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是凝固的历史,雕塑是凝固的音乐。下列艺术雕塑体现了古希腊( )
A.共和政体趋向完善
B.崇尚人体的力与美
C.男女政治权利相同
D.推崇对外武力扩张
2、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A. 亚非奴隶制文明
B. 欧洲奴隶制文明
C. 亚洲封建国家
D. 欧洲封建国家
3、它是古代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它是
A.古罗马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中国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资本论》的正式出版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第一国际的组建
5、1850年前后,英国凭借“世界工厂”一度成为全球焦点,伦敦为世界金融中心,但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多个贸易中心。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英国海外市场大幅减少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6、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 )
A. 葡萄牙人 B. 西班牙人 C. 英国人 D. 法国人
7、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下列国家中,曾经在世界近代史上称霸一时的海上强国是
①罗马帝国
②西班牙
③荷兰
④英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位于欧亚交界的这一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西方人认为这一文明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它的文化里看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子。这一“文明”是
A.印度文明
B.拜占庭文明
C.埃及文明
D.法兰克文明
9、如图这是一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代号“霸王行动”(英语Operation Overlord),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法国。这次抢滩登陆也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次世界著名的登陆作战是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
D.中途岛海战
10、诞生于1945年10月、以“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的国际组织的徽标是( )
A. B.
C. D.
11、18世纪后半叶,一篇文献中写道:“……我们现在不得不宣布和他们脱离,并且以对待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和我们作战,就是敌人;和我们和好,就是朋友……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按其权利必须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对这篇文献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废除了旧的制度,确立了新的制度的基本框架
B.宣告了南北战争的最终胜利
C.第一次以国家名义表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D.废除了奴隶制,具有进步的意义
12、“那时(明治维新期间),相当多的日本青年拒绝使用筷子,而改用西式刀叉进食;他们改吃牛肉,骑欧洲洋马;他们炫耀家中的西洋钟和达·芬奇的油画。”这反映了日本推行( )
A.闭关锁国
B.文明开化
C.创办实业
D.侵略扩张
13、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说:“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指圆明园)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这则报道反映了( )
A.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
B.签订《马关条约》的史实
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D.签订《辛丑条约》的史实
14、下列选项口号与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5、下列帝国中,既是地跨三洲又是跨越两个时代的是:( )
A.古埃及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廷帝国
D.罗马帝国
16、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冷眼旁观国政治兴衰与历史的沧桑。它曾经见证下列哪一个帝国的兴衰( )。
A. 罗马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查理曼帝国
17、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二战后,英语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此现象主要源于( )
A.殖民扩张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三角贸易”
18、“我们憎恨罗伯斯庇尔的断头台,也憎恨拿破仑·波拿巴的马刀,但我们要公正地评价他们。”19世纪法国文学运动的领袖雨果主张“公正地评价”主要是因为( )
A.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用革命的手段推翻了腐朽的统治者
B.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充当了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C.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扫荡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
D.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19、1920年,国大党通过甘地起草的新党章,其中第一条规定“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印度人民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以争取实现自治。”为此,印度开展了( )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华夫脱运动
D.卡德纳斯改革
20、“由信仰、幻想、幼稚或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史学家布哈特评论的是
A.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大学的出现
21、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____
22、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雅典 B.斯巴达
23、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_____产生。在雅典,拥有参加公民大会资格的是雅典的_____。
24、将与下列表述对应的重要历史事件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_________。
(2)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最强大的国家_________ 。
(3)封建社会时期,西欧封建精神支柱是_________。
(4)8世纪中期,法兰克进行的改革是_________。
(5)东罗马帝国又称 _________。
(6)伊斯兰教创立的地点_________。
25、古代__________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__________(国家)开始的。
26、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是 。
27、在_________________执政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法国大革命达到高潮。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______________的法令。
28、亚洲西部的 河和 河流经的地方我们把它称为两河流域。
29、公元前27年,___________独揽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30、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的《__________》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中世纪西欧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__________,领主可以凭借它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它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它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31、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经济组织形式也不相同。9 世纪和14世纪,逐渐在西欧流行 开来的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分别是什么?
(2)14世纪,欧洲思想文化领域开始打破中世纪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思想的束缚,转而关注现实人生,颂扬人的价值和尊严。请说出这场运动的性质。
(3)“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的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请说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4)“文明与野蛮本就是相对的,在欧洲国家文明的背后离不开的是殖民扩张的野蛮行径。但恰恰这种野蛮也使欧洲先进的思想同时得以向外传播。” 你是如何认识“欧洲殖民掠夺在客观上有利于历史的发展”这一观点?
32、19世纪中期,美、俄、日三国各面临什么严重的社会问题?各国分别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其相同的作用是什么?
33、完成下列各题
(1)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请将下面表格中序号代表的知识点填写完整。
国家名称 | 文明起源 | 文明代表 |
古埃及 | ① |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雕像 |
② |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 ③ |
古巴比伦 | 两河流域 | ④ |
古中国 | 长江、黄河流域 | 青铜文明等 |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世界各国人民创造出文明?
34、几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华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派兵灭亡东突厥,后唐朝又灭西突厥,设立了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回纥、南诏的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吐蕃与唐通婚,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交流。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促进了多民族的发展和交融。
——《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处理民族关系采取了哪些方式?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根据材料二判断图一中A和图二中B分别代表什么朝代?AB两个朝代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管理a、b地区?
材料三 1761年,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举行反抗沙俄的起义,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在生死存亡之秋,首领渥巴锡等率部众于1770年10月再次发动了反抗沙俄的武装起义,他们高呼:“我们的子孙永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经长途跋涉,东归祖国。受到了乾隆皇帝隆重接待和妥善安置。
——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皇帝对于少数民族的爱国义举一种怎样的态度?
材料四 清朝前期疆域图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东南地区的疆域是如何奠定的?这一时期疆域奠定的现实价值?
材料五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5)根据材料五概括三种模式下民族关系发展的共同趋势。指出“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分别对应哪一种模式。(写出第几种即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