______,

    大渡桥横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哪句诗是对全诗内容的总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________;用“泥丸”来比喻________。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________的英雄气概。

    【4】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暖”字表达了红军________,“寒”字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 

    【5】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__”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 8、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①娄山关:遵义市之北,四川与贵州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②烈:猛烈,强劲。③长空:辽阔的天空。④碎:细碎。⑤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⑥漫道:莫道。⑦迈步:跨步、大踏步。⑧从头越:从头再开始。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______、雁群、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衬托出一种______的气氛。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______

    【2】反复诵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______的精神。

    【3】诵读全词,我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壮烈

    B.喜悦

    C.哀怨

    D.悲凉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读《穷人》的片段,完成练习。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渔夫觉得“是个问题”,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哦,我们,我们总能过去的!”对这个句子中的加点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熬”的意思是“煎熬”,因为又抱养了两个孩子,这加重了渔夫的负担,他觉得很为难。

    B.“熬”的意思是“忍受”,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3】渔夫最终的决定是____________,这反映了渔夫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把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把描写渔夫语言的句子画上横线。

  • 10、按课文内容填空。

    1.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原名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等。

    2.老舍在《我的母亲》这篇课文里,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   , ,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3.《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   ,抒发了作者对 的赞美之情。

     

  • 1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它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印章分阴刻和阳刻。刻图章时如果刻的是凸出来的字,这就是阳刻。阳刻是红字白底。刻图章时如果刻的是凹陷下去的字,这就是阴刻。阴刻的章印出来是白字红底。

    印章自古就有,且样式繁多,但很长时间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用于书画鉴藏,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元代,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真正走向成熟。元代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明清印章流派的兴起、篆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有篆刻爱好者将《七律·长征》的部分诗句刻成了印章,见下图: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 ②(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巧石材之中。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工制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

    材料四:北京奥运会三大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下部分是用毛笔书写的“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列表格。

    朝代

    印章发展的过程

    样式繁多,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

    元代

    【2】阅读材料二,请根据《七律·长征》的内容补充诗句。

    图①的下半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②的上半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印章的字体属于( )

    A.甲骨文

    B.篆书

    C.隶书

    D.楷书

    【4】仔细观察材料四中的会徽印章部分,你发现印章部分蕴含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材料二中,“红军不怕远征难”这枚印章用的是“阴刻”。______

    (2)现代社会简易印章流行,传统的手工制作印章已不受重视。______

    (3)印章是艺术品,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______

  • 12、阅读理解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我扭头了出来,直想哭。

    1把选文中的字换为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哭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伞的故事(12分)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如果走到半路上下起了大雨来,就会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妈妈摸着我的头,眼圈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不能体谅妈妈的难处,竟对妈妈说  妈 咱能买把伞吗  有伞就不会被雨淋了  妈妈沉思了一会儿,买!咱买一把伞!妈妈一字一句地说着。听了妈妈的话,我半信半疑,家里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呀?可是今天妈妈的话是那样坚决,我知道妈妈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妈妈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了。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妈妈怎么织了一夜的布?我想着,悄悄地走到妈妈跟前, 妈,您一夜没睡?妈妈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妈,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妈妈从集市上卖了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她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看,你要的伞!啊,伞我喜出望外,从妈妈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崭新的用黄油布制成的八角大伞。我快活地拿起伞,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我一抬头,忽地,我看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  

    从此,这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上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它仿佛母亲就在我的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1)联系上下文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1分)

    喜出望外: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2分)

    近义词:坚决(   )   反义词:快活(   )

    (3)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4)用   画出一处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一下此时的心情。(1分)

    (5)请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

     

    (6)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为什么舍不得扔掉它?

     

     

    (7)我一抬头,忽地,我看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

     请想象一下……”省略的内容,当时会是怎样的情景,用三四句话描述出来。(2分)

     

     

     

     

  • 14、课外阅读。

    钱被刮跑以后

    (1)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可是已经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纷纷向四处飞扬。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

    (2)这突如其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3)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把“抢”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4)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 ”老人的话还没说完, 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5)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喜出望外: ________

    (2)不约而同: ________

    【2】文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________

    【4】文章是按_______顺序写的。给前三个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数钱

    【5】读了短文后,你想对谁说什么?

    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实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花盛开,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观看这鲜艳的国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情景,在横线上填入表示“说”的词语或短语。

    大街上,一群人围在一起__________:“小姑娘真是善良啊!”

  • 18、句子大观园

    1.新冠病毒被勇敢的白衣战士打败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袄。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花儿开了。

    (2)荷塘里的荷花都打着朵。

    (3)绵绵的春雨还在下着,滋润着的麦苗。

    (4)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就要到来。

     

  • 20、按要求写句子。

    1.那里常有被工人遗弃的装钉子的麻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尽量吧 店主微笑着说 保留一段时间——估计没问题 (加上合适的标点)

    3.他虔诚地把两枚硬币放在里面。(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本对工人说:求您了!先生。我现在就想卖给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熟悉的人有很多很多,亲爱的爸爸妈妈、敬爱的老师、身边的朋友等等。还有一些人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或令我们敬佩,或令我们同情。请你选择一个人物,认真地写一写,要注意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表现出人物独特的个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