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伊春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我能根据读音写出下面句段中空缺的词语。

    xuán yá _______上的pù bù _______好似从天而降,碧波dàng yàng _______,落入shān jiàn _______之中,荡起xiōng yǒng péng pài _________的巨浪,景色非常zhuàng guān _______,令人táo zuì _______,大自然总是把它的一切宝贵zī yuán _______kāng kǎi _______地献给人类。

  • 2、经典名著积累。

    1.《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_______,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外祖母和外祖父是《童年》中对阿辽沙影响最大的两个主要人物。外祖母如一盏灯照亮了阿辽沙孤独的心,他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的民间故事给他听。她慈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外祖父却经常毒打孩子们,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他吝啬、______________。(根据你的阅读理解填概括人物品性的词语)

  • 3、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夏天里的成长》是围绕“________”这一句来写的。草长,____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______长,______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______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______,不热不大。”

    2.《盼》一文是围绕“____”这个字去组织材料、突出中心的。文中故事的发展过程是:买了新雨衣→_______→有雨,但不能出门→______________→享受雨中穿着新雨衣的快乐。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当我独自一人身在异乡,想念江南的故乡时,我不禁吟诵起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诗句:_________

    (2)《淮南子》中激励人们勇于创新、不拘古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_、真假______、三借______

    (4)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如《石灰吟》中有于谦_____的志向,《竹石》中有郑夑______的性格,《马诗》中有李贺______的情怀。

    (5)王云生活上经常铺张浪费,我会用俗语“____________。”来劝她。

    (6)《扬子江》中表达诗人坚持抗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 5、根据意思写词语。

    1.伽蓝为僧伽蓝摩的简称,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或寺院的通称。 ( )

    2.收缩,皱眉头,眯眼睛。形容不满的神态。 ( )

    3.消瘦得像被削过一样。形容憔悴。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

    于史良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这首诗如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________”。

    2结尾用南望的景物作结,照应了开头的“________”一词,表达了作者______ 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说说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

    太阳的话(节选)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1】片段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

    【2】诗歌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

  • 8、课外阅读。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水中,

    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①[残阳]将要落山的太阳。②[铺]太阳的斜射。③[半]一半江水。④[瑟瑟]碧绿色。⑤[怜]爱。⑥[真珠]即珍珠。

    通过阅读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想一想这首诗的诗意是什么,并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战地钟声(节选)

    海明威

    罗伯特·乔丹听到枪声,而且下桥时觉得枪声直达心窝,好像在自己的横膈膜上发出了

    回声。现在枪声逼近了,但是公路转弯处还是看不见车辆、坦克或者人。他朝桥头走了一半路,公路上还是没动静;走了三分之二路程,仍然没有动静。他手里的线也放得很顺利,没有缠上任何东西。当他手拿电线远远伸出桥外以免电线缠上桥架时,那边公路上还是没动静。他上了公路,对岸公路上还是没动静。接着他顺着公路内侧一条山洪冲刷出来的小沟迅速地退着走,同时把电线轻轻地绷紧;他的动作就像棒球场上外野手退着接飞球一样。这时,他快到安塞莫藏身的路标石碑对面了。然而对岸还是没有动静。

    后来他听见卡车沿公路开下来。他扭头一看,卡车已经驶上桥头长坡。他一甩手,把电线往手腕上绕了一圈,对安塞莫大喊一声:“炸桥!”他双脚一蹬,又把电线往手腕上绕一圈,同时往后一靠,把电线拉紧。卡车声继续从后面传来,前面是公路、打死的哨兵、长桥和对岸一段没有动静的公路。接着,轰然一声,桥的中段凌空升起,就像海浪打岸一样。他把脸埋在布满鹅卵石的山沟里,两手紧抱着头,这时候才感到爆炸的气浪向他冲过来。他把脸贴着鹅卵石的时候,桥梁落了下来,就落在原来桥架的地方。一股熟悉的黄烟夹着辛辣的气味向他滚过来,接着钢铁碎片像雨点一样落下。

    钢铁碎片下完以后,他还活着。他抬头往桥上看去,桥梁中段已经没有了。桥上和公路上散了一地缺缺凹凹的钢条铁片;由于是新炸断的,边子和头子都发亮。那辆卡车离桥一百码左右停住了,驾驶员和同车的两个人朝着一条排水沟奔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然——(      迅速——(      熟悉——(   

    【2】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下桥时觉得枪声直达心窝,好像在自己的横膈膜上发出了回声。

    B.桥的中段凌空升起,就像海浪打岸一样。

    C.钢铁碎片像雨点一样落下。

    【3】从文中找出罗伯特·乔丹布线的路径,用“     ”画出来。

    【4】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钱被刮跑以后

    1月20日,长春,北风刮得很猛。我骑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liè)趄(qie)。他手中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正在这时,只见过往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高喊:钱跑了,快抢啊!霎时整个路口喧腾了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回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有多久,风似乎有些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来的钱都一一交在他的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来老人有点情面难却,便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数完,只见老人略为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围在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 老人的话还没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有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互相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助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老大爷。说完,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上“√”。(2分)

    落(sǎn  sàn   着(qiū  chǒu)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顿时(   )   喧闹(   )   马上(   )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突如其来:  

    喜出望外:  

    (4)这篇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1分)

    (5)用   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分)

    (6)文中抢钱二字使用了引号,那是因为

     

      (2分)

    (7)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3分)

     

     

     

    (8)读了短文后,你想对谁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3分)

     

     

     

     

  • 11、阅读理解

    免费而珍贵的礼物

    多克是一个信差,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鼓励性的话。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留给他们一张小纸条,告诉他们“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要笑口常开”,“别再烦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克因为年龄太大而没有入伍,但他自告奋勇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志愿者,协助医院救死扶伤。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医院的墙上写了一句话:“没有人会死在这里。”他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注重,医院的人说他疯了,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无伤大雅,不必擦掉。

    那句话一直没有人去管,就一直留在了那面墙上。后来,不但伤员,就连医生、护士包括院长,都渐渐地记住了这句话。

    伤病员们为了不让这句话落空而坚强地活着,医生和护士为了这句话,尽力地给予病人最精心的医治和护理。这个医院变成了一个坚强的医院,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盼望和坚毅的表情。||

    有时候,创造奇迹的不是巨人,也许只是一句普通的话语。而一句鼓励的话语,就是给对方一个免费却珍贵的礼物。它在我们的生命里,微不足道,却往往重如千钧。

    (1)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自告奋勇:

    突发奇想:

    (2)短文已经用“||”分为三段,请概括段落大意。

     

     

     

     

    (3)从短文中你体会到什么道理?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故事家喻户晓,天津蓟县盘山莲花峰上,冀东八路军七位英勇不屈的抗日勇士,为阻击日寇舍生跳崖,这个英勇悲壮的故事,60年来一直鲜为人知。

    1940年夏季的一天,大批日寇从蓟县平谷等地出发,“扫荡”刚刚创建的盘山抗日根据地,妄图消灭八路军游击总队刚组成的主力部队13团。此时,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13团团长包森正在盘山莲花峰下梁庄子(今梁后庄)组织部队整训。根据敌我兵力情况,包副司令员命令警卫班长马占东带领6名战士登上莲花峰,占领制高点,掩护部队转移。

    疯狂的日寇集结重兵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向阻止他们前进的莲花峰上的七位勇士发起攻击。敌人不断地被七位勇士杀伤射倒在莲花峰下,他们摸不清虚实,以为遇到了我军主力阻击,便集中优势兵力,向莲花峰发起多次冲击。七位勇士选择有利地形,从巨石后面射击,子弹打光了,七勇士便将手榴弹奋力甩向敌群。最后,手榴弹也甩完了。马占东和他的六位战友见主力部队已安全转移,在敌人步步逼近的时刻,果断地砸毁枪支,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保卫中华民族”的口号,几乎同时跳下莲花峰陡峭的山崖……

    【1】根据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家喻户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鲜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摸不着虚实”中的“虚实”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狼牙山五壮士和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有哪些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人类为何对月球“情有独钟”

    ①从100多年前法国小说家凡尔纳发表科幻名著《从地球到月球》开始,人类就一直在构想如何实现对月球的实地探测,然而被人类赋予了许多情丝的月球,实际上已经濒临“死亡”。从科学角度来分析,月球表面的环境非常严酷,完全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尽管如此,近半个世纪以来月球仍然不断听到来自地球的探测器的“叩门声”,它的

    魅力到底在哪里?

    ②月球的主要内部能量已于31亿年以前释放殆尽。现在的月球是一个古老的星体。然而月球上有两种资将会给地球带来重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提供新思路。一是月球上也许可以接收到丰富的大阳能;二是月球矿藏丰富,尤其是富含核聚变燃料氦-3。

    ③测算表明,每年到达月球范国内的太和阳光辐射能量大约为12万亿千瓦。假设使用目前光电化率为20%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则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板每小时可发电2.7千瓦时。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在月球表面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从而获得丰富面稳定的太阳能。

    据估计,月球土壤里含有大约100万吨至500万吨氦-3,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前景。如果把氦-3作为可控核聚变燃料,它将是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安全、清洁和廉价的燃料资源。今后一旦人类在月球建立基地,就可以直接利用氨-3作为火箭的燃料,在月球上建立发射场,以发射各类航天器。由于引力小和无风等诸多原因,在月球上发射航天器的优势远远大于地球。因此在月球建立基地也将时人类进一步探索外太空起到重要帮助。

    【1】人类为何对月球“情有独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算表明,每年到达月球范围内的太阳光辐射能量大约为12万亿千瓦。”这句话运用( )的说明方法。

    A.作比较

    B.下定义

    C.列数字

    D.举例子

    【3】人类在月球上建立发射场发射航天器,可利用月球上的哪些有利的条件?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4】第④自然段中的带点词“据估计”和“大约”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与文中观点不相符的是( )

    A.月球内部已经没有了能量。

    B.氮-3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

    C.每年到达月球范围内的太阳光辐射能量超过12万亿千瓦。

  • 14、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习题。

    材料一: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在一些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目前我国实行了分类回收垃圾的政策,这样 节省资源, 环保。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材料二:

    六(3)班开展了主题为“垃圾分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他们的调查结果:

    (1)六(3)班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状况表

    是否愿意参与垃圾分类

    是否了解垃圾分类方法

    愿意

    不愿意

    很了解

    不太了解

    不了解

    90.1%

    9.9%

    5%

    64.6%

    30.4%

    (2)同学们在社区以“你认为什么是垃圾分类的障碍”为题展开调查,结果是:34.8%的人认为是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的人认为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26.71%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7.59%的人觉得麻烦。

    (3)在调查采访中,一位阿姨说:“我们家一开始是响应号召的,特地买了两个垃圾桶,每天都仔细地分类。可是后来发现很多人都还是混杂丢的,我们家分了也是白分,所以现在也不分了。”

    材料三:

    中新网兰州4月24日电 2019年2月1日,《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宣布实施后,兰州市的垃圾分类状况有了明显改观。“以前丢垃圾都是随便扔下去,现在我会进行分类,”兰州市小学生邹某说( )看它是属于有害垃圾还是无害垃圾,再将它投到相应的垃圾箱中( )

    【1】以上三个材料都是围绕着______这一话题展开的。从体裁上看,材料一属于______,材料二属于______,材料三属于______

    A.新闻稿 B.说明文 C.调查报告

    【2】给材料一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一组关联词。

    【3】给材料三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填入正确的标点(填入“( )”中)。

    【4】结合材料二表格中的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六(3)班同学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材料二的调查结果中,“26.71%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请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垃圾应该如何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是材料二中负责调查采访的同学,听了那位阿姨的话,你要怎样才能说服她继续坚持垃圾分类呢?把你要说的话用第一人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 16、岩缝中的小草,心向着外面的大千世界,乐观顽强地生长;山谷里的小溪,神往着天涯的壮阔海洋,昼夜不歇地流淌;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 17、按要求写句子。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照样子,仿写句子)

    雪花落满了操场,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句子。

    1.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的夜晚真黑。(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务很狡猾。(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想到母亲,我就泪流不止。(改为反问句)

    2.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改为肯定句)

    3.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改为字句)

    4.黄继光对指导员说:请你把任务交给我。(改为转述句)

    5.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改为陈述句)

    6.天还在下雨。你别想出去玩。(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 20、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最需要鼓励和关怀,有的同学最需要理解和宽容,有的同学最需要空间和自由……你最需要什么呢?请围绕这个话题自定题目完成一篇习作。要求:1.先定一个合适的题目。2.要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3.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