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天水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日积月累。

    (1)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重点描写了腊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天,是因为这几天最能体现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特点。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_________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个星期天》一文是按照_________顺序写的。在那个星期天,“我”的心情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4)于谦的《石灰吟》里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传统节日有不同的习俗,表达着人们不同的企盼和情感。“___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描绘了_________节的习俗;王健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表现了诗人在_________节望月怀远的情思。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孝顺父母要及时,不要让亲情留有遗憾。

  • 2、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____音绕____   别________   ________

    ____俗共____   独____)(____心   ____)(____如生

    (1)只要你能拿出切实可行、__________的解决方案给我们看,大家当然会支持你。

    (2)曲终人散,可__________,那优美的旋律还在我的耳畔久久回响。

  • 3、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máng gū niang(____)在lái yīn(____)河畔,chún shú(____)地按下qín jiàn(____),一lǚ(____)美妙的音乐传开来。人们táo zuì(____)在音乐中。

  • 4、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为下面两句话各选一个恰当的词语。

    A.( )钉截铁   B.一( )无际   C.居高( )   D.技高一( )

    E.( )天动地   F.大( )流星   G.热血( )   H.别出心( )

    ①东京奥运会上,14岁的跳水小将全红婵( ),在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力夺金牌。

    ②2021年10月16日,当看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三位字航员顺利送入太空的消息时,我( ),为祖国科技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

  • 5、多音字组词。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写了很多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词中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既写景又写人,使整个夏夜充满诗情画意。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骤雨将至的景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总内心的不宁静。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踏着小路在溪桥处转了个弯,忽然出现了社林旁边曾经见过的那个茅店。

    【3】孟浩然在《秦中寄远上人》中写到:“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同样写蝉,两位诗人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1】“翻身的人儿”指像三黑这样有了自己_______ 的农民。

    【2】“笑嘻嘻”充分表达了三黑_________ 的心情,表达这种心情的ABB式词语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是为翻身的人儿能过上______________的生活而高兴。

    【4】这节诗抓住了三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描写,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__________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 8、读一读,做一做。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1补充诗句,并用﹏﹏画出中心句。

    2千山在诗句中指的是       万水指的是  

    3这首诗是的作者是_____。这首诗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___精神。其中表现红军把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虎门销烟

    ①1893年6月3日,天钢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上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照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嘻嘻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看去呀!”

    ②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灯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放得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③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过去,那里的英国人【趾高气扬 扬眉吐气】,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④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冒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望销烟。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⑤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可以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⑥执行销烟的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翻去,一团团白色的烟雾从池子里网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⑦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佩 敬畏】。林则徐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禁烟极严。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⑧将近两万箱鸦片,经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1】把【 】里不恰当的词语用“/”划掉。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欢乐地呼喊,高兴得像麻雀一样地跳跃。 __________

    (2)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送死。 __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加点词语“沸腾”,原意是指水烧开了,在文中是形容_______________

    【4】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是关于__________________场面描写,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代表性人物,生动地描写了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从而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5】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AQI,即空气质量指数( Air Quality Index)的简称,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

    AQI相关知识

    QI数值

    AQI级别

    AQI类别

    对健康影响情况

    建议采取的措施

    0~50

    —级

    空气质量令人满意,基本无空气污染

    各类人群均可正常活动

    51~100

    二级

    空气质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较弱影响

    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

    101~150

    三级

    轻度污染

    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

    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

    151~200

    四级

    中度污染

    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

    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

    201~300

    五级

    重度污染

    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 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

    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

    >300

    六级

    严重污染

    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个疾病

    儿童、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

    (材料二)

    人民日报北京1月5日电(记者贺勇)2019年北京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四项主要污染物中,PM2.5年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二氧化氪、可吸入颗粒物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均浓度稳定达标并连续三年浓度达到个位数,远远优于60微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2019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40天。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原因在于以PM2.5治理为重点,坚持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并重,持续聚焦移动源、扬尘源、生产生活源等重点污染来源,持续深化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1】假设今天的空气质量指数是169,请根据空气质量对照表完成练习。

    (1)今天的空气质量指数级别和空气质量指数类别分别是(_______

    a.三级 轻度污染      b.四级 重度污染    c.四级 中度污染

    (2)陈红的奶奶六十多岁了,患有心脏病,她今天应该(_______

    a.正常进行户外锻炼                b.加大户外锻炼

    c.避免长时间户外锻炼             d.停止户外锻炼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设计一条保护空气质量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与理解。

    你在伞里吗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在寒雨里的心一阵阵战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若即若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对母女在风雨中打着伞骑车回家

    B.一位母亲努力帮女儿实现小小的愿望

    C.一对母女在城市里艰难地生存

    D.一位母亲反复关心孩子是否被雨淋湿

    【3】插叙是在叙事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短文第( )段属于插叙。

    A.①

    B.③

    C.④

    D.⑦

    【4】下列关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标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④段中的两个“小小的愿望”含义不同

    B.文中的三处破折号作用相同,三处省略号作用也相同

    C.“我”两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关爱女儿、细心体贴的妈妈

    D.女儿两次回答“在”,响亮而干脆,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体贴妈妈、乖巧懂事的女儿

    【5】读画“____”的句子,思考:“我”为什么感到“温暖”?又为什么感到“一阵阵战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现代文阅读

    奶奶的第一次合影

    ①奶奶一生有两个忌讳:照相,过生日。她认为照相会吸走人的精气,过一次生日就会折寿半年。她将这一理念坚持了一辈子,于是,我们做晚辈的,都尽量顺着她,不为她庆生,也不为她照相。尽管我曾偷拍过她几次,但终因怕她知道了不悦,也一直没让她看。她低调对待生命,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她的任何印记。

