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着写出和下列词语相对应的词语。
严寒—( ) 绿竹—( ) 江河—( )
观山—( ) 云横—( ) 鸟语—( )
2、古诗默写。
山行
[唐]杜牧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填空题。
《怀念母亲》一文用_________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______________,一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_______________,对祖国母亲不变的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成语。
1.争先恐后(含有反义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鱼贯而出(含有“而”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愚不可及(含有“不”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看拼音,写字词。
1.老汉站在páo xiào(_____)的河水中,看着人们从shēn yín(_____)的木桥上撤离……洪水退去后,村里人chān fú(_____)着一位老妇人来到了河边祭奠。
2.他zhòu(_____)着眉头,搔搔后脑sháo(_____),望着妻子yōu lǜ(_____)的面容,nán nán(_____)地说:“ài(_____),这样zāo gāo(_____)的日子总会熬过去的。”
6、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七八个”说明了_______,“两三点”说明了______,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2】“忽见”的意思是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
7、古诗文阅读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这首诗运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2】最后一句中的“笑”字用得好吗?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 ,清风 。稻花香里说丰年, 。
七八个 ,两三点 。旧时茅店社林边, 。
【1】把词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别枝:__________________ 见:_______________
【4】用“___”画出词中描写农民丰收喜悦的句子,并解释其意思。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往事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全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2)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 )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介意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趋势,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3)根据上下文,试推断下面词语的含义。
应:
菡萏:
(4)“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
(5)试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中“我”的感情变化。
(6)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诗《游子吟》,其中的四句“什么”抒发了与本文相同的感情。写作手法上都是抓住了生活的细节,以小见大的反应自己对生活的感情。
10、课外阅读。
父爱
他很苦恼,因为他与父亲的关系很僵,父子俩常面对面地坐着,一两个小时没一句话可说。他认为父亲很不理解他,换句shí máo( )的话来说,就是父子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代沟。
最近,他受公司的pài qiǎn( ),要到南非的开普敦去工作。他回到家里,吃完饭,父子俩又面对面地坐在沙发上,谁也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儿子开口了:“爸,我想跟您谈一件事!”“什么事?”父亲 地问。
“我要到开普敦去工作了。”“哦,我知道了。”停了一会儿,父亲问道:“什么时候走?”“后天。”
“那……什么时候回来?”父亲往前挪了挪, 地问。“我不知道。”
“哦,我知道了。”父亲说这句话时,儿子看见父亲眼里噙着泪花。房间里又chén jì( )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父亲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摇晃着走向书房。儿子看着父亲摇晃的背影,眼睛也有些湿润,想喊住父亲,但终究没有说出口。
过了一会,父亲从书房走了出来,手中拿着一本《世界地图册》和一支钢笔。走到儿子面前,有些 地问:“开普敦在哪里?”
儿子拿过地图册,指着说:“看,就在这里!”
“在这里……”父亲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用笔在开普敦所在的位置点了一个红点,又在镇江所在的位置点了一个红点,然后画了一条红线,将镇江和开普敦连接起来。
父亲眼噙着泪水,gěng yè( )着对儿子说:“在我想你的时候,我就看看这张地图上的两个红点和一条红线!”
【1】根据拼音写出文中括号里的词语。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激动 平静 急切
【3】摘录短文中的地点填空。
父亲住在__________,儿子要到遥远的__________去了,父亲很是不舍。
【4】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第一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第二处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儿子原来觉得_____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后来他发现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在地图册上的镇江和开普敦上画两个点,用红线连了起来,这代表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儿子看着父亲摇晃的背影,眼睛也有些湿润,想喊住父亲,但终究没有说出口。”想一想,儿子可能想喊住父亲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二)课外阅读
穷人的自尊
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十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七个大梨。这棵梨树长了三年,今年第一次结了七个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今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了下来。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拿它去办事哩!”
邮局早已下班。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爹。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等着,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显得分外寒酸。姨爹吃完了饭,剔完了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父亲又让我赶快拿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仅仅因为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1).用“ ”画出姨爹目中无人的词句。
(2).“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这句话表明( )
A.姨爹不爱吃梨
B.姨爹看不起父亲,是在侮辱父亲
C.姨爹委婉地拒绝父亲送的礼
(3).在回来的路上,“我”为什么哭了一路?你想对文中的姨爹说什么?
