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诗句意思写出相应的古诗句。
1.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组词语。
综(______) 搁(______) 萍(______) 藻(_____) 掷(______)
踪(______) 阁(______) 苹(______) 澡(_____) 郑(_____)
3、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俗语。
(1)俗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次,我们就跟随旅游团一路欣赏着桂林山水的美景。
(2)妈妈在电视上看到苏州、杭州美丽的风光,忍不住说:“_______________”。
4、根据情境,默写古诗。
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江南春》描绘了广阔的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江南春天清新明媚、有声有色的晴朗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了江南的烟雨之色当以及当时佛教盛行的风貌。朦胧迷离与明朗绚丽相映,使得这幅江南春景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5、根据句子写成语。(8分)
(1)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都没有了。
(2)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3)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4)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6、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作者词中写的粮食作物是( )
A.高粱
B.小麦
C.水稻
D.青稞
【2】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哪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两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使至塞上》这首诗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2】《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中,作者借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景物写出了早春特有的风光。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请选择一首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拓展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曹绍夔(kuí)除“鬼”
古时候,洛阳有个和尚,买了一只磬(qìng)放在房中。磬是用铜制成的,敲击以后可以发出声音,和尚做佛事少不了它。可是和尚的这只磬很奇怪,不经敲击,也常常自己发出“嗡嗡”的声音来。和尚弄不清是什么原因,把它挪了好几个地方仍无法阻止它自己发出嗡嗡声。几天后,这和尚开始心神不宁坐卧不安,觉得磬里有“鬼”,终于吓出一场病。寺里请人来用了很多方法捉“鬼”,还是捉不掉,磬还是常常自己发出嗡嗡声,和尚的病也好不起来。
有个叫曹绍夔的乐师是和尚的朋友,得知和尚病了来看望他。和尚把前前后后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曹绍夔不相信有鬼,但将那磬左看右看,敲敲弄弄也找不出原因。
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曹绍夔正准备起身告辞,寺庙里响起“当当”的开晚饭的钟声。这时,房里的磬也跟着发出“嗡嗡”的声音。和尚颤抖着说:“又来了,又来了!”曹绍夔凝视着磬,恍然大悟,但他不点破,而是笑着对和尚说:“明天准备好一桌丰盛的酒席招待我,我帮你把鬼除掉。”和尚半信半疑,不过又希望他真有办法,就叫人准备了酒菜等着他。
第二天,曹绍夔来了以后,慢慢悠悠地吃喝完毕,从怀里取出一把锉刀在磬上重重地锉了几下,又换个地方在磬上重重地锉了几刀。锉过好几处后他笑嘻嘻地说:“鬼除掉了。”说来也神,从此磬再也不自己发出嗡嗡声。
和尚再三追问原因。曹绍夔说:“这只磬并不是持续不断地发出嗡嗡声,只有当寺庙的大钟被敲响时,它才跟着作声。这是因为磬和大钟的音律正好相同。我用锉刀锉了几下,它们的音律不一样了,磬就不会跟着发出声音了。”
和尚解开了心头的疙瘩,病很快就好了。和尚所说的音律,就是现在物理学中的振动频率。磬跟着大钟发声,是大钟声音的频率与磬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产生的共振现象。
【1】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起因 | ________ |
经过 | ________ |
结果 | ________ |
【2】曹绍夔认真观察后发现,当______的时候,这只磬_________;当____________的时候,这只磬___________。于是他明白了闹“鬼”的原因是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请你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①和尚颤抖着说:“又来了,又来了!”______
②和尚解开了心头的疙瘩,病很快就好了。______
【4】你认为曹绍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你从文中找出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观点:我认为曹绍夔是一个______的人。
理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重放。(6分)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1)选文中描写了儿童准备过年的 件事,分别是 。(4分)
(2)破折号的作用: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意思的递进;c.表示语音的延长;d.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e.表示句中夹注。
选文中第1、2个破折号表示: ;第三个表示: 。(2分)
11、课外阅读。
我听见小提琴的声音
郭风
夜间,月亮已经升得很高很高了。我看见这个月亮从溪边乌桕树的枝丫间,把一大片清光洒到溪边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了。
这时我静静地听着:啊,可是真的,慢慢地,慢慢地,我听见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小提琴的演奏声。
啊,我听人家说过,那草丛的村庄里,住着一位少年音乐家,名叫蟋蟀,他是位很好的、勤奋的少年,天天晚上演奏小提琴。因此,后来他成为童话世界里一位少年提琴家。这优美的小提琴声,是他演奏的吗?
