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哈尔滨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原文填空

    (1)在宁静如水的夜晚,巴赫的音乐,是孔雀石一样蓝色夜空下的尖顶教堂正(A)着皎洁的月光,教堂旁不远的地方(B)着这样的小溪水,九曲回肠,常袖舒卷,蜿蜒地流着,流向夜的深处,溪水上面跳跃着教堂寂静而(C)的影子,跳跃着月光银色的光点……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巴赫的音乐,是无边的原野,青草(D),野花芬芳,暖暖的地气在氤氲地(E)上升,一群云一样飘逸的白羊,连接着遥远的地平线。从朦朦胧胧的地平线那里,流来了这样一弯清激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耀金,却带来亲切的问候和梦一样轻轻的(F)。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6—18)《小溪巴赫》

    (2)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G),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H)。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7-118《中庸》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___

  • 2、补充下列词语。

    ________同舟 理________ 不慌________

    ________跳 别出________________

  • 3、猜字谜。

    1.喜羊羊生病了______________

    2.给一半留一半______________

    3.十二人组成一个家______________

    4.王小姐白小姐坐在石头上______________

  • 4、看拼音,将拼读出的词语工整写下来。

    zhù hè                  jiān áo                  kŏng jù             dān ge        

    ( )     ( )   ( )          ( )       

    yòu zhì               xī shēng                      

    ( )     ( )

  • 5、填空。

    1.《红楼梦》作者是______,原名《石头记》,该书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________,最有趣的情节是________

    3.《草房子》中_______家曾经是当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秦大奶奶最后是因为_________而死去了。

    4.小说《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古诗练习。

    闻宫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下列诗句中标下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初闻泪满衣裳涕:眼泪。

    B. 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妻子和儿女。

    C. 漫卷诗书喜欲狂漫卷:慢慢卷起。

    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作者____,词牌名是____,从题目看,本词描写的时间是____,地点是____。表达了词人____的思想感情。

    【2】本词中通过对嗅觉和听觉的描写,展现丰收景象的诗句是哪两句?

    ____

  • 8、课外阅读我能行。

    湖上寓居杂咏①

    [宋]姜夔

    苑墙曲曲柳冥冥②,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注①宁宗庆元二、三年之间(1196——1197),诗人定居杭州,居西湖上孤山西泠。六年,作《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本诗是第九首。②冥冥:昏暗的样子。

    【1】诗歌一、二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写出荷叶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地球在呻吟

    忧天,人类才可自救。

    不必援引枯燥的数据,不必借用古老的格言,我们只需用肉眼仰望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______________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四种颜色——(   )、(   )、白、青,为什么那样清晰,只是因为那时的“天”是“原天”,清澈、透明得近乎庄子笔下的“无”——无尘、无垢、无形、无秽。

    今天,全世界每年有56亿吨矿物燃料变成烟尘,滞留在太空中。老实说,我们不仅失去了“原天”本身,此外还失去了原云、原霞、原雨、原雪、原气……

    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无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贡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铬沉积,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于流星撞击地球产生的有毒烟尘,今天呢?

    今天,地球上每天约有400万人患上各种环境病。和“龙”比肩的物种——“虎”,9个亚种已灭绝4个;仅仅50年,亚洲虎的总量由6万多只锐减为2千余只,中国境内的虎则由2万只骤减为几百只。

    人类唯一的生存场——地球,已经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

    12段中原稿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段横线上应填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括号内应填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了(  

    A. 科学的进步会使地球遭到破坏。   B. 环境污染给地球造成的严重后果。

    C. 人类可以选择比地球更好的生存场。

  • 10、阅读理解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是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共十期。

    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在题目设置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题目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丰富的诗歌类别,节目中的所有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为营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比赛场面,节目还运用了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手段。

    节目中设计的嘉宾解读环节,是该节目的亮点之一。点评嘉宾结合现场嘉宾作答的题目,讲述诗词中的故事,既挖掘了节目的深度、又增加了看点。

    《中国诗词大会》,唤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获得了口碑与收视的双丰收。

    材料二:

