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积月累
1.古诗中的夏天是变化多端的,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这样写骤雨来得很急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更是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半夜时分的夏夜之景。
2.“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要和他拼到底。”让我想起李纲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4.陆游的“_______________”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看拼音。写词语。
shǔ chǔ zhóu jǐn náng fǔ
(____)中 (____)士 玉(_____) (_________) (______)掌
3、根据语句看拼音写词语。
(1)奶奶家门前有块用zhà lan( )围起来的菜园子,为了防止鸟雀的tōu xí( ),还有一个稻草人每天不知pí fá( )地挥舞着它那长长的手臂。
(2)我担心奶奶一个人住会jì mò( ),只要一有空,我就会去陪奶奶liáo tiān( )
(3)那艘行驶在海中的轮船因遭遇龙卷风雨qīng fù( )了。
(4)这群生龙活虎的年轻人,让yàn huì( )充满了欢笑。
(5)许多枯死的树桩孤立地在这块野草地中,在暴雨来前显得很qī liáng( )。
4、课文内容我知道。
(1)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
(3)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
(4)春节吃汤圆的习俗,寓意 _________。
(5)_______牵牛星,_______河汉女。 __________,札扎弄机杼。
(6)陈林生长在业村,对乡下的花草树木十分了解,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出句子中的词语,注意书写端正。
dǒu qiào shè jì miǎn lì qīnɡ tīnɡ yōu lǜ
( ) ( ) ( ) ( ) ( )
zī yuán juàn liàn sù liào jiāo zào táo zuì
( ) ( ) ( ) ( ) ( )
6、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鸣蝉,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烘托。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第七、八句描写的是旧店难寻的困惑。
7、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将词句补充完整。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题目中的“西江月”是词牌名。(____)
(2)“夜行黄沙道中”的“夜”是地点,“黄沙”是时间,“行”交代事件。(____)
(3)这首词的下片主要写词人找地方避雨的经过和感受。(____)
【3】这首词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我体会到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我体会到词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
8、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朗读节奏停顿划分有错的一项是( )
A. 明月/别枝/惊鹊 B. 听取/蛙声/一片
C. 七八个星/天外 D. 旧时/茅店社/林边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下面描述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了,天边闪现出几颗明亮的星星。( )
B. 山间变得昏暗,暴风雨突然到来了。
C. 词人知道阵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
D. 原来记忆中的一间破旧的茅店小屋和一座古老的小桥,一直没有看到。
【3】下列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骤雨将至的景象,借此隐寓了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满情绪。
C. 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D. 词人虽是夜行,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我们仿佛看见他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会儿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会儿听鸟啼蝉鸣,悠闲自得。
【4】下列诗句中与本词下片意境相近的一项是( )
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D.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课外提优
感谢一只流浪猫
①这是一个飘着雪花的黄昏,我站在阳台上向楼下俯瞰,一个人与猫的故事正在街上上演。
②楼下有一个公交车站点,有大约七八个人正在焦躁地等车。而在距离人群不远处,一只流浪猫在寒冷中徘徊着、嘶叫着,无助到了极点。最后,它向等车的人群走去,也许,在它看来,在这冰天雪地的钢筋水泥世界里,只有不远处的人类才是自己最可依赖的吧。
③猫钻进了人群,人群开始骚动。一个年轻女人一声尖叫,她身边的男人开始用力踢那只猫,猫挣扎着再次钻进人群,人们开始不停地躲着它,避着它。猫的希望一个个都破灭了,它只好依旧无奈地趴在离人群不远的雪地上悲伤地哀叫。终于,我看到一个推着垃圾车的清洁工走过来了。这个年过五旬的老妇人发现了那只流浪猫,她俯下身子轻轻地把它抱在怀里。猫不再叫了,乖乖地偎着她,并用舌头舔着她的手。老人用手拭去它凌乱的毛皮上的灰土,然后脱下外面的褂子,把猫严实地裹在里面,放在马路边一个避风的墙角里,然后离开了。人们都看着这一切,肃静无声。
④几十秒后,事情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逆转。一个男人把新买的电饭锅从纸箱中拿出来,他拿着空纸箱,走到那个墙角,把猫放在了纸箱里;接着有两个小学生从人群中走出来,他们从书包里拿出几包小食品,撕开包装,放到了那个纸箱里;还有两个男人走到了纸箱旁边,他们好像在商量着什么,然后一个男人拿出手机开始打电话,公交车开过来了,开始尖叫的那个女人突然焦急地与她身旁的男人耳语着,最后,她跑过去抱走那个纸箱,和男人上车离开了。
⑤就在这时,我看到那个清洁工人神色焦急地回来,她来到原来放猫的地方驻足很久,才推着车离去。
⑥我想如果这只流浪猫通人性,它应该感恩刚才所有救助它的人,但当我换个角度想那些动了恻隐之心的人时,我却觉得,这些人更应该感谢那只流浪猫——因为是它,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结合上下文,解释“骚动”和“恻隐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短文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文意通顺,衔接自然。
(3)你从第③自然段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都看着这一切,肃静无声。”此时,人们都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几十秒后,事情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逆转。”是什么让事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逆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清洁工人为什么“神色焦急”地回来?她在原来放猫的地方驻足很久,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播种希望的日子
[美]康纳德·克奇尔
①小时候,我每年夏天都要随父母去内布拉斯加州我爷爷那里。
②我记忆中的爷爷是佝偻着身子,瘸了腿的。听爸爸说,爷爷年轻时很英俊,很能干。他做过教师,26岁时就当选为州议员了。可是正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他患了病——严重的中风。
③宽阔的原野,高高的草垛,哞哞的牛声,脆脆的鸟鸣,使我流连忘返。“爷爷,我长大了也要来农场,种庄稼!”一天早上,我兴致勃勃地说出我的愿望。
④“那,你想种什么呢?”爷爷笑了。“种西瓜。”爷爷棕色的眼睛快活地眨了眨:“那么让我们赶快拖播种吧!”