啊,真的,真的,一阵又一阵小提琴演奏声,从那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了。
那小提琴拉得多么好啊,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一会儿听来,感到那琴声,好像是泉水从山谷里流到溪中来了,一会儿听来,好像是给一位小姑娘唱的一首儿歌,拉的一支伴奏曲。一会儿听来,感到那琴声,好像是一阵细雨打在竹林里的声音传来了。
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感到这小提琴的演奏声,可真是好听啊;我一边听着一边想,这小提琴的演奏声,是从那草丛的村庄里,一座露天的音乐厅里传来的吧?那村庄里,今晚真的在那音乐厅里开一个月光音乐会吗?这小提琴真的是那位少年音乐家演奏的吗?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孩子来听演奏吧?……
听啊,那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小提琴的演奏声;看啊,天上一个扁圆的、黄色的月亮,也在悄声地听着,把一大片清光洒到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了。
【1】“少年音乐家”指的是____________,作者认为它的叫声像是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并说说好处。
【3】短文把草丛都想象成什么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庄
B.露天的音乐厅
C.月光音乐会
D.竹林
【4】第8自然段的结尾是省略号,听到这小提琴的演奏声你能想到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再仿照文中的句式写两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平台。
盼(节选)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1】选择正确的一个选项。
(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
A.白天天上是蓝色的。 B.夜晚是满天星斗。
C.我的雨衣躺在衣柜里。 D.我盼望下雨。
(2)第一段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把主要意思表现出来的?(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3)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 )
A.起风了。 B.云把太阳遮盖住了。
C.我放慢了脚步。 D.看到要下雨,我很兴奋。
(4)为了把“我”因盼到下雨而兴奋的状态写具体,作者进行了什么描写?( )
A.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B.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C.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和动作描写
【2】作者用形象的词句把晴天天空的样子和开始变天下雨时的景物变化写得很生动,请你借鉴这种用上形象词句的方法,写一写天气由下雨变为晴朗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童年》节选
高尔基
①姥爷的痛打使我昏了过去。
②醒来以后又大病一场,趴在床上,呆了好几天。我呆的小屋子里只在墙角上有个小窗户,屋子里有几个装圣像用的玻璃匣子,前头点着一个长明灯。
③这次生病,深深地铭记于我记忆深处。
④……
⑤姥姥和母亲吵了架:全身漆黑,身躯庞大的姥姥把母亲推到了房子的角落里,气愤地说:“你,你为什么不把他抢过来?”“我,我吓傻了!”“不害臊!瓦尔瓦拉,你白长这么个子了。我这老太婆都不怕,你倒给吓傻了!”“妈妈,别说了!”“不,我要说,他可是个可怜的孤儿呀!”母亲高声喊道:“可我自己就是孤儿啊!”
⑥她们坐在墙角,哭了许久,母亲说:“如果没有阿列克塞,我早就离开这可恶的地狱了!妈妈,我早就忍受不了……”姥姥轻声地劝着:“唉,我的心肝儿,我的宝贝!”
⑦我突然发现,母亲并不是强有力的,她和别人一样,也怕姥爷。是我妨碍了她,使她离不开这该死的家庭。
⑧这一天,姥爷突然来了,他坐在床上,摸了摸我的头,他的手冰凉。“少爷,怎么样?说话啊,怎不吭声儿?” 我看也不看他一眼,只想一脚把他踢出去。
⑨“啊,你看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我瞧了他一眼。
⑩他摇头晃脑地坐在那儿,头发胡子比平常更红了,双眼放光,手里捧着一堆东西:一块糖饼、两个糖角儿、一个苹果还有一包葡萄干儿。
⑪他吻了吻我的额,又摸了摸我的头。他的手不仅冰凉而且焦黄,比鸟嘴还黄,那是染布染的。“噢,朋友,我当时有点过份了!你这家伙又抓又咬,所以就多挨了几下,你应该知道,自己的亲人打你,是为了你好,只要你接受教训!外人打了你,可以说是屈辱,自己人打了则没什么关系!”
