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张家口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规范书写词语。

     

     

  • 2、填空题

    1.我在荒岛上每天用来工作的时间只有______小时。

    2.我把失事的小艇______

    3.第一条独木舟的所有工作结束一半时,也结束了我在荒岛上生活的第____年。

    4.我在荒岛上不能赤裸身体的原因是_____

    5.我把我做的伞放在______

  • 3、多音字组词。

    应 yīng______ yìng______

    强 qiáng______ qiǎng______

    奔 bēn______ bèn______

    缝 féng______ fèng______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头丧气            心平气( )          ( )合之众

    ( )更新            ( )知非福             行善积( )

  • 5、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古诗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就体裁而言,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______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用了寥寥七个字形象地勾勒出了江南的无限风光。

    B.第二句描写更加别致,用七个名词构织了一幅江南美景。

    C.第三、四句描写了烟雨中的寺院楼台,给人一种神秘美。

    D.这首诗以疑问作结,表达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叹和向往。

  • 7、读下面的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辛酉正月十一日,东园桃李盛开

    [宋]杨万里

    千万重山见复遮,两三点雨直还斜。

    行穿锦巷入雪巷,看尽桃花到李花

    【注释】①辛西正月十一日:指嘉秦元年(1201年)正月十一日,②东园:泛指园圃③见(xin):同“现”,出现,显现。④还:读“huán”,再,又。⑤锦:指桃花,桃花似锦。⑥雪:指李花,李花如雪

    【1】填一填。

    这首诗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__,描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_,作者描写了春天的景物,诗的第一句写山峰,第二句写_______,第三、四两句写_______________

    【2】“千万重山见复遮,两三点雨直还斜”是一组对偶句,其中“千万重山”对“____________”,“见复遮”对“____________

    【3】结合注释,说说画横线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夕阳西下,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古道西风瘦马。

    1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列出了___种景物,其中“昏鸦”的意思是____,最能触发旅人对家的渴望的景物是____

    2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小桥流水人家”与沦落异乡的游子对比,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 “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

    3这首小令和《天净沙·秋》都是描写秋天的,读一读,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   敬重卑微

    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相照应。

    4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

    5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西湖的绿

    六月间,我第四次来到西子湖畔。奇怪的很,这次却有着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zhī zhì)子花的甜香。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也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铮cónɡ zōnɡ),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tī dī),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地下。走进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青苔,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绿山水画。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韧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的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奇,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都要裙mèi quē)飞扬,翩然起舞了。

    1选择文中划线字正确的读音,写在下列横线上。

         

    2仿写句子。

    1)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子中显得分外好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填空。

    1)短文通过描写       几处的绿,表现了西湖的盛景,表达了  

    2)在花港观鱼,作者目睹了一种绿,那是

    4细读第2自然段、回答问题。

    1)写出表现内心感受的两个词语:    

    2)这一自然段写出西湖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按要求回答问题。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本段选自________一文,课文中的句段大多非常简短,作者这样写意在( )(多选)

    A.渲染紧张气氛             B.增强故事悲壮色彩

    C.使语言精练             D.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2】结局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课文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用   画出能表现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的句子。

    (2)这首曲子被命名为月光曲是因为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 13、阅读《为人民服务》选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纪念__________同志而做的演讲。

    【2】请用“_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_ 或:________ 于:_______ 鸿毛:______________。

    【4】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______。

    【5】从本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①“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②“哦?什么时候?”

    ③“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④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⑤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⑥“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⑦“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这个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等。

    【2】片段描写了渔夫语言、动作、神态,请用“______”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语句。用“……”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语句。用“            ”画出描写渔夫语言的语句。

    【3】文中标点的使用别有用意,请你选择一处说说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在忧虑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熬”字,可以让人感受到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椅,你快坐吧!(改为转述句)

    2.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改为双重否定句)

    3.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4.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为反问句)

    5.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改成字句)

    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成陈述句)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缩句)

    2. 平生还走过这么野的路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17、按要求写句子。

    (1)汉斯接过笛子,说:亲爱的父亲,请去铁匠铺给大公鸡钉上掌子,我要骑着它出门,不再回来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国王,你答应的事不能反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斯出发了。(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斯就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着他的猪。(用带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这样做不可。(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

  • 19、(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 20、鲁迅先生幽默风趣。鲁迅先生知识渊博。(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按要求写作。

    题目:我懂得了

    生活中,我们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敬师长,懂得了珍惜友情……请你写一写你在生活中懂得的道理。

    要求:①选用生活中典型的实例说明,可以边叙述边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看法;②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语句通顺;③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