    ②奶奶很上相。她坐在屋檐下剥玉米,银白色的头发贴在脑后,身材瘦削,穿着一件灰蓝色的长对襟衣,那模样本身就是一幅水墨画。我一直想给她拍张彩照,等她百年之后使用,毕竟,她已年过九十了。但她从不配合,我的想法一直未能实行。

    ③年过九十的人几乎是风里的一盏灯。

    ④入秋的那场雨下过,天气呼啦一下就凉了。奶奶的老毛病气管炎犯得很准时,年年秋后。奶奶尽量压低喘息,但咳嗽声还是传了过来,一阵一阵的,将她的身子压得越来越低,让她的脚步更加蹒跚。

    ⑤门外的那棵油桐树叶黄了,秋雨过后,“啪啪”地往地上落。“叶落归根了!”奶奶嘴里嘀咕一声,缩了缩身子,弯着腰回屋里了。奶奶怕风吹,就待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不出来,有时,看半天没动静,喊她几声,她才应一声。

    ⑥转眼冬天来了。父亲打来电话,声音大得可怕,简直是吼,说:“老房门前被画了白线,有高速公路要从门口过,这叫人咋活呀?”

    ⑦这是很多农民当下面临的一个难题,谁也没办法。我还一直为我们家地处偏僻地带,不会被现代化设施骚扰而得意呢,没想到还是没躲过拆迁这一劫,想着想着,头就大了,跟老板请了假,回去看看。

    ⑧院子里依然静悄悄 的,只是房阶下三米以外的地方醒目地画了一条白线。那棵高高挺立的油桐树首当其冲,白线就画在它的根部。

    那条白线就像一道符,在太阳的光里显得阴森而恐怖。耳后,一阵急促的喘息声传来,回头看,是奶奶。

    ⑩奶奶今天显得很精神,她将头发梳得光溜溜的,走出她“宅”了许久的屋子,微笑地看着我说:“二丫,你知道不,咱家门前的这棵油桐树是你爷爷盖房时栽的,你爹才7岁时,你爷爷蹬脚走了,他走时树才有碗口那么粗。”

    我只知道吃从树上掉下来的油桐籽,却从不知道这棵树竟然有这么长的历史。它现在粗得我一抱都搂不严。

    奶奶说后,用手捋了捋头发,又说:“过不了几天,这树就要被砍了,咱们的老屋和院墙肯定也保不住了。二丫,你给我照张相吧,我要和树连同这老屋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也该到头了。”我的眼泪竟然“哗”地落了下来,拿相机的手颤抖得厉害。

    奶奶端端地站在油桐树下,望着我,脸上透出少有的光。透过被泪水模糊的眼,我看了看镜头里的奶奶,使劲地摁了快门。奶奶看了看相机里的照片说:“我不敢看了,收起来吧,也不知道你爷爷敢不敢看。”她颤颤巍巍地走回了屋里。

    一年后,奶奶和那棵老油桐以及老屋永远地待在了一起。

    1根据第①段内容,用两个词语概括奶奶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处提到油桐树,请说说油桐树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为什么以“奶奶的第一次合影”为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

    国家大剧院外观像一个倒扣的半边蛋壳,壳体表面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组成,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每当夜幕降临,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从紧邻长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剧院,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过了水下廊道,穿过橄榄厅、公共大厅,终于看到了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者功能不同,主色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

    歌剧院古朴的铜门向两侧缓缓打开,一道“竹帘”从三层楼的高处垂直而下,隐隐透出淡黄色。近看,“竹帘”竟是极细的金属管编成的,时隐时现的黄色其实是纬线的颜色。这给歌剧院披上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

    音乐厅的银灰色调从厅的外墙一直延续到室内,灯光打在沙丘般凹凸起伏的墙面上,光影交错,墙体的柔和感与天花板的壮丽雕塑感形成强烈对比,使音乐厅显得清新而高雅。

    上演京剧和话剧的戏剧场虽然不算大,但场内墙壁上的紫色、暗红、橘色、黄色的竖条纹规则相见,使戏剧场显示出沉静中见跳跃的美感。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壁纸竟是由浙江丝绸经过防火处理后织成的。

    信步国家大剧院,你会看到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在不知不觉间,你的情绪就会被带向另一个故事场景……

    【1】文章说明了国家大剧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在文中用“﹏﹏﹏”划出。

    【2】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照由____________的顺序来介绍国家大剧院的。

    【3】从文中提取相关短语,概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的主要建筑风格。

    歌剧院:____________ 音乐厅:______________ 戏剧场:______________

    【4】文章首段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章起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不少地方的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三)在汉代发明了纸之后,剪纸也慢慢发展起来。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有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材料四)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三”,剪纸艺术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向来访的国外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关于国学经典的书,送什么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剪纸艺术已落伍,没必要再去学习、发扬光大了。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路边的小杨树在风中发出阵阵响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①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为字句:________

    改为字句:________

  • 18、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 我替你担心。(扩句)

     

  • 19、变魔术,改句子。

    1.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2.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写具体。

    一阵风吹过,枯黄的树叶就像

     

  • 20、典典说:“爸爸,今晚有‘超级月亮’,晚上我想和您一起赏月。”(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开心习作

    成长路上,我们要坚守初心,懂得拒绝。比如:拒绝拖延,惜时如金;拒绝谎言,一诺千金;拒绝自私,精诚合作;拒绝懦弱,勇往直前……请以“学会拒绝”为话题,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题目自拟,要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要求:①先确定题目。

    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语言通顺,要表达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