⑤我从邻居玛丽姑姑家要来了五粒黑色的西瓜籽,取来了锄头。在一棵大橡树下,爷爷陪我翻松了泥土,然后把瓜籽撒下去。忙完这一切,爷爷说:“接下去就是等待了。”
⑥当时我并不懂“等待”是怎么回事。那个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去查看我的西瓜地,也不知为它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一片泥浆。谁知,直到傍晚,西瓜苗却连影子也没有。晚餐桌上,我问爷爷:“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了,还得等多久?”
⑦爷爷笑了:“你这么专心等待,也许苗会早点长出来。”
⑧第二天早晨,我一醒来就往我的瓜地跑。咦!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正瞅着我笑呢!我兴奋极了——我种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了!
⑨稍大些,我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尽管这样,我不认为那是一种游戏,不是慈爱的爷爷哄骗孙子的把戏,而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适时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⑩如今,我已有了自己的孩子,事业上也有所成就。而我觉得自己乐天的性情与成功的生活是爷爷为我在橡树底下播的种子长成的——爷爷本来可以告诉我,在内布拉斯加州种不出西瓜,八月中旬也不是种瓜的时节,而且树荫下边也不宜种瓜……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让我真真实实地体验了“希望”与“成功”的滋味。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的原野 (_________)的草垛 (__________)的鸟鸣
(_________)的牛声 (_________)的西瓜 (__________)性情
【2】说说下面四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
(1)可是正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他患了病——严重的中风。(______)
(2)那个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去查看我的西瓜地。(_______)
(3)我兴奋极了——我种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地。(_______)
(4)而我觉得自己乐天的性情与成功的生活是爷爷为我在橡树底下播的种子长成的——爷爷本来可以告诉我……(____________)
【3】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短文分段,并写出第二、三段的段意。
第二段:
第三段:
【5】仔细阅读画横线的句子,填空。
(1)句中的“这”是指(___________),“那”是指(________)
(2)“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是怎样理解“而我觉得自己乐天的性情与成功的生活是爷爷为我在橡树底下播的种子长成的”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
(1)为了实现“我”的愿望,“我”决定(_______________),爷爷是这么做的:(_________________)。
(2)在“等待”的过程中,“我”(___________),爷爷是这么做的:(________________)
(3)当“我”得到大西瓜时,“我”(________________)。
【8】从文中你读出了“希望”和“成功”各是什么滋味吗?说说看。
“希望”的滋味:_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的滋味: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像泼。像倒。”短短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写出了______,而且表现出______。
【2】“山洪咆哮着……势不可当。”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咆哮”突出了山洪的________;“狂奔”写出了山洪的________;“势不可当”写出了山洪的________________。
【3】“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像一座山。”这里把老汉比喻成________,既表现了老汉的________与________,又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这座“山”是________。
【4】文章中对________的描写以及人们________的样子的描写与老汉的________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了老汉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
12、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嗄羧后面,想看个(明白 究竟) 。嗄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 注视)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chǎng tǎng) 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hǒu kǒu) 叫。这时,它身体(鼓胀 膨胀) 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bēng běng) 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去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嗄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1】 “欲”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 。 字典的解释:a欲望b想要c需要将要。联系课文应选 ________。
【2】给下面句子里的“究竟”选择正确的解释。
究竟:A.原委、结果; B.归根结底、毕竟; C.用于疑问句,表示追究,相当于“到底”。
①大象究竟是怎样知道自己的死期的呢?________
②我和波农丁 地跟在宫缩的后面,想看个究竟。________
③嘎羧要走的事究竟是一件让人伤感的事,所以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________
【3】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和读音。
【4】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片段中波农丁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
A. 说明当时抬嘎羧的时候,波农丁在场。
B. 波农丁的话很好的解释了嘎羧不同寻常的行为,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嘎羧躲过去日子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C. 波农丁的话,告诉了“我”这里曾是把嘎羧抬上岸的地方。
13、启示
这是发生在童年的一件小事。我的爸爸或许已经把它忘了,然而,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有着莫大的( )。
那年我九岁。一日,我坐在靠门边的桌前写大字。门铃响了,爸爸开门,是邻居。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叫声。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一团,好像连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怪异地缠来扭去。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 )地扬起了手。想刮我的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的脸上来,便颓然放下,我的脸颊,仅仅感受到一阵风而已。
邻居以( )的口气对我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用力关门……啊!原来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我偷偷瞅了一眼父亲,他铁青着脸搓着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父亲此刻( )的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个九岁的儿童,我所关心的,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手打我。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狠狠打他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他!”