12、阅读。
二泉映月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壁,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二泉映月》的琴声是怎样变化的?整首曲子又有怎样的特点?
琴声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的句子换一种说法,照样子续写阿炳通过琴声向我们展现的情景。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阿炳通过琴声向我们表达的情感中不包括( )
A.他热爱音乐、家乡,热爱家乡的清泉、月光。
B.他对双目失明的愤恨。
C.他对未来充满希望。
D.他没有向命运屈服。
【4】阿炳曾两次听过二泉的流水声,这两次“听泉”听到的内容有什么不同?用“ ”在文中画出来。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5】读了这篇文章,说说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历程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好酒张旭冠草书》,完成小题。
张旭(675—约750),字伯高,唐那(今江苏苏州附近)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诗书,晓精楷法,以草书最为知名。张旭被誉为我国古代八圣之一。这八圣:文圣孔子、史圣司马迁、诗圣杜甫、武圣关羽、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张旭的草书连绵回绕,起伏跌宕。所谓“张妙于肥”是说他的草书线条厚实饱满,极尽提按顿挫之妙。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对他的草书艺术推崇备至。唐文宗时,诏以张旭草书、李白诗歌、裴旻剑舞为三绝。张旭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他的诗今存六首,都是写自然景色的绝句,构思新颖,意境幽深,独具一格。他的七绝《山行留客》中云:“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许多学子都能背诵。他的《桃花溪》诗也备受推崇。
张旭嗜酒成性,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焦遂称为“饮中少仙”而且往往在醉后书写,草体字也写得尽善尽美。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笔如云烟。”张旭喜欢喝酒,每次大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李肇《国史补》中说,张旭每次饮酒后就写草书,挥笔大叫,把头浸在墨汁里,用头发书写。他的“发书”飘逸奇妙,异趣横生,连他自己酒醒后也大为惊奇,这似有夸张之嫌。诗人高适在《醉中赠张旭》中说他“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癫”,人们也就称他为张癫。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癫张醉素”。
张旭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都曾师法于他。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我国古代书法评论家对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乃至颜真卿、柳公权诸大家都有微词,只有张旭无人道其短,这是书法史上绝无仅有的。
唐代韩愈赞张旭书法为:“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衰,可喜可愕,一寓于书。”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
【1】张旭是哪朝人?( )
A.唐
B.宋
C.明
D.清
【2】下面哪项不是被唐文宗诏为“三绝”?( )
A.张旭草书
B.李白诗歌
C.陆羽茶道
D.裴旻剑舞
【3】既是“八圣”又是“饮中八仙”的是( )
A.张旭
B.关羽
C.怀素
D.李白
【4】为什么张旭被人称为“张癫”?( )
A.因为他特别喜欢喝酒,号呼狂走
B.因为喜欢用头发书写,异趣横生
C.因为他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癫
D.因为挥毫落笔如云烟,若有神助
【5】你对张旭好酒有什么看法?请依据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拓展阅读。
卧薪尝胆
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小国,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以免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要求。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chōng)米推磨,受尽了耻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兵败会稽的耻辱。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1】为了击败吴国,越王勾践回国以后是怎样做的?用“________”画出相关语句。
【2】读完短文后,你想用哪句名言来概括勾践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勾践最后能转败为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故事?请再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
(2)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今晚我和你爸爸都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营
(1)任何一切困难都吓不倒我们少先队员。(改病句)。
(2)江风吹得芦苇哗啦啦地响。(改成“把”字句)。
(3)如果我犯了法,还能吃得上鱼吗?(改成陈述句)。
(4)华佗把曹操的头痛病治好了。(改成“被”字句)。
(5)我,不愿跟爱唱的小鸟争一个短长;我,渴望去那辽阔的天宇高高飞翔。(照样子写一句话。)
1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五位壮士利用险要的地形,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19、大兴安岭的林海开满花。(扩句,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新冠肺炎肆虐世界,你作为新冠肺炎的克星,会怎样战胜病毒呢?发挥想象,把你与病毒大战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切题,表达有条理,情感真挚,有恰当的细节描写,字数不少于450字,字迹工整。
邮箱: 联系方式: