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一写四季诗句:春 夏
秋 冬
2、课内外阅读积累与收获。
1.按原文填空。
_____鼓琴,_____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曰:“______,________。”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谁?)______在江西闲居时,晚间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什么文体?)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点明了是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3.鞠躬尽瘁, _____________。——诸葛亮
4.臧克家先生:“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__________,他___________。”第二个“他”指的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________先生。
3、看拼音,写词语。
shān hú( ) bǐ yí( ) yùn hán( )
shì yán( ) huǐ hèn( ) dǎo méi( )
xiōng yǒng( ) hū xiào(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耻辱—________ 被迫—________ 必然—________
别离—________ 封闭—________ 痛苦—________
5、《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在书中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赏析古诗。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是一首________诗,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前两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半亩方塘比做________,用来突出________________。
4. “源头活水”现在多比喻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所以我们就要在诗句中最后一个字里找,找到那些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5.这首诗押韵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片段内容,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根据诗意,在括号内填写适当的关联词。
有的人______活着,______他已经死了;有的人______死了,_______他还活着。
【2】本小节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含义全然不同,请将正确的理解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序号)。
A.作者的鄙视和轻蔑 B.作者的肯定和赞美 C.作者的痛恨和咒骂 D.作者的惋惜和怀念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____________, 第二个“活”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_____________,第二个“死”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1】笑嘻嘻 笑______ 笑______
【2】联系上下文内容,选文第一个小节写的是获得土地的三黑__________。
【3】从“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你体会到了三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到土地的三黑,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请简要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仔细阅读下面高铁车票的正反面部分信息,完成以下题目。
748H042265 检票:19A 合肥南站→G7421芜湖站 Hefeinanzhan Wuhu 2020年12月10日08:00开 04车05D号 ¥54.0元 二等座 仅供报销使用 3401211987****4304 1942330480811H04225合肥南售 | 乘车须知:★请妥善保管车票。★请凭车票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乘车,如改签变更到站或退票请提前办理。票证、人不一致的,铁路部门有权拒绝进站乘车。直达票中途下车,未乘区间失效,通票中转需签证。★免费携带品上服为成人20千克、儿童10千克,长、宽、高之和160厘米(动车组130厘米),超过上限请办理托运。不得携带可能威胁公共安全的禁止或限制运输物品、造成人身伤害的大件硬质物品妨碍公共卫生及损坏污染车辆的物品。★开车前提前停止检票,请提前到车站指定场所候车 |
【1】由车票信息可以确定,购买此票的乘客是从_________站出发,前往芜湖,他们应去_________检票口检票,到_________车厢上车。
【2】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面句子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若以上乘客当天因临时有事无法乘坐这班次列车,可以凭此票乘坐第二天相同班次的列车。(______)
(2)乘客携带上车的行李只要不超重就可以。(______)
(3)为保证顺利出行,乘坐高铁要提前到指定候车室等待。(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美丽的晕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 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
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2】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3】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列数字
B.作诠释 列数字
C.作诠释 作比较
D.分类别 列数字
【4】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B.解说概念 追溯历史 记述实验 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 解说概念 解释成因 说明作用
D.描摹色彩 记述实验 解释成因 划分种类
11、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这个年轻的战士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1】“我”的矛盾心理包括( )
A.担心 B.痛苦 C.期盼 D.紧张
【2】根据上面两个文段,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仿照“活生生”的样子,将下列ABB式词语补充完整。
热____________ 软____________ 湿___________
【2】选段写了__________等动植物在夏天里的生长状态,从“_______”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我们同以体会到生物长得快。
【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飞快”“跳跃”说明了夏天里生物的“长”的速度是极快的。
B.“叭叭”是拟声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瓜藤生长的状态。
C.“昨天”“今天”“明天”和“苞蕾”“鲜花”“果实”说明了在夏天里,植物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快速地生长着。
D.“白石头”“黄泥土”这些看似没有生命的东西,在夏天也能孕育生命,并使其快速地生长。
13、童年笨事——追屁(节选)
赵丽宏
如果回想一下,每个人儿时都会做过一些笨事,但做笨事并不一定是笨人,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在于:聪明人做了笨事之后会改,并且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而笨人则屡错屡做,永远笨头笨脑地错下去。
我小时候笨事也做得不少,现在想起来还会忍不住发笑。
五六岁的时候,我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闻汽油的气味。而汽油味中,我最喜欢闻汽车排出的废气。有一次跟哥哥出去,他发现我不停地用鼻子吸气,便问:“你在做什么?”我回答:“我在追汽车放出来的气。”哥哥大笑道:“这是汽车在放屁呀,你追屁干吗?”哥哥和我一起在马路边前俯后仰地大笑了好一阵。
笑归笑,可我的怪嗜好依旧未变,还是爱闻汽车排出来的气。一次,一辆摩托车停在我家弄堂口。我想,如果离那排气管近一点,一定可以闻得很过瘾。当摩托车的主人准备发动时,我动作敏捷地趴到地上,将鼻子凑近排气管的出口处等着。摩托车的主人当然没有发现身后有个小孩在地上趴着,只见他的脚用力踩动了几下,摩托车呼啸着箭一般蹿了出去。而我呢,趴在路边几乎昏倒。
那一瞬间的感觉,我永远不会忘记——随着那机器的发动声轰然而起,一团黑色的烟雾扑面而来,把我整个儿包裹起来。根本没有什么美妙的气味,只有一股刺鼻的、几乎使人窒息的怪味从我的眼睛、鼻孔、嘴巴里钻进来,钻进我的脑子,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我又是流泪,又是咳嗽,只感到头晕眼花、天昏地黑,恨不得把肚皮里的一切东西都呕出来……
(选自《中国作家人生历程 童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嗜好:__________________
窒息: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我”的嗜好是 ,短文围绕“我”的嗜好写了 件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14、快乐阅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间间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不知被咆哮的洪水卷向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句的意思。
(1)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2)大雨没喘气儿: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3.文末破折号的用法是 。
4.文中为什么要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把这句话去掉行吗?为什么?
15、按要求写句子。
(1)中国女足那种拼搏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仿照例句所用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会场上响起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
17、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仿照例句,写一写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他学棋不够专心。(用关联词语连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困难他_________,面对失败他________ ,面对欺辱他_________。(填写近义词)
(5)在老师的教育下,王强端正了学习目的,能按时完成作业,错别字也大大进步了。他还积极参加文愉活动,在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们参加的联欢会上扮演了节目,有详有略的朗读了老舍写的“草原”。(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奔驰的列车是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先队员要用雷锋精神鞭策自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是这种精神。(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取得好成绩,能不下功夫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虎说:“我要给灾区人民捐款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让生活更美好(微笑、诚信、梦想、创意……)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