⑫“噢,阿廖沙,我也挨过打,打得那个惨啊!别人欺负我,连上帝都掉了泪!可现在怎么样,我一个孤儿,一个乞丐母亲的儿子,当上了行会的头儿,手下有好多人!”
⑬他开始讲他小时候的事,干瘦的身体轻轻地晃着,说得非常流利。
⑭他的绿眼睛放射着兴奋的光芒,红头发抖动着,嗓音粗重起来:“啊,我说,你可是坐轮船来的,坐蒸汽船来的。我年轻的时候得用肩膀拉着纤,拽着船往上走。船在水里,我在岸上,脚下是扎人的石块儿!没日没夜地往前拉啊拉,腰弯成了弓,骨头嘎嘎地响,头发都晒着了火,汗水和泪水一起往下流!亲爱的阿廖沙,那可是有苦没处说啊!我常常脸向下栽倒在地上,心想死了就好了,万事皆休!可我没有去死,我坚持住了,我沿着我们的母亲河伏尔加河走了三趟,有上万俄里路!第四个年头儿上,我终于当上了纤夫头儿!”
⑮我突然觉着这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变得非常高大了,像童话里的巨人,他一个人拖着大货船逆流而上!
⑯他一边说一边比划,有的时候还跳上床去表演一下怎么拉纤、怎么排掉船里的水。他一边讲一边唱,一纵身又回到了床上:“啊,阿廖沙,亲爱的,我们也有快乐的时候!那就是中间休息吃饭的时候。夏天的黄昏,在山脚下,点起篝火,煮上粥,苦命的纤夫们一起唱歌!啊,那歌声,太棒了,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伏尔加河的水好像都流得越来越快了!多么美妙啊,所有忧愁都随歌声而去!有时熬粥的人只顾唱歌而让粥溢了出来,那他的脑袋上就要挨勺子把儿了!”
⑰在他讲的过程中,有好几个人来叫他,可我拉住他,不让他走。他笑一笑,向叫他的人一挥手:“等会儿……”就这样一直讲到天黑,与我亲热地告了别。
⑱姥爷并不是个凶恶的坏蛋,并不可怕。不过,他残酷地毒打我的事儿,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1】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分别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生病,深深地铭记于我记忆深处”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中语句,谈谈文中的姥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选内容的结尾与开头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结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14、我能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爱无言
听说过两个关于母亲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里,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的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
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来探望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仁,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无语,撩起衣襟拭泪。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多少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忙碌后,晚上再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的瓜子仁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的人当中,他的母亲衣着是最褴褛(lán lǚ)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一次,同龄的朋友对我抱怨起母亲,说她没文化,思想不开通,说她什么也不干还唠叨。于是,我就把这两个故事讲给他听。听毕,他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千里迢迢:___________________
千言万语: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围绕___________这一主要意思,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
【3】“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此时,儿子心中最想说的话是:___________
【4】“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他学棋不够专心。(用关联词语连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困难他_________,面对失败他________ ,面对欺辱他_________。(填写近义词)
(5)在老师的教育下,王强端正了学习目的,能按时完成作业,错别字也大大进步了。他还积极参加文愉活动,在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们参加的联欢会上扮演了节目,有详有略的朗读了老舍写的“草原”。(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4分)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2)如果不能实现梦想,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7、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上课不能没有学习用具。
上课怎能没有学习用具呢?
(1)小学生不应该乱花钱买零食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作文一定是赵强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正太郎真想替小狐狸解开铁链子。(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狐狸救出了小狐狸。(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全班同学个个感到自豪。(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2.他是一个好学生。(陈述句改为感叹句)
3.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王兰告诉老师:“我叫王兰,是从上海转来的。”(改为间接叙述句)
20、学着用下面句子的表达手法,写一写你想象中的“风、雨、电”的样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要求:以“在_______中,发现了爱”为题,写一篇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行文。注意卷面整洁,语句通顺。写完后读一读,改一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