父亲的几句话,给了我毕生受用的无穷的启示。谢谢您,爸爸!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影响 暴怒 责怪 剧烈
B.印象 暴怒 责备 猛烈
C.影响 暴怒 责怪 热烈
D.印象 暴怒 责备 强烈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
【3】“我”偷偷瞅了一眼父亲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我”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
【5】读了《启示》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手机对人体辐射有多大
①辐射,是一种能量的传递,一般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②电离辐射,是指辐射能量足够高,可以把原子电离,比如核辐射、CT检查等,容易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损伤,比如导致细胞癌变、不孕或引起胎儿死亡和畸形等。
③关于电离辐射的危害,可以这样理解:我们身体的细胞最终是由原子组成的,如果辐射的能量过高,原子中的电子被攻击,使其离开所属的原子而让原子带正电,细胞的物质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可能诱发癌症,因此这种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
④通常大部分人谈“辐”色变,主要是电离辐射。但是,手机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其原理是:当我们用手机拨打电话时,手机会向最近的基站发射无线电波,基站再把接收的无线电波传输到交换台,最后交换台呼叫转接到另一个基站或固话网络,从而实现通话。而向基站发送的无线电波,多多少少会被我们的身体吸收一部分,形成手机辐射。但是,相比X射线等电离辐射的频率,手机的辐射频率是很低的,所以没有必要对手机辐射过于恐慌。
⑤手机辐射会致癌吗?由于没有直接证据,这在学术界依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下设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包括手机辐射在内的“射频电磁波”划定为2B类致癌物。简单说就是:手机辐射和致癌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证据并不充分。
⑥手机无论在通话还是待机,都会向距其最近的移动通信基站发射电磁波信号。手机发射的电磁波强弱(发射功率)与手机电量无直接关系。由于电量与辐射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边充电边用手机辐射特别大的说法,也缺乏依据。但是有些手机充电时电池可能会发热,还是建议不要边充电边用手机。
⑦手机信号越差,辐射越大。这个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手机上显示的信号不是手机向外发出信号的强弱,而是手机从基站接收到的信号强弱。手机信号如果很差,则说明基站的信号到达手机的一端时就已经很微弱了,那么手机就会提高发出的信号功率,以便让基站“听到”,从而使辐射增大。接电话的时候频繁移动也是相似的原理,但也不用过于担心,手机自身发射的功率会有上限,这里的辐射变大也只是相对变大。
⑧手机辐射虽然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在准妈妈怀孕期间,有一段时间是“辐射敏感期”,这段时间便是在准妈妈们怀上小宝宝前三个月。这个时候的胚胎十分脆弱,如果准妈妈们长期使用手机,很容易对小宝宝的成长造成危害。
⑨虽然还没有权威的数据表明手机距离头部多远才合适,但是手机的辐射是随距离递减的。有研究称,距离为50厘米的时候,辐射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不过,也有很多人说1.5米。不论如何,1.5米至少可以保证休息时够不着手机,睡一个安稳觉了。
【1】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
【2】下列文段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在哪两段之间最合适( )
[文段]而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并不能使原子发生电离,因此对人体损伤较小,包括微波、无线电波等。
A.第①和第②段之间
B.第②和第③段之间
C.第③和第④段之间
【3】阅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非电离辐射对人体没有伤害。(______)
(2)手机与人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______)
(3)小明到黄山旅行,手机显示信号不好,于是他频繁移动,寻求信号。此时,他的手机辐射较平时增大。(_______)
【4】许多人在正常使用手机的过程中还是对手机辐射有很多担忧。结合短文,找出至少三条理由来说服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不改变原意改写句子。
①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换一种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内。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外。(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改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小军对我说:“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就和你一起去河边钓鱼。”(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任选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八月,天气极热。鸡套拉着翅膀,狗吐着舌头,蝉热得不停地叫。(热)
忙 冷 吵 辣 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画线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改为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设想能够实现。这些设想是遥远的事情。(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尼尔斯使劲地把马丁拖到湖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逃不出我的手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话
音乐能够让人产生联想。听着《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把你联想到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曲写一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