    节目由董卿主持,康震、蒙曼、郦波、王立群担任文化嘉宾。下面是对他(她)们的介绍:

    董卿: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主持节目:《欢乐中国行》、《我要上春晚》、《朗读者》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讲座:《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清照》等。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代表讲座:《百家讲坛》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大隋风云》等。

    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代表讲座:《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于谦》等。

    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代表讲座:《百家讲坛》主讲《王立群读〈史记 〉》系列。

     

    【1】两个材料中为我们推荐的节目是 :___________,如果要了解这个节目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应选择材料___。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节目的基本宗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想要了解主持人和嘉宾的情况,应选择材料______。从材料中可以知道:《朗读者》 节目是由_________主持的,四位嘉宾都参与过的另一档节目是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中的短文中间部分是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介绍这一档节目的。

    【4】读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我们诵读过的古诗词,谈谈你在诵读古诗词中感受到的“美”或者“趣”。

    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群众也在淋雨

    ①1965年夏季的一天,三千多名手持鲜花的群众聚集在上海机场,他们是来欢送一位外国元首的。这时,周总理陪同外宾健步走来,人群中立即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那慈祥的目光,那亲切的微笑,那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

    ②突然,乌云蔽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时变了脸。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动。“看,我们的总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显然是由于激动,声音有些发颤。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总理。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群众看见了,也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工作人员怕把总理淋病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并恳求道:“总理,您就挡挡雨吧!”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③外宾的专机起飞后,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雨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工作人员又心疼,又着急,忙递上一条毛巾:“总理,您擦把脸吧!”周总理接过毛巾,却没有忙着擦脸上的雨水,而是对工作人员说:“赶紧告诉有关同志,动员机场和附近单位的食堂烧些姜汤,给挨雨淋的群众驱驱寒,暖暖身子。”

                                                                  (选文有删改)

    【1】请给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chàn zhàn)       (zhuó zháo)急

    【2】照样子,写词语

    雷声隆隆:______  ______

    彬彬有礼:______  ______

    【3】读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写雨中送行的场面,既关注了送行的群体,又关注了送行的个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

    【5】“群众也在淋雨”是谁说的话?用这句话作为文章题目,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 12、根据课文填一填,再回答问题。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便有一群海鸥(   ),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   )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   )地唱着什么。(   ),原来是( )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这两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字用得特别精彩,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的加点词分别换成干净起落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③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④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⑤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搜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⑥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结合全文内容给选文拟一个合适的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选文思考:李大钊被捕前局势越来越严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

    【3】在选文中找出与“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前后照应的句子,用“ ”画出。想一想,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选文中画“ ”的句子描写了李大钊的语言,从这里的语言描写你能体会到他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本文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对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幅画面是第②③句,内容可概括为月亮初升,海面平静。

    B.第二幅画面是第④句,内容可概括为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C.第三幅画面是第⑤⑥句,内容可概括为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D.从这三幅画面中,可以看出贝多芬在弹奏时也想象到了这些美好的画面。

    【3】从画面的变化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先是__________,再气势增强,然后____________

    【4】为什么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为字句:________

    改为字句:________

  • 16、一个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句子。

    1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奔的列是祖国奋勇前的象征。(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先队员要用雷精神鞭策自己。(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一人需要的是这种精神。(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这件事他一定知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

    (1)在台北问路,发现记者是从大陆来的。

    马上显露出惊喜的表情。(用关联词语来连接)。

     

    (2)学了《十万个为什么》,我们怎能不爱科学呢?(改为陈述句)

     

    (3)人类生存的星球只有地球,我们怎能不保护地球呢?

    (改为感叹句)

     

  • 20、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真情告白。

    平日,由于你学会了一种知识;或者掌握了一种技能;或者做了一件好事:或有了进步;也许还有其它原因……都会使你全家人为你的成长感到高兴。请从中选一件事以《全家为我而高兴》为题写一篇 记叙文。

    要求:

    (1)要用具体事例说明全家人为什么为你而高兴,要注意细节和场面的描写。要有真情实感

    (2)以400字左右为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