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朔州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月夜在不同诗人的眼中,景色是不一样的。建德江的月夜在孟浩然的眼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沙岭的月夜在辛弃疾的眼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在夏天的夜晚,听到稻田里传来青蛙的叫声时,你会想起辛弃疾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你站在望湖楼上,看到风吹散西湖上的黑云时,你会想起苏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五行”是指___________,“五彩”是指__________

  • 2、根据拼音填字组词语

    【péng】斗______ ______湃 草______

    【jiàn】琴__________________

  • 3、主题探究,文意解读。

    1.课文按照____________顺序依次写了五壮士“①接受任务—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的过程。其中,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句中能体现班长马宝玉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描写。从加点词中,可以体会到马宝玉__________的特点;通过“砸”字,我们可以感受到马宝玉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课文最后写道:“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句中的“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你从“这声音”中听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词语积累我能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 )吞枣     ( )( )    ( )扬顿( )       威风( )( )

    可见( )( )    ( )( )    长途( )( )    ( )( )

  • 5、读拼音,写词语

    rì kòu(_____)在侵华战争中zhì zào(_____)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强烈的民族仇恨让国人反抗的心fèi ténɡ(______)起来了。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 ,清风 。稻花香里 ,听取 一片。

    七八个 ,两三点 。旧时 社林边,路转溪桥

    【1】将这首词补充完整。

    【2】这首词描写了人们熟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________、桥等景物。

    【3】选一选。(填序号)

    (1)( )是词牌名,( )是题目,两者之间的标点符号是( )

    A.夜行黄沙道中       B.西江月

    C.间隔号          D.顿号

    (2)这是一首描写( )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

    A.草原风光       B.田园风光

    C.城市风光       D.海边风光

    【4】这首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 7、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描写了寂静的乡村夜景,却不见一个“静”字。说说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衬托夜“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描绘上片所描写的乡村夜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赏析古诗。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是一首________诗,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前两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半亩方塘比做________,用来突出________________

    4. 源头活水现在多比喻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用同一个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所以我们就要在诗句中最后一个字里找,找到那些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5.这首诗押韵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自相矛盾》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也(穿透)

    C.吾矛之(好处) D.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 10、拓展延伸

    某 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  爱之神发现了你

    (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

    (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 11、非文本性阅读

               

    【1】周六,小红跟同学约好去大钊公园玩,准备坐公交车去,根据图中的公交车路线信息,到达“大钊公园”的公交车有: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家住在馨秀园小区,她得先乘坐____________路公交车,然后在____________站换乘____________路公交车,即可到达目的地。

    【3】末班车发车时间最早的是________________路,最晚的是________________路。

  • 12、课外阅读。

    国旗,冉冉升起

    宽阔的长安街上,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     )的人已从(     )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急切地等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升旗仪式的举行。

    当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时,雄壮的军乐声划破长空,在广场的上空回响。矫健的国旗护卫队(     )地走出天安门,迈上金水桥。威武高大的擎旗手,肩扛国旗,在36名护旗手的护卫下,正步跨过长安街走向广场,他们身后是60人的军乐队。(     )的广场瞬时静下来,人们的目光集中到这支队伍上。迎着曙光,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     )

    敬礼!

    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右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广场上15万群众凝视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庄严、肃穆、神圣。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

    广场上、金水河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     ),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1】选择合适的词填到文中括号里。

    英姿勃发  冉冉上升  心潮澎湃

    万头攒动  四面八方  成千上万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霎时——_____________   迫切——_____________

    注视——_____________  威严——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人头攒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潮澎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描写了天安门前的一次升旗仪式,依次记叙的是________、升旗盛况、________、升旗后人们的心情。

    【5】用“  ”画出最能表现人们激动心情的句子。

  • 13、现代文阅读理解(课内语段)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的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概括文中花脸的特点: ____________

  • 14、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

    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   )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了。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   )有遮阳蔽日之处,(   )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讶 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用“√”划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3】人们把吐鲁番称作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称为“八百里火焰山”,理由有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举例子来说明吐鲁番夏季气候炎热的特点,这两个事例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一、二自然段则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党的改革政策好。(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师家访。(至少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老师热爱生活,意志坚强,大家非常佩服他。(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观看这鲜艳的国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情景,在横线上填入表示“说”的词语或短语。

    大街上,一群人围在一起__________:“小姑娘真是善良啊!”

  • 17、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 我替你担心。(扩句)

     

  • 18、这件事他一定知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 19、改为转述句.

    鲁迅先生对我说:曹先生的书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正月过后,闰土必须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快乐习作

    生活中有许多乐趣,如养金鱼、读书、画画、郊游、唱歌、跳舞、集邮……请你以“___________的乐趣为题写一篇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作文。

    要求: